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卫星(航天器航天器)的变轨及对接问题的变轨及对接问题0101020203030404备选训练备选训练 课堂互动课堂互动 题组剖析题组剖析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课堂互动课堂互动轨道轨道II轨道轨道I 卫星由低轨道 高轨道的运行分析 课堂互动课堂互动命题角度1 卫星的变轨、对接问题1.卫星发射及变轨过程概述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如图4所示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 Ⅰ 上2)在A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3)在B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Ⅲ2.对接航天飞船与宇宙空间站的“对接”实际上就是两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追赶问题,本质仍然是卫星的变轨运行问题【例4】 如图5,宇宙飞船A在低轨道上飞行,为了给更高轨道的宇宙空间站B输送物质,需要与B对接,它可以采用喷气的方法改变速度,从而达到改变轨道的目的,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题组剖析题组剖析A.它应沿运行速度方向喷气,与B对接后周期比低轨道时的小B.它应沿运行速度的反方向喷气,与B对接后周期比低轨道时的大C.它应沿运行速度方向喷气,与B对接后周期比低轨道时的大D.它应沿运行速度的反方向喷气,与B对接后周期比低轨道时的小 A.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追上空间实验室实现对接 B.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实验室减速等待飞船实现对接 C.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D.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题组剖析题组剖析【变式训练3】 (2016·天津理综,3)我国即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之后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
假设“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实现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转到解析题组剖析题组剖析命题角度2 变轨前、后各物理量的比较1.航天器变轨问题的三点注意事项(1)航天器变轨时半径的变化,根据万有引力和所需向心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稳定在新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变化由v= 判断2)航天器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时机械能不同,轨道半径越大,机械能越大3)航天器经过不同轨道的相交点时,加速度相等,外轨道的速度大于内轨道的速度题组剖析题组剖析2.卫星变轨的实质 A.“墨子号”在轨道B上由P向Q运动的过程中速率越来越大 B.“墨子号”在轨道C上经过Q点的速率大于在轨道A上经过P点的速率 C.“墨子号”在轨道B上经过P时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在轨道A上经过P点时的向心加速度 D.“墨子号”在轨道B上经过Q点时受到的地球的引力小于经过P点时受到的地球的引力题组剖析题组剖析【例5】 2017年1月18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圆满完成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后,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如图7为“墨子号”变轨示意图,轨道A与轨道B相切于P点,轨道B与轨道C相切于Q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转到解析 A.“神舟十一号”在M点加速,可以在P点与“天宫二号”相遇 B.“神舟十一号”在M点经一次加速,即可变轨到轨道2 C.“神舟十一号”经变轨后速度总大于变轨前的速度 D.“神舟十一号”变轨后的运行周期总大于变轨前的运行周期题组剖析题组剖析【变式训练4】 (多选)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如图8所示,交会对接前“神舟十一号”飞船先在较低圆轨道1上运动,在适当位置经变轨与在圆轨道2上运动的“天宫二号”对接M、Q两点在轨道1上,P点在轨道2上,三点连线过地球球心,把飞船的加速过程简化为只做一次短时加速下列关于“神舟十一号”变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转到解析题组剖析题组剖析命题角度3 天体中的“追及相遇”问题【例6】 (多选)如图9,三个质点a、b、c的质量分别为m1、m2、M(M远大于m1及m2),在c的万有引力作用下,a、b在同一平面内绕c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轨道半径之比为ra∶rb=1∶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转到解析A.a、b运动的周期之比为Ta∶Tb=1∶8B.a、b运动的周期之比为Ta∶Tb=1∶4C.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转动一周的过程中,a、b、c共线12次D.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转动一周的过程中,a、b、c共线14次规律总结规律总结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过程简图如图所示 (1)变轨的 两种情况①两个不同轨道的“切点”处线速度v不相等,图中vⅢ>vⅡB,vⅡA>vⅠ②同一个椭圆轨道上近地点和远地点线速度大小不相等,从远地点到近地点万有引力对卫星做正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图中vⅡA>vⅡB,EkⅡA>EkⅡB,EpⅡA<EpⅡB。
③两个不同圆轨道上的线速度v不相等,轨道半径越大,v越小,图中vⅠ>vⅢ2)相关物理量的比较规律总结规律总结解题模板规律总结规律总结BAE机不变E动不变E势不变卫星几种运动形式的能量转化问题E机不变E动变化E势变化轨道II轨道IE机增加E动变化E势变化规律总结规律总结T1T2 对于天体追及问题的处理思路: 在与地球上物体追及时,要根据地球上物体与同步卫星角速度相同的特点进行判断2)根据两星追上或相距最近时满足两星运行的角度差等于2π的整数倍,相距最远时,两星运行的角度差等于π的奇数倍题组剖析题组剖析【变式训练5】 假设有一载人宇宙飞船在距地面高度为4 200 km 的赤道上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为36 000 km,宇宙飞船和一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同向运动,每当两者相距最近时,宇宙飞船就向同步卫星发射信号,然后再由同步卫星将信号发送到地面接收站,某时刻两者相距最远,从此刻开始,在一昼夜的时间内,接收站共接收到信号的次数为( ) A.4次 B.6次 C.7次 D.8次转到解析备选训练备选训练转到解析 1. (2017·沈阳质量监测)我国正在进行的探月工程是高新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科技活动,在探月工程中飞行器成功变轨至关重要。
如图6所示,假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飞行器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的圆形轨道Ⅰ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处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Ⅲ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则( ) 2. (多选)如图是“嫦娥三号”飞行轨道示意图假设“嫦娥三号”运行经过P点第一次通过近月制动使“嫦娥三号”在距离月面高度为100 km的圆轨道Ⅰ上运动,再次经过P点时第二次通过近月制动使“嫦娥三号”在距离月面近地点为Q、高度为15 km,远地点为P、高度为100 km的椭圆轨道Ⅱ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三号”在距离月面高度为100 km的圆轨道Ⅰ上运动时速度大小可能变化 B.“嫦娥三号”在距离月面高度100 km的圆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一定大于在椭圆 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 C.“嫦娥三号”在椭圆轨道Ⅱ上运动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一定大于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D.“嫦娥三号”在椭圆轨道Ⅱ上运动经过Q点时的速度可能小于经过P点时的速度 备选训练备选训练转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