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失学儿童v全国因为家境困难上不起学 的有200多万人,还有将近 100多万人是因为其他各种 原因而不能上学• 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颁布以来,中国初等教育普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 ,初等教育阶段7至12岁学龄儿童在学率已达 到89.21%但人均教育经费不足70元, 列世界倒数第二位• 而发达国家人均教育经费已达千美元我国用于 基础教育的经费,小学生人均仅60元一般只 能保证教师的“人头费”,一些农村小学甚至只够 教师发10个月的工资用于教学活动的公用经 费,中学生每人每年平均5元多,小学生仅1元 多 •全国的情况尚且如此,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条件之差更令人 难以想象中国实行义务教育,但小学生每年还要交纳60 多元的书本费,这对于贫困地区人均收入仅200余元的家 庭来说,实在难以负担2004年的普查数据显示,中国 现在有300万失学儿童,其中女童占大多数v全国儿童失学问题,在贫困地区,儿童失学的原 因依次为:v1.生活贫困,经济困难;v2.作为家庭劳动力的补充;v3.因疾病或残疾失学v4.由于其它种种原因不愿读书:因社会环境影 响(如读书无用论等)而不愿读书;因学校教学 条件或学校的办学方针(如片面追求升学率)而 不愿读书;课本知识与现实脱节。
v 5.因个人目的(如为脱离农村而上学)达不到 而弃学童工v失学儿童中有一部分是作为童工,不堪长期的沉重劳动,使孩子们的身心受到极 为严重的损害在中国,一段时间内存在童工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存在 的现象却有合情合理的理由,而且在短期内,这个理由无法根除这个理由就是 两个字——贫困v虽然我们没有权威的统计数字,但中国存在众多的童工却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 ,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孩子在打工潮的带领下,为了多挣点钱,纷纷“弃学从 工”,跑到沿海地区做工;另外一方面,国家基础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又剥夺 了许多贫困地区儿童上学的权利v在面对媒体时,一位童工的父亲激动地说:“家里穷,孩子又读不进书,再说, 女孩子读书多了没用……”据了解,张家港市劳动监察部门历年来清查的童工中 ,绝大多数是女孩,与上述那位父亲想法一致的大有人在v对于像他这样读不起书的孩子们来说,除了做工之外,现在别无选择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v 而随着“民工潮”的不断发展,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流 动大军涌入城市后日益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 v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中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 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2000万左右。
v 这些孩子常常因为交不起“借读费”“赞助费”而被公立学校 拒之门外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 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v “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中国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没有进一步 落实 ”希望工程v为了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1989年中国成立 了“希望工程”,随后又有了“春蕾计划”,国际组织也 赞助关注各地纷纷兴建希望小学,慈善人士也纷 纷伸出援手,给予了孩子们一个希望v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说, 据最新统 计,希望工程成立迄今,累计募集捐款超过56. 7亿元人民币,资助346万余名农村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继续学业,建设希望小学1.5万余所,捐 赠希望工程图书室1.4万多个,培训乡村小学教 师5.6万余名v成立于1989年的“希望工 程”,被誉为“最美的工程”,为 难以计数的农村贫困学生重新 点亮了人生的希望18年前,安徽女孩儿 苏明娟明亮纯朴、专注求知的 眼神,被摄影记者定格这双 热烈而又略带忧郁的眼神,透 射着贫困地区的教育困境和失 学儿童的渴望如今,26岁的苏明娟,从安徽大 学金融专业毕业后,已经从事银行 工作近一年苏明娟是幸运的,她 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让世 人把更多目光投向那些渴望求知的 孩子们身上。
v可是希望工程并非可以使所有甚至大部分孩 子都实现上学的梦v因为家境贫困而辍学的孩子,如果有人经济 援助还是可以上学的;而另一部分人是由于 其他原因比如父母不重视、家里缺少劳动力 等原因失学的,要说服他们上学就艰难得多 了 v让儿童不再失学,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 挑战,中国的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v我们期望政府能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全 社会也都来关注青少年教育这个大问题,真 正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