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厅内外公私分明1959年,周尔均调入北京总后勤部工作,邓在军进入北 京电视台 ( 中央电视台前身)工作,在文艺组任导演在周末 休息没有转播等工作时,邓在军常去西花厅看望两位老人 有一次,邓在军到西花厅吃饭邓颖超说: “ 请你吃二米 饭 ”什么是二米饭? 邓在军不知道 邓颖超解释说: “ 就是 小米和大米混合在一起, 不要忘了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年 代吃饭的时候,邓在军起身要给周总理盛饭周总理拒绝 了, “ 自己吃饭要自己盛 ”邓在军说,哪怕在饭桌上掉一粒 米,伯伯都会捡起来吃掉 有一件事让邓在军终身难忘有一次,邓在军带两岁的 女儿周蕾到西花厅看望二位老人两位老人很高兴,留她们 吃饭 吃饭时,周总理细心地发现没有孩子吃的菜,就嘱咐 厨师 “ 炒个嫩嫩的鸡蛋” 炒鸡蛋上来了,邓在军一时没顾上喂孩子吃饭,孩子就 伸出手去抓鸡蛋,邓在军拿起筷子就打了孩子的手 看到邓在军打孩子,周总理问道: “ 你为什么打她? ”邓 在军愣了周总理接着说: “ 她才多大?她这个时候不能拿筷 子也不能拿调羹,她的手就是她的工具以后在处理工作的 时候,你要实事求是 ” 听了周总理的话,邓在军说,仔细一琢磨,特别难过,因 为伯伯的话真的触到内心深处的弱处、痛点。
“ 这件事,教育 了我一辈子伯伯没说我爱面子有虚荣心,但是在我心里我 知道我是爱面子的,因为孩子当着伯伯的面抓菜丢我人了, 是我自己虚荣心作怪,却把孩子打了 以后我在工作中,尽 量做到换位思考,不能带着自己主观喜好去处理事情 ” 在西花厅里,他们与周总理是亲人,是家人;但是,出了 西花厅, 周尔均、 邓在军夫妇从不宣扬自己和周总理的关 系,也不用自己与周总理的关系去谋取私人利益由于工作 上的原因,两人不可避免与周总理碰上,两人却几乎不和老 人说话 由于工作性质,当时大型文艺节目的首播、大型庆祝活 动的转播都是由邓在军任导演, 不可避免地经常遇上周总 理 在大小晚会上,邓在军见到周总理,从来没有叫过他一 声伯伯,也没有上前打过招呼,都是躲着他走 有一次迎面 对上了,邓在军还是躲开了第二天,邓在军到了中南海,满 怀愧疚地对周总理说: “ 伯伯,昨天见了你的面,我没给你打 招呼,也没叫你,挺不礼貌的,你不会怪我吧 ”周恩来夸赞 道: “ 你做的对 ” 文革期间,周总理和亲属约法三章,一是不要转信传递 材料;二是在运动中,要学会 “ 游泳”;三是不要参加这一派 那一派在此后10年里,周尔均、邓在军没有再进入西花厅。
周尔均说,1967年1月,学生造反,军队院校也造反 有 一次,周总理到部队开会, “ 我当时任总后秘书科科长,属于 小当权派,虽然被炮轰,但是工作没有停止 这个会议由我 负责记录在通往开会礼堂的路上,总理看到我,有些意外 他先是琢磨了一下,还是伸出手来,跟我握了握手 他的神 情充满了关怀,我几乎同时想起了他的叮嘱,在他的眼睛里 面表现出来 ” 自己不打着周总理亲属的旗号, 周尔均夫妇也不允许 孩子这样做有一次,大女儿从学校回来问周尔均: “ 爸爸爸爸,有人说我爷爷是周恩来总理 爸爸爸爸,是不是? ”周尔 均当时就给了孩子一个耳光,生气地说, “ 你吹什么牛啊,谁 告诉你的! 以后不准讲 ” 孩子委屈地说: “ 这是老师问我的,不是我说的 ” “ 身教胜于言传,我们不能当伯伯的包袱,只有用自己 的行动来报答伯伯对我们的教育 这是打心里头而来的感 恩,这种感恩不是亲情的那种感恩,而是对我们一生做人的 楷模的感恩 ”邓在军说 直到后来做 《 百年恩来》这部电视专题艺术片,很多人 才得知周尔均、邓在军夫妇与周恩来的关系 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曾在参加周尔均80岁生日会时 对邓在军说: “ 大姐,我跟你共事了几十年,我都不知道你是 周总理的亲属。
