文档详情

中医学基础(笔记)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21.62KB
约50页
文档ID:53158925
中医学基础(笔记)_第1页
1/50

中医学基础(笔记)第一章:中医学概论一,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治疗整体观念: 1,把人作为整体,内脏五官皮肤经络都是一体的,通过气血津液完 成统一的功能 2,天人合一,人受四季和昼夜地区的影响 辨证治疗: 1,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纲辩证 2,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二,中医治病三大原则:审查内外,辨证求因,四诊合参第二章:脏象脏是内脏,象是内脏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象 脏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府 五脏:心肺脾肝肾 六腑:小肠大肠胃胆膀胱三焦 奇恒之府:脑,骨与髓,脉,胆,女子胞第一节五脏一,心位于胸腔之上,两肺之间,偏左,形似倒垂之莲蕊,外有心包护卫 心的功能:主血脉,主神明,在体合脉,开窍于舌耳,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 液为汗与小肠互为表里,互为表里就是相互传导作用的意思在五行属火 1. 心主血脉:心是血液的起动泵,通过血管(脉)向全身输送血液供给各个器 官 心的正常有赖于心的气血充盈和血管的通畅 心健康的表现: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均匀有力,舌淡红,心胸无不适感 心病的表现:面色苍白,脉象无力,舌淡白,心悸,甚至血脉淤阻导致面色 灰暗,唇舌青紫,脉象结代,心胸部憋闷刺痛。

2,心主神明 神明就是人的精神,思维等 心主神明正常表现为: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 异常表现为:精神亢奋(失眠,多梦,神志不清,狂躁)和抑制(健忘,萎 靡,昏迷) 3. 人的五志(情绪):喜怒忧思恐 心在志为喜 喜则气缓,过喜可以使心神涣散,精神不敛 我们小学就有个乐起来没完的人,上着课没人搭理他就乐, 估计他就是心的问题 喜伤心,恐胜喜,内经文字简练,里面讲的喜伤心意思是过喜伤心 由于过喜可以导致心气四溢, 精神涣散, 所以用恐则气下的办法可以收敛涣散 的心气,当然还要看病人的承受能力 内经阴阳别论篇:阳加于阴谓之汗 晚上睡觉出汗是盗汗,阴虚的表现 白天不怎么运动就出汗是自汗,气虚或阳虚的表现 偶尔就没事,身体自己可以调整 自汗原理:人的阳气随太阳在白天升发,如果气虚和阳虚的话,人外层的阳 气就不够充足,对汗腺的控制力就不够,所以白天稍动就爱出汗,我是这样 理解的 盗汗原理:晚上睡觉的时候人体阳气会适度潜藏起来,否则阳不入阴就会失 眠,人要是阴虚的话,睡觉的时候阳气就会过度陷入阴之中,也会失去汗腺 的控制而出汗,就像小偷在晚上偷东西,所以叫盗汗,个人理解 4.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舌为心之苗。

心阴虚和心火旺的时候舌头就会起红刺,糜烂 心的气血不足和心阳虚时舌头会淡白 心血瘀滞时舌头紫暗有瘀斑 三七是活血化瘀,治疗心绞痛的保健药,还能预防皱纹和老年斑 三七既活血又止血,比较奇特,就像当归对月经提前和滞后双向调节 5. 心包络: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和脉络 当外邪入侵的时候先侵袭心包,就像内经说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膻中者(心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心包就像心脏这个皇帝身边的臣使,传达君主的喜怒哀乐内经: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 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 变动为忧, 在窍为舌, 在味为苦, 在志为喜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 苦伤气,咸胜苦 ”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心和南方,热,火,苦,血,舌,脉,赤,征,笑,喜相关 苦生心火,酸生肝木,酸苦化为木火,即重阴必阳的原理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喜则气散,恐则气下收敛发散之气 害怕的时候小便失禁就是恐则气下所致二.肺位于胸中,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共称为肺系。

