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克思与人道主义:阿尔都塞的否定性论证及其意义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3.85KB
约11页
文档ID:320229857
马克思与人道主义:阿尔都塞的否定性论证及其意义_第1页
1/11

    马克思与人道主义阿尔都塞的否定性论证及其意义    关斯玥Summary:阿尔都塞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了独特的阐释他将马克思的思想严格地区分为早期的意识形态阶段与成熟时期的科学阶段,并对马克思思想中的人道主义进行批判这一批判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也引出了一系列理论上的问题实际上,马克思始终是一位坚定的人道主义者Key:马克思;阿尔都塞;人道主义:B089.1: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4.02.027从以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到法兰克福学派,再到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的发展路径逐渐明晰这一发展路径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理论背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出现针对的是第二国际将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做法而二战后,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流行于法国思想界特别是苏共20大以后,对“斯大林主义”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呼唤几乎遍布整个欧洲正是针对这种形势,作为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阿尔都塞决定对人道主义的泛滥进行回击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他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对马克思的思想作了自己独特的诠释。

他将马克思的思想严格地区分为两个阶段,即意识形态阶段和科学阶段,把以异化理论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划进了马克思思想的意识形态阶段,将其视为不成熟思想的代表这就直接关涉到他如何看待人道主义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问题一、阿尔都塞对人道主义的批判阿尔都塞在《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一文中写道:“就理论的严格意义而言,人们可以和应该公开地提出关于马克思的理论反人道主义的问题;而且人们可以和应该在其中找到认识人类世界(积极的)及其实践变革的绝对可能性条件(消极的)必须把人的哲学神话打得粉碎;在此绝对条件下,才能对人类世界有所认识援引马克思的话来复辟人本学或人道主义的理论,任何这种企图在理论上始终是徒劳的而在实践中,它只能建立起马克思以前的意识形态大厦,阻碍真实历史的发展,并可能把历史引向绝路[1]225226这段引文揭示出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思想与人道主义之间的关系的看法这一看法可具体概括如下:第一,“人道主义”的本质是意识形态在这里,阿尔都塞着重强调,“归根结底是要认识到,人道主义的本质是意识形态[1]227因为,在他看来,“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哲学,其基础是“人性”这一概念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着的基本规定,即:存在一种先于人而存在的普遍的人的本质;这一本质是每个独立个体的属性。

而这两个规定恰恰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基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用人类普遍拥有的“类本质”作为整个历史发展的基础,将历史的发展过程视为类本质的异化和扬弃这一异化的过程这无异于资产阶级对普遍人性的论述因此,在阿尔都塞看来,“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从以前资产阶级思想中承继下来的,作为预先存在着的理论背景而无意识地根植于人的早期思想中第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概念的理论矛盾在阿尔都塞看来,“社会主义”是一个科学的概念,而“人道主义”则仅仅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概念二者是无法结合到一起的但是,在这里,阿尔都塞首先声明的是,他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概念的质疑只是要确定其理论价值,而不是针对它所指出的现实在他看来,人道主义的确能够指向现实,但是,与科学不同的是,它却不能提供认识这些现实的手段相反,以严谨的历史理论与政治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才被阿尔都塞视为科学第三,马克思与人道主义的决裂阿尔都塞将处于人道主义时期的马克思思想又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接近康德和费希特的理性加自由的人道主义;第二阶段是费尔巴哈的“共同体的”人道主义在前一阶段中,马克思把人的哲学作为政治斗争及其依据的基础;在后一阶段中,他将历史的发展视为人的本质异化及其扬弃异化的过程。

而“异化”本身则意味着人先在地拥有一种确定的本质这样,历史就被置于了人的普遍本质之上在阿尔都塞看来,1845年对马克思而言是关键性的一年从这一年起,马克思将自己的理论与人道主义彻底决裂其表现在于:首先,与以往的、建立在“人性”之上的理论不同,马克思建立了以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等概念为核心的历史理论其次,马克思彻底地批判了任何哲学人道主义的理论要求最后,马克思将人道主义界定为意识形态这样,阿尔都塞就将马克思的思想断然地分裂为两个阶段,即人道主义阶段和科学阶段第四,关于“真正人道主义”在这里,阿尔都塞分析了所谓“真正人道主义”的含义他指出,就“真正”一词而言,它揭示出了旧人道主义的抽象性和理想性,从而确定了新的人道主义应该立足于现实然而,“真正”一词只具有指示作用,即“它‘指出应该进行什么运动,朝什么方向和为达到什么目的地而转移,以便不在抽象的空中,而脚踏在实在的地上[1]242可见,它代表的是一种“转向”,即转向对现实的分析,但却不代表这种分析本身因此,它无法使人们真正认识现实因此,阿尔都塞强调,“为了思考社会的实在和社会关系总和的实在,我们必须来一次彻底的转移,不仅是位置的移动(从抽象到具体),而且是概念的转移(更换基本概念!)。

