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 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 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 果的训练原则2. 竞技需要原则:是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 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 原则3. 动机激励原则: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 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4. 有效控制原则: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训练中应准确把握和 控制运动训练活动的各个方面或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阶段,训练的内容、量度 及实施,并对它们进行及时的和必要的调节,以使得运动训练活动能够按照预 先设计的方案运行,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5. 适时恢复原则: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 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6. 技术风格: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 术系统、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7. 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 行动8. 模式训练法 :是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和把握运动 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9. 程序训练法: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 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 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10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 途径和办法 11.运动训练手段: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 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12. 分解训练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 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13. 重复训练法: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 息的练习方法14.间歇训练法:指对多次练习时间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 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H持续训练法:指 负荷強度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法15. 比赛训练法: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 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16. 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17. 运动技术:是指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 因素18. 运动员战术能力:运动员(队)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队) 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 运动员心理能力: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 征,以及依训练竞 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能力的组成部 分20. 训练效应:通过运动训练所产生的生物适应叫训练效应21. 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 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 程之中22. 超量恢复:在恢复过程中,能源物资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即 完成了一次训练负荷后恢复的全过程26.生活效应: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称生活效应28..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29.变换训练法: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 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1.竞技体育包含(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经济体育管理有机 组成部分2. 竞技能力构成(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智能)3.运动训练学体系的三个层次(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理论)4.运动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训练负荷能 力指标)。
5.增加负荷的四种基本形式(直线式)(阶梯式)(跳跃式)(波浪式)6.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动力特征为力的(支点)(大小)(方向)7.运动训练手段的动作构成主要有动作的(轨迹)(速率)(时间)(节奏)(速 度)8. 运动训练手段的动作过程包括动作的(开始)(进行)(结束)9.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特点(具有系统化特点)(具有定向化特点)(具有程序化 特点)10. 分解训练法的类型:(单纯分解训练分解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境分 解训练法)(逆境分解训练法)11. 重复训练的基本类型(短时间重复训练)(中时间重复训练)(长时间重复 训练)12.持续训练法类型(短时间持续训练)(中时间持续训练)(长时间持续训练)13. 比赛训练法基本类型(教学性比赛)(检查性比赛)(模拟性比赛)(适应 性比赛)12. 肌肉克服的阻力有内部阻力和外部阻力,外部阻力有(物体重量)(摩擦 力)(空气阻力),内部阻力(肌肉的粘滞性)(肌肉见的对抗力)14. 技术训练常用方法 (直观法)和(语言法) (完整法)和(分解法) (想像法)和(表象法) (减难法)和(加难法)15. 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是结果的(实效)性评价和(合理)性、(经 济)性。