肺左右各一,左肺分为二叶, 右肺分为三页,各页分为几个肺段 肺在脏腑的位置最高,肺为华盖华盖就是古代帝王出行马车上的顶盖肺 易受外邪侵袭,故为娇脏,与大肠互为表里在五行属金 1. 肺主气,司呼吸 真气=清气+谷气+精气清气就是空气,谷气就是水谷食物之气,精气是先天肾中之气 气血的运行,津液的输送和分布代谢有赖于呼吸 2. 主宣发和肃降 宣发就是宣布和发散,肺气宣发于外形成卫气,保护肌肤 肃降就是清肃,洁净和下降 3. 通调水道(水液调节) 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 膀胱 水肿中的风水和某些癃闭证以及麻疹可以通过宣肺治疗 4. 肺朝百脉,主治节 朝百脉就是聚血换气,协助心脏治节就是治理和调节宣发肃降肺气肃 降宣发呼出浊气 将精微、津液布散全身,外达皮毛 宣散卫气,将津液化为汗液,并调节其排泄吸入清气向下向内布散精微、津液 清洁呼吸道水谷津液脾胃肾(膀胱)外达皮毛,汗、呼气肺尿脾宣发肃降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 排泄主通调水道肺失通调失于宣散失于肃降无汗,皮肤水肿小便不利,水肿治肺以利水,“ 提壶揭盖 ” 法肺 失 通 调内经:“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就是宰相,按照心这个国君的意 志去治理和调节各个职能部门 5. 肺在志为忧,忧伤可以导致气消血瘀,荣卫失调忧伤肺,喜胜忧 6. 肺在液为涕,涕就是鼻涕 肺寒流清涕,肺热流黄浊鼻涕,肺燥鼻干,肺气虚打喷嚏流清涕,肺气实则 鼻塞 7.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外感疾病的卫表证可从肺治,一部分皮肤病也可治肺 毛发望诊诀 气血充足毛发润泽 . 气血两虚毛发不华 . 气血衰疲毛发作穗 . 气亏血枯毛发焦干 . 8. 肺在窍为鼻 针刺耳郭肺穴可以治疗鼻息肉和慢性鼻炎 喉为肺的门户,肺气不宣,常有咽喉不利,失音等内经:“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 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 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 燥伤皮毛,热胜燥;辛伤皮毛,苦胜辛 ”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 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肺和西方,燥,金,辛,皮毛,鼻,白,商,哭,咳,忧相关 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丰富,燥生金嘛 我们风寒感冒的时候鼻子和皮毛不舒服就是因为肺受到侵袭 刘力红的思考中医那本书写过,这里的燥其实是一种水在下的状态,如果升温, 把地下水化为空气中的湿气这样就是热胜燥了 就像冬天下雪, 为什么空气还是干燥的呢, 因为水分在地上为冰雪状态,没有充 盈在空气之中 辛伤皮毛,苦胜辛 --- 吃太辣的对皮肤不好,苦可以抑制辣三.脾 位于中焦,在膈之下,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主思虑。

