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1.18KB
约2页
文档ID:510254114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_第1页
1/2

小肠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成人全长约5-7 米上端从幽门起始,下端在右髂窝与大 肠相接,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小肠 是消化管的最长部分,上连幽门,下与盲肠相接,全长5—7 米,蟠曲于腹腔中、下部 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场所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 是小肠起始段,位于腹腔后壁,长约 25—30厘米,约相当于十二个手指的指幅, 因此得名全长呈“C”形,包绕胰头,可分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上部又称球部,是 溃疡病好发部位降部紧贴第 2—3腰椎右侧,其后侧壁的粘膜有乳头状突起,称十二指肠 乳头,是胆总管和胰导管末端共同开口处下部向左横跨第 3 腰椎升部向上至第2 腰椎的 左侧向前下方连接空肠空肠和回肠 蟠曲于腹腔的中部和下部,上端续十二指肠,下端连接结肠空、回肠被腹膜 完全包裹,并借腹膜形成的肠系膜固定于腹后壁空、回肠之间无明显界限空肠长度约占 全长的 2/5,回肠占 3/5空、回肠的位置因体位、呼吸运动和邻近器官的位置而有相应改 变通常空肠位于左腰部和脐部;回肠位于脐部和右骼部空肠管径较大,管壁厚,血管分 布丰富;回肠管径较小,壁薄。

小肠的组织结构 小肠各部肠壁结构大致相同,腔面有许多半环状皱襞和绒毛环状皱襞由 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而形成,皱襞以空肠中段与回肠近端为最多在环状皱襞表面又 有许多细小突起,称绒毛绒毛是由粘膜的上皮和固有膜向肠腔突出形成的,长约0.5—1.5 毫米,绒毛形状在小肠各段不同十二指肠绒毛最宽,一般呈叶状;空肠绒毛呈杆状;回肠 处较细,大多呈指状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分布最密,回肠的绒毛分布则较疏由于环形 皱襞和绒毛的存在而使肠腔的表面积大为扩大,有利于小肠进行消化和吸收肠壁结构也分 四层绒毛杯状细胞肠腺'代—固有腔空肠d切汁肠上皮粘膜下层粘膜1)上皮 为单层柱状类型有柱状细胞(又称吸收细胞)与杯状细胞两种柱状细胞数 量多,约占 90%,细胞呈高柱状,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部细胞游离面有明显的纹状缘 电镜观察,纹状缘是由许多密集的微绒毛组成每个细胞顶端,可以有 1000—3000 根微绒 毛,在1平方毫米的小肠粘膜表面内,约有 1—2亿微绒毛所以纹状缘的存在与其柱状功 能相适应杯状细胞散在于吸收细胞之间,数量较少,胞体膨大,如杯形细胞顶端充满粘液颗粒,核 位于底部它可分泌粘液,有滑润和保护粘膜的作用。

2)固有膜 由类似网状结缔组织组成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毛细淋巴管、弥散的淋 巴组织和淋巴小结、神经、分散的平滑肌及多种细胞成分,如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等这些细胞往往穿入上皮内沙肠内面的指状绒毛孙肠绒毛皂锻绒毛fcE绒毛 是小肠特有的结构,由上皮和固有膜形成上皮覆盖绒毛的表面,固有膜组成绒毛的 轴在绒毛轴心有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呈盲管状,起于绒毛顶,另一端穿过粘膜肌 层,汇人粘膜下层的淋巴管中央乳糜管的管壁由一层内皮构成,它的通透性较大,一些较 大分子如乳糜微粒均可进入中央乳糜管在中央乳糜管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及纵行排列 的平滑肌纤维毛细血管的内皮有窗孔,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平滑肌收缩,使绒毛缩短, 中央乳糜管和毛细血管受压挤,促使淋巴与血液自绒毛流出,进入粘膜下层的淋巴管和血管 当平滑肌松弛时,绒毛又向肠腔伸展,使绒毛与肠腔中食糜充分接触,有利于吸收绒毛如 此不断伸缩以推动淋巴与血液的运行所以绒毛轴心内的平滑肌是绒毛收缩的重要动力装 置肠腺 又称李氏隐窝,它是由小肠上皮凹陷在固有膜中形成的单管腺固有膜几乎被肠 腺占据腺体开口于相邻绒毛之间,腺上皮与绒毛上皮相连续肠腺分泌物中含有多种消化 酶。

肠腺主要由周种细胞组成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在十二指肠粘膜下层,含有 十二指肠腺,又称布氏腺,为分支管泡状腺,可分泌碱性粘液,有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胰 液、胃液侵蚀的作用回肠的粘膜下层,常见多个淋巴小结聚集在一起,形成淋巴集结该 处粘膜肌层常不完整肌层 由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外膜 除十二指肠外,外膜均为浆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