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重庆地区养殖的几种冷水性鱼类作者:范鹏来源:《黑龙江水产》2016年第2期范鹏(重庆市长寿区畜牧兽医局重庆长寿401220)冷水性鱼类是鱼类的一种生态类型,一般是指能够适应寒带或亚寒带的水温条件,栖息水 体温度在20°C以下,繁殖水体温度在15°C以下的喜冷水性鱼类和冷温性鱼类其多生活于山涧 溪流、湖泊和海拔较高的地区,可以在水温较低的水体中生长发育一般认为,冷水性鱼类生 存的温度范围为0〜22C,最适温度为12〜18C,其生长没有下限温度,只要水不结冰,就能 摄食生长多数冷水性鱼类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营养丰富,属于高蛋白、高脂肪鱼类,胆固 醇含量几乎为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EPA和DHA含量高于 其他淡水鱼类数倍经过多年的养殖生产实践,大多数冷水性鱼类实现了人工繁殖,规模化、 高单产养殖模式日趋成熟,高转化率饲料配方研究、发眼卵运输技术也日臻完善但由于冷水 性鱼类在生长过程中对水温、溶氧、水质、饵料、光照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只有在冷 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才适合养殖重庆市位于我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38个区县 (自治县)。
境内水系丰富,流经的河流有綦江、长江、嘉陵江、涪江、乌江等,江河水面近 15万多公顷,可养殖水面47万多公顷,水库2万多公顷水生野生动物及鱼类资源丰富,有 各种鱼类180余种,各类珍稀名贵鱼类、地方特种鱼类资源丰富重庆山地、丘陵地形多,占总 面积的76%,在其中拥有丰富的冷水性资源,可充分开发利用,按照标准设计、实施冷水鱼产 业化项目,同时发展冷链物流和冷水鱼产品深加工,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条,促进重庆冷水养鱼 产业的提升和发展本文对几种冷水鱼加以介绍,以期为冷水性鱼类养殖企业提供参考一、虹鳟鱼虹鳟鱼系鲑科鱼类,个体成熟沿侧线有一棕红色纵纹而得名原产于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 西岸,对养殖水体的水质要求较高外形特征:鱼体呈纺锤状,体型侧扁,口较大,斜裂,端位吻圆钝,上颌有细齿胸鳍 中等,末端稍尖背鳍基部短,在背鳍之后还有一个小脂鳍腹鳍较小,远离臀鳍鳞小而圆 头部、体侧、体背和鳍部不规则的分布着黑色小斑点成熟个体沿侧线有1条棕红色的彩虹带, 直沿到尾鳍基部,在繁殖期尤为艳丽生活习性:喜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清澈、溶氧较高的水域虹鳟鱼为肉食性鱼类,幼体 阶段以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水生昆虫为主;成鱼以其他鱼类、甲壳类及陆生和水生昆虫为食, 也食水生植物叶子和种子。
生长繁殖:虹鳟生长速度快、适应性较强、雌鱼3龄性成熟,雄鱼为2龄性成熟产卵场 在有石砾的河川或支流中,卵沉性其雌雄鱼的鉴别,外观主要依据鱼的头部,头大吻端尖者 为雄鱼,吻钝而园者为雌鱼人工养殖:选择流动性冷水性资源作为养殖水源,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没有污染 水温要求冬季在4C以上,夏季不超过20C,以12〜18C为宜当前,虹鳟鱼养殖技术较为成 熟,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较为深入,从幼鱼到成鱼的养殖均可实现全人工饲料的投喂二、 金鳟鱼金鳟鱼因全身金黄而得名,系虹鳟鱼的变种,原产与于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其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及人工养殖技术与虹鳟相同另外,它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养殖经济效益显著三、 哲罗鱼哲罗鱼属于鲑科、哲罗鱼属是一种冷水性食肉鱼类,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地区,东至伯 朝拉河流域、西至伏尔加河流域、南至黑龙江流域,北至勒拿河流域均有发现外形特征:头部平扁,吻尖,口裂大,端位体长,略侧扁,呈圆筒形上下颌、犁骨和 舌上均有向内倾斜的锐齿上颌骨明显、游离,向后延伸达眼后缘之后鳞椭圆形,极细小, 侧线完全头部、体侧有密集暗黑色小十字形斑点产卵期雌雄体均显示出青铜色,腹鳍及尾 鳍下叶为橙红色,雄鱼更加明显。
生活习性:终年栖息于水流湍急、水温较低的溪流里冬季因受水位的影响,在结冰前逐 渐向大江或附近较深的水体里移动哲罗鱼是淡水鱼中最凶猛的鱼类之一,捕食其它鱼类和水 中活动的蛇、蛙、鼠类和水鸟等,一年四季均摄食生长繁殖:5龄性成熟,体长达40〜50cm亲鱼集群于水流湍急、砂砾底质水体中产卵, 亲鱼的产卵方式与大麻哈鱼相同亲鱼有埋卵和护巢的习性,产卵后大量死亡人工养殖:选择流动性冷水性资源作为养殖水源,水源要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要求水 温较低且稳定、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没有有毒有害物质哲罗鱼的养殖以水泥池为宜,池塘 长方形,并联排列,单个池塘面积一般不超过200m2,水深不超过1m苗种放养前要进行消毒 处理,放养密度根据池水交换速度、水体溶氧量及苗种规格确定采用驯化投饲的方法,遵循 “四定”原则,投喂符合标准的全人工配合饲料值得注意的是,哲罗鱼苗种阶段一定要投喂 充足的饵料,否则会出现自食的现象,造成苗种的损失四、 细鳞鱼细鳞鱼属于鲑科、细鳞鱼属分布于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北侧支流湑水河、子午河的 上游外形特征:头钝,头背部宽坦,中央微凸体呈长纺锤形,稍侧扁口端位,上下颌、犁 骨和腭骨各有一行尖齿。
下颌较上颌略短,上颌骨后端达眼中央下方,舌厚、游离鳞片细小, 头部无鳞侧线平直背鳍短,外缘微凹;脂鳍与臀鳍相对;腹鳍始于背鳍基中部下方背部 暗褐色,体侧至腹部渐呈白色,体背及两侧散布有长椭圆形黑斑,斑缘为淡红色环纹,沿背鳍 基及脂鳍上各具4〜5个圆黑斑生活习性:喜栖息于水流湍急、溶氧充足、水质清澈、砾石底质的山涧溪流中,在江河的 深水区域越冬早晚捕食,一年四季均摄食,主要捕食小型鱼类、无脊椎动物、蛙类等生长繁殖:细鳞鱼最初性成熟为3〜5龄,2〜3月水温达到8〜12°C时产卵,卵沉性,浅黄 色,一次排完产卵场一般位于水深1〜1.5m、砂砾底质的急流中人工养殖:采用冷水性水源、水泥池进行流水养殖水泥池长方形,面积不超过200m2, 并联排列,水深0.8〜1.0m苗种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处理,放养密度根据池水交换速度、水体 溶氧量及苗种规格确定可投喂小型野杂鱼,也可投喂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过程中要坚持 “四定”原则,同时注重病害防治工作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