脾胃互为表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五行属土在 志为思,在液为涎,主肌肉和四肢 1. 脾主运化 脾运输转化水谷精微,在膻中于肺气结合成宗气 运化水湿,由肺气宣降,脾气升清运化和肾气温煦气化共同完成 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水湿凝聚为痰为饮,导致肌肤水肿,肠道泄泻,腹水 2. 脾主升清 水谷精微借脾气生发上升输布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 脾胃升降是全身的枢纽,脾为湿土喜燥恶湿喜升恶降, 胃为燥土喜湿恶燥以降为用 3. 脾统血 脾控制血液,脾失健运就会出血 4. 脾在志为思 思虑过度伤脾导致不思饮食,胃部胀闷,面色萎黄,头晕目眩 5. 脾在液为涎(口津) 涎是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 脾胃不和可以导致涎液分泌剧增,口涎自出,也就是自流口水 6.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脾主运化食物,输送营养于全身,进而供养肌肉和四肢运动 7. 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口唇望诊诀 口唇淡白脾气虚寒 ,口唇红赤脾火上炎 . 唇若涂朱脾有积热 ,唇淡而润脾虚失运 . 唇干少津脾阴受伤 ,唇裂干痒脾受风邪 . 食物胃精微全身脾主运化A.上输于肺,肺之宣发肃降 B. 脾的自转输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谷(先化后运)主运化水液水饮胃津液脾主运化肺布散全身宣发 外达皮毛浊者汗肃降肾(气化)浊尿清小肠 浊大肠粪便膀胱清内经: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其在天 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 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 甘伤肉,酸胜甘 脾和中央,土,甘,肉,口,黄,宫,歌,哕,思相关 中国的四川湖南等地湿热,人们喜欢吃辣椒除湿,就是中央生湿的表现 四川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驱除脾湿用的是芳香化湿的办法,比如藿香,就是因为甘入脾 有的病人喜欢唱歌,就要怀疑是脾的问题了,脾在声为歌 哕指膈痉挛,俗称打呃忒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发怒可以减少思伤脾的危害 运用的就是肝木克脾土的原理 一个地方树多了土壤就贫瘠了,木克土 风胜湿很好理解,地上有水,一刮风一会就干了 身体发黄可以考虑是脾的问题,因为脾在色为黄,当然也可能是胆汁上逆 嘴里发甜可能是脾热,多由喜食肥甘引起,可能是糖尿病先兆,不可忽视四.肝 肝位于膈下,腹腔右上方,右肋之内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肝属木,位于 阴处,但是又和树一样向上升发出地表,所以肝为阴中之阳) ,主动主升 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经脉起于大趾,上行络阴器(生殖系统),循少腹,布两肋, 循喉咙,连目系,上至巅顶。

1. 肝主疏泄 A.调畅气机: 肝失疏泄则胸肋少腹胀痛不适,疏泄太过则肝气横逆,胁肋攻窜作 痛若气升发太过,则头痛目赤或吐血甚至昏厥 B.调畅情志 肝失疏泄则心情抑郁,多愁善感升发太过则气火上逆,急躁易怒 C.分泌和排泄胆汁 胆附着于肝叶间, 胆囊所贮藏的精汁, 受肝之余气而成, 可排泄下行, 注入肠中,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是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D.促进脾胃消化 E.促进津液和血液流通 2. 肝藏血 人动则血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肝血不足则眼花,夜盲,抽筋,月经量少 或经闭 2. 肝在志为怒 肝血不足导致肝阳气盛则易怒 3. 肝在液为泪 肝阴血不足则目涩,肝经湿热则迎风流泪 4.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久行伤筋,久视伤血,手脚处关节最多,关节靠筋连,是肝主筋最集中的体现 5. 肝在窍为目 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肝风内动则两目上吊,斜视内经: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 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 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 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肝和春,木,东,风,酸,筋,目,苍,角,呼,握,怒都是相关的 东方生风,中国东方靠海,海边风多也大,所以古人认为东方生风春风化 物,万物复苏,就是风生木 成家的人都知道怀孕前要吃叶酸,叶酸就是树叶里提取的,所以木生酸 酸生肝,肝在五行属木, 因为肝和树一样虽然扎根地下属阴,但是都是向上 运行的,都是阴中之阳 肝气喜欢抒发顺达,树枝也是向上扩散的形状,特点相似,肝藏血,木能保 持水土,功能相似 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 肝主筋,筋不好可能就是肝的问题,比如抽筋, 罗锅等 肝属木,木生火,心属火,所以筋生心 肝开窍于目,肝火大的时候眼睛可能是红的,肝血不足眼睛干涩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大怒的人让他伤心 就会消气,不信可以试试哦 原理是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或者从五行的角度,怒是肝木的情绪,悲是肺 金的情绪,金克木,所以悲胜怒 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也是这样理解的 我们炒菜要是醋放多了,可以放点辣椒克制醋的酸,就是辛胜酸内经: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属木,肝和怒的关系甚大,就像将 军发号施令,出谋划策 内经: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 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五. 肾 位于腰部,左右各一,生命的根源,先天之本,经脉络膀胱,与膀胱互为表里, 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