在马克思用以思考实在的概念中(真正人道主义指出,人道主义应面向实在),以理论概念出现的不再是人的概念或人道主义的概念,而是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崭新的概念[1]242由此可见,在阿尔都塞看来,“真正人道主义”也没有摆脱意识形态的特征虽然真正人道主义强调要立足现实、研究“实在”,但“实在”是确确实实的真实存在,是认识的对象,它与认识实在的手段紧密相连而真正人道主义却没有给我们提供一种认识实在的手段,所以它也只不过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口号而已 二、阿尔都塞的理论的意义与引发的问题通过以上的简要回顾,我们可以看到,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思想中人道主义的批判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合理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马克思的思想的确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这一转变是逐步完成的,主要表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三部著作之中26岁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虽然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然而,他并未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阴影在一些关键性术语和概念的运用上,依然沿袭着费尔巴哈的用法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才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费氏在思想上的差异,于是开始对其进行批判。

这一批判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全面展开从此,马克思彻底告别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叙述方式其次,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思想中人道主义的批判的确时刻提醒着我们如何来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在对马克思思想的解读上,20世纪东、西方理论界的主流思想主要表现为以第二国际和斯大林为代表的将马克思思想庸俗化和教条化的倾向和以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流派为代表的将马克思思想人道主义化的倾向这二者,要么是过于强调马克思成熟时期思想中的科学精神,而忽视了人道主义维度;要么是过于强调早期思想中的人道主义精神,而抛弃了成熟时期的科学理性但阿尔都塞的批判主要是针对后者而言的然而,我们应该看到,马克思的思想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科学理性与人道主义这两个维度密不可分分过地强调任何一方都无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再次,阿尔都塞的“依据症候的阅读”开启了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新方式依据症候的阅读”是指依据文本表现的各种文字、沉默、空白、错误和疏漏等,揭示出文本问题框架的方法阿尔都塞认为,把各种“症候”看作“问题框架”的表征,就可以发现文本背后的一种基础性的深层结构——“问题框架”而在他看来,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问题框架”是“人道主义”如何不理解这一问题的话,就会把“人道主义”视为马克思思想的全部,从而忽视了其思想中的科学理性。

然而,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思想的解读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困境正如他在《保卫马克思》一书的序言中所说,“要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必须先具备在本质上与各种理论形态及其历史完全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就是说,必须先具备一种说明认识论历史的理论,而这种理论恰恰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1]22也就是说,阿尔都塞认为,在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前,要先在观念中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在于,这种先于阅读而存在的理论是从何而来的?可见,阿尔都塞的理论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理论局限而他对马克思思想中人道主义的批判也明显有失偏颇虽然他意在批判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批判将马克思的早期思想视为其全部思想的做法,但又引出矫枉过正所带来的一系列理论上的问题第一,马克思思想中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断裂”?按照阿尔都塞的分析,马克思思想中存在着“意识形态”阶段与“科学”阶段的“认识论断裂”然而,深入分析马克思的思想,我们会发现,这种截然分开的“断裂”是不存在的马克思思想中固然存在着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思想转变过程,然而却不能用“断裂”将马克思的思想截然二分为互不相关的两个时期事实上,马克思思想的发展是一个日渐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其中,早期以人道主义为特征的理论与成熟时期对于社会历史的分析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

也就是说,马克思在青年时期所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并非建立在纯粹抽象的人性论基础之上他固然谈到共产主义是异化的积极扬弃,是人的类本质的复归,但是这一理论的提出是以他对政治经济学的大量研究为基础的,而且这一研究也为以后《资本论》的写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作为MEGA2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马塞洛·穆斯托在《马克思1844年巴黎期间手稿、Summary与笔记的文献学探要[2]一文中,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巴黎期间对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做的手稿、Summary与笔记进行甄别和梳理指出,这一时期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做的笔记被大量地作为材料而引用至《资本论》第1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马克思成熟时期对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分析也并未完全排除人道主义的维度只不过在这一时期,人道主义不再是马克思用以推翻资本主义的外在的理论武器,而成为他内在的理想与价值取向,成为了他的终极关怀因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的科学分析,其目的正是为了全人类的自由与解放,为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可见,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并不存在着彼此无涉的“认识论的断裂”第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吗?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概念建构起来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

它为我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提供了理性而又可靠的依据相反,以“类本质”、“异化”等概念建构起来的人道主义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毫无帮助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如果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仅仅理解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那么历史唯物主义显然是科学的,因为在这种经济规律起必然决定作用的地方,人只能服从于规律阿尔都塞的最大缺陷就在于他用“无主体”的结构主义方法将历史唯物主义界定于此然而这种理解模式的局限就在于,无法解释作为理论基础和决定性因素的生产力是由何者来决定的而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关系到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彻底性纵观人类历史,生产力的每一次变化都是人们劳动实践的结果因此,真正的唯物史观应该建立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上在这种理解的框架之下,人不再是消极的服从者,而成为了积极的建设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演进过程也不再是外在于人的冷冰冰的客观规律,而是人自我发展的历史呈现,是人们不断追求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这样看来,以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概念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正是马克思所要摆脱和超越的因为,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的真正自由与解放存在于物质利益的彼岸。

第三,马克思思想中的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本质区别阿尔都塞之所以批判马克思思想中的人道主义,就是因为,在他看来,人道主义是资产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