”□何其有幸依然有你1998年,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周尔均、邓在军组织拍摄 大型电视专题艺术片 《 百年恩来》《 百年恩来》现场拍摄遍 及周恩来生前战斗、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以及法国、日本、 俄罗斯、柬埔寨、缅甸等国,获取了大量翔实感人、鲜为人知 的第一手史料 《 百年恩来》获得中宣部 “ 五个一工程”奖、中 国电视艺术金鹰奖优秀长篇纪录片奖主题曲 《 你是这样的 人》引起观众强烈共鸣,成为经典,直到今日,仍被广为传 唱 2008年,周恩来诞辰110周年 当年3月28日,怀念敬爱 的周总理大型情景音乐会 《 你是这样的人》在人民大会堂举 行 邓在军任总导演,郭兰英等老中青艺术家登台演出 整 个舞台背景是周恩来居住过26年的西花厅, 整场演出感人 至深 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场 2013年,周恩来诞辰115周年 当年10月29日, “ 你是这 样的人———缅怀周恩来珍藏精品展” 大型展览在人民大会 堂举行,邓在军主编、写作的两本新书 《 你是这样的人——— 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与 《 海棠花前 · 绽放的记忆》首发仪式 同时举行 你是这样的人———缅怀周恩来珍藏精品展”由 周尔均、邓在军组织策划,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展出。
几 乎每次展出, 都要延长展期 一位90后女孩在留言簿上写 道: “ 曾经遗憾,在有您的年代里不曾有我;何其有幸,今天 有了我您依然存在! ” 周尔均和邓在军对淮安怀有深厚的感情1987年,周尔 均、邓在军夫妇二人第一次来到淮安,瞻仰了周恩来故居 到淮安拍摄 《 百年恩来》时,淮安人民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 和敬仰让周尔均、邓在军夫妇大为感动 大运河,淮安城 百年恩来,百年情思 源于大运河,源于古淮安 拍摄 《 百年 恩来》,家乡人闻讯倾城出动,一下子竟形成了这百年情思 的万人大祭典这是我们这次拍摄之初所意想不到的,是一 曲比千人大合唱更加规模隆重的感情之歌!他离去太久了, 家乡人一直在等着他仿佛百年之际他回来了,全城的人都 来迎接他,所有的人都来迎接他 ” 此后,二人多次来到淮安去年6月27日,二位老人应邀 来到淮安,为周恩来纪念地近百名党员讲授 《 学习伟人周恩 来旗帜鲜明讲政治》专题党课周尔均对采访团说: “ 周总理身上承载着中华传统美 德,又用现代马克思主义真理武装了自己周恩来精神归纳 来说,就两条,一条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这是为了国家; 一条就是为人民服务, 而且是全心全意, 他尽他一切的力 量。
” “ 2018年是伯父诞辰120周年,家乡的人来,我特别高 兴,我是周家的媳妇 我们周家最具榜样作用的、在我心灵 扎下深深烙印的是伯父,而且贯穿我整个做人的一生我想 他,怀念他,他的一举一动在我的眼里头心里头,忘不了,永 远忘不了邓在军动情地说, “ 国家要强盛,必须要有力量, 周恩来精神是最好的楷模,是最好的力量,是最好的精神支 柱希望总理的家乡淮安,能够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周恩来 精神教育基地 ”音容宛在 永别难忘“ 我一辈子做导演,一辈子搞电视,在 此之前没有公开我和伯伯的关系,从来没 为伯伯做过什么,这一次一定要为伯伯拍 一部片子,从内心深处是对伯伯的一种报 答 ”谈起拍摄电视专题艺术片 《 百年恩 来》,邓在军说,她要把人民心中的周总理 展现出来, “ 我觉得伯伯是非常有情的一 个人 他在全国人民心目当中,是一座丰 碑,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 周尔均任制片人和总策划,邓在军任 总导演,拍摄时没钱,他们找到朋友借钱作 为启动资金 家里的电视机、录音机、打印机 等都搬出来了,作为剧组的办公用具 《 百年恩来》注重一个情字,用一个 一个的故事告诉大家周恩来是这样的 人, “ 他就是他身上佩戴的胸章‘ 为人民 服务’的人,是彻底的无产者,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心里装的都是人民,唯独没 有自己的那么一个人。