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生物)学与(社会)学指标和(质量)与(数 量)指标16. 竞技战术的构成战术(观念)、战术(知道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 识)、战术(形式)、战术(行为)17. 按战术的表现特点分类(降形)战术、(提醒分配)战术、(参赛目的的) 战术、(心理)战术;按参加战术行动的人数分类(个人)战术、(小组)战术 (全组)战术;按战术的攻防性质分类(进攻战术)、(防守)战术、(相持) 战术18. 发展不同竞技能力的适宜年龄区间: 6-10岁(一般协调能力);11-14岁 (专项协调能力);12-16岁、(高难技术);18-21岁(高难技术);12-21岁(一 般运动素质);15-21(岁专项运动素质)19. 发展各种协调能力的适宜年龄区间6-12岁(节奏感);8-12岁(灵活性)、 (反应)、(空间定向);9-13岁(平衡)与(准确)20. 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 段、(最佳竞技)阶段、(竞技保持)阶段21. 图 1 是模式训练法的运行过程,请选择相应内容填入空白方框:左:调控信息;训练模型、训练手段;;检测信息;评定结果:下23. 力量素质可分为。
最大力量)(速度力量)(相对力量)(力量耐力)24.速度素质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25.年度训练过程的周期划分,通常有(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26.训练的周型可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恢复周)1 以下为具体训练手段范例,期中属于训练手段的分类体系的单一动作结构类 混合性练习的是(A,各种跑+跳等徒手,器械练习)2以下为具体训练手段范例,期中属于训练手段的分类体系的单一动作结构类 周期性练习是(B,跑步,游泳等徒手,器械练习)3以下为具体训练手段范例,期中属于训练手段的分类体系的多元动作结构定 性练习是(C,各种跑+跳+投(挥,踢)+滚翻等动作的组合,套路练习)4以下为具体手段范例,期中属于训练手段的分类体系的多元动作结构异性练 习是(D,各种跑+跳+投(挥,踢)+滚翻等动作的组合,游戏练习)5在赛前 短期集训中,技能主导类个人对抗性项目应重点抓好(B・主要技术环 节的熟练和完善)以及通过各种配对练习提高实战能力13发展性间歇训练法的负荷时间为(A,大于五分钟)14高强性间歇训练法的供能形式为(A,糖酵解供能为主的混合代谢供能)15短时间持续训练法的负荷时间为(B,5—10分钟)16中时间持续训练法的供能形式为(B,有氧代谢系统供能)17循环间歇练习法的功能系统的形式为(B,以糖酵解代谢系统供能为主)18短时间持续练习的心率强度为(B,170次左右)19恢复周负荷变化的主要途径为(B,保持量一降低强度)21表现为肌肉叫发达,力量也较大的人的体型是(D,粗壮型的人)22发展最大力量有效地负荷强度与重复次数为(A,时负荷重最大,重复次数少)35赛前训练周负荷变化的基本特点是(A,提高训练的负荷强度)36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 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称(D,高 原现象)37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C,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38在全年训练中,(B,基本训练周)被采用得最多。
39 (D运动员和教练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44、 贯彻动机激励的训练学要点有(A满足运动员的合理要求)45、 匀速持续选连的方法是一种典型的发展( C 有氧代谢系统 )供能能力为 目的的训练方法47、赛前训练周技术训练的基本特点是(B增加完整练习)四、简答题1. 最大力量训练的基本途径有哪些?答:(1)增大肌肉面积(2)提高神经系统 的兴奋性和改善肌肉间内协调能力2. 速度素质可分成几大类?答:反应速度: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 快速应答的能力 动作速度: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一动作的能力位 移速度:人体在特定的方向上位移的速度3. 训练课的类型有哪些? 答:身体训练课、技术战术训练课、综合训练课、测 验,检查和比赛课4. 反应速度训练的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答:信号刺激法、运动感觉法、移动目标 的联系、选择性练习5.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有哪些(1)正确理解负荷的构(2)渐进式的 增加负荷的量度 3)科学的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 5)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6) 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6.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合理安排一般和专项体能训练 2)于技术、 战术、心里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
3)合理确定体能训练比重 4)训练内容以运 动素质为主7. 青少年力量的增长有哪些特点:1)快速力量先于最大力量 2)最大力量先于 相对力量 3)长度肌肉力增加先于横度肌肉力 4)躯干肌肉力先于四肢肌肉力 8.力量素质练习有哪些基本手段?1)负重抗阻力练习2)对抗性练习3)克服弹 性物体阻力的练习 4)利用外部环境阻力的联系 9.运动技术基本特征有哪些?1)运动技术与体育动作具有不可分割性 2)运动 技术具有不断发展的必然性 3)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性 4)运动 技术的个体差异性9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①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②处理好特 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③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④处理好循序渐进 与难点先行的关系⑤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⑥抓好技 术风格的培养⑦处理好“学校”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⑧改善动作基本结构, 提高技术组合水平⑨重视运动技术创新10. 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分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有哪些? 主体因素包括人体结构 力学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感知觉能力、动作技术的储存数量、 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员个性心里特征。
客体因素包括竞赛规则、技术环境、 器材设备与场地11. 如何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 答:运动技术的外部形态,从以下就个方面表现出来:1 外部形态和内部机制往 往交互影响,具有外部形态的技术,可向中枢神经系统发出有效性的神经冲动以 及由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对完成系统比较适宜的神经冲动都能顺利到达有关的 神经和肌肉部位(包括神经肌肉接点)1.对于技术的外部形态,常用运动生物 力学的方法进行描述如:运动的轨迹、幅度、加速度、打击点、打击力量等) 2.“技术美”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外部形态体现的3.体育院校学生在运动训练 时更应注意正确的外部形态12. 战术训练的有哪些基本要求? 1)把握项目制胜规律包括:制胜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