”从1995年启动, 用了三年多的时间, 采访了近400人,邓 在军终于完成12集电视专题艺术片《 百 年恩来》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在接受 《 百 年恩来》 剧组采访时说: “ 一个人去世以 后,我看父母嘛,3年过去了,也不能老是 哀痛了 他不是,他长期的让别人还想着 他,还是哀痛这个没有,少啊我想,几乎 很少很少有这种人 ” 周总理去世后,著名作家冰心每天都 在他的遗像前献上一朵鲜花;著名诗人臧 克家在病房里接受 《 百年恩来》剧组采访, 他激动地朗诵了写给周总理的诗《 泪》 ———“ 泪是丰碑,泪是誓言,泪是动力,泪 是火焰,昂起头来,揩干眼泪,看红旗指 向,无坚不摧”…… “ 我们原以为很了解伯伯,但采访完 之后才知道我们并不了解他 在采访当 中,他的做人、他的工作作风、他的品德、 他的情操,让我们一点一滴受到了教育 这种教育是对我们灵魂的洗礼, 觉得自 己能够站得高一点看问题 ”邓在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在接受 《 百年恩来》剧组采访时,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说,周总理的功绩怎么 估计也不为过 文革期间,周总理重病住院 经周总 理批准,谷牧召集一部分省委书记在京西 宾馆开了个工业书记会议,研究怎样才能 革命生产两不误。
开会期间,周总理来了 周总理刚走进京西宾馆,几个部长就把周 总理围住了,省委书记们见了周总理也纷 纷诉苦 谷牧讲述说, “ 这也是当时有名的故 事了,叫 ‘ 五部长包围周总理’ 部长们纷 纷陈词了,说:这样的话,这个生产维持不 住啊;生产垮了,还革什么命啊总理也到 会场了,有人给他建议,这种会议少来参 加 就在这个场合,总理讲了一番话: ‘ 我 怕什么,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入苦 海,谁入苦海? 我不入虎穴,谁入虎穴? ’” 《 百年恩来》播出时,周总理的这番话 感动了万千观众激情澎湃的解说词把人 们心中最真实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这 石破天惊的语言,是感天动地化雨化泪的 心灵真言!是身心愈摧意志愈坚的钢铁真 言! 在中国历史上这场空前浩劫中,周恩 来就是这样,忍辱负重,身心交瘁,力挽狂 澜,以自己少活多少年为代价,写下了他 生命中极为苦涩、因而也显示出极其辉煌 的最后篇章! ”□为什么周总理记忆力好 都说周总理记忆力好, 能够记住每 个他见过的人 为什么周总理的记忆力 这么好? 在邓在军率 《 百年恩来》剧组采 访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时, 这个问题有 了答案 1941年,重庆,周恩来得知秦怡的女 儿菲菲胃不好,经常吐奶,嘱咐工作人员 对其生活进行相关照顾。
上世纪五十年代, 亚洲电影节举行 期间, 有一次秦怡正好坐在周总理身旁 的位子吃饭 周总理问她: “ 秦怡,你的孩 子怎么样了? 菲菲的胃好了没有? ” 当时秦怡的眼泪就下来了, 孩子吐 奶的事她自己都忘记了, 没想到时隔十 多年周总理还记得这么清楚 面对 《 百年恩来》剧组镜头, 秦怡说: “ 我觉得, 一 个人如果不知道甜酸苦辣, 没有经过坎 坷的经历, 就难以产生这样博大的爱心 周总理就是把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苦难 的历程, 放在他的心中, 所以, 他才会 对所有的朋友所有的同志,都怀有这样博 大的爱心 ” 周尔均说,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秦怡 非常激动,脱口而出: “ 世界上还能遇到这 样的人吗? 还能得到这样的爱吗? 还能得 到这么多的帮助吗? ”□三喊 “ 音容宛在,永别难忘” 采访当时唯一健在的觉悟社成员管易 文时,他已经快100岁了,失智,不认得人 “ 到了他家里,他正躺在床上玩被子 ” 即便管易文坐到了轮椅上,也不说话 情急之间,邓在军灵机一动,拿出周恩来的 照片给管易文看 没想到他看到周恩来 的照片,就拿手去指,来回地指 ” 邓在军看到墙上有一幅字———“ 音容 宛在永别难忘”,还有一张 《 沉思中的周 恩来》照片。
管易文的爱人告诉邓在军,这8 个字是周恩来逝世当天管易文写的,他难 过得一天没吃饭 就在这时,管易文突然抬起头,喊道: “ 音容宛在,永别难忘! 音容宛在, 永别难 忘! 音容宛在, 永别难忘啊!” 老人连喊 了3遍, 眼圈都红了 “ 我们全傻了 我们没想到, 他的爱 人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