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胃癌(wèi ái)(wèi ái)第一页,共四十八页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于第二位,好发年龄(niánlíng)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4:3概述(ɡài shù)(ɡài shù)第二页,共四十八页病因(bìngyīn)1、地域环境;2、饮食生活因素;3、HP感染;4、慢性疾患和癌前病变:易发生胃癌的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bù fen)切除术后的残胃5、遗传与基因第三页,共四十八页病理(bìnglǐ)(一)大体类型1.早期胃癌(wèi ái):病变仅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癌灶直径小于10mm以下称为小胃癌小胃癌,5mm以下为微小胃癌微小胃癌;早期胃癌根据病灶形态分三型:Ⅰ型隆起型;Ⅱ型表浅型;Ⅲ型凹陷型2.进展期胃癌:指癌组织浸润深度超过黏膜下层的胃癌:Ⅰ息肉型,Ⅱ溃疡局限型,Ⅲ溃疡浸润型,Ⅳ弥漫浸润型皮革胃第四页,共四十八页病理(bìnglǐ)(二)组织类型:①腺癌(肠型和弥漫型)②乳头状腺癌③管状腺癌④粘液腺癌⑤印戒细胞癌⑥腺鳞癌⑦鳞状细胞癌⑧小细胞癌⑨未分化(fēnhuà)癌⑩其他第五页,共四十八页。
病理(bìnglǐ) 扩散与转移1.直接浸润2.淋巴(lín bā)转移3.血行转移:肝最多见4.腹腔种植转移第六页,共四十八页淋巴(lín bā)转移主要转移途径引流胃的淋巴结有16组,依据距胃的距离,分为3站胃旁淋巴结,按1贲门右、2贲门左、3胃小弯、4胃大弯、5幽门上、6幽门下淋巴结的顺序编为1-6组7-16组按照动脉分支排序分别为7胃左动脉旁、8肝总动脉旁、9腹腔动脉旁、10脾门、11脾动脉旁、12肝十二指肠韧带内、13胰后、14肠系膜上动脉旁、15结肠中动脉旁、16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胃癌由原发部位经淋巴网向第一站(N1)胃周淋巴结转移,继之癌细胞随支配(zhīpèi)胃的血管,沿血管周围淋巴结向心性转移至第二站(N2),并可向更远的第三站(N3)转移不同部位胃癌的淋巴结的分站组合各不相同第七页,共四十八页NO.1-贲门(bēnmén)右淋巴结NO.2-贲门左淋巴结NO.3-胃小弯淋巴结NO.4sa-胃短血管淋巴结NO.4sb-胃网膜左血管淋巴结NO.4d-胃网膜右血管淋巴结NO.5-幽门上淋巴结NO.6-幽门下淋巴结第八页,共四十八页NO.7-胃左动脉淋巴结NO.8a-肝总动脉 前淋巴结。
NO.8p-肝总动脉后淋巴结第三站)NO.9-腹腔干淋巴结包括(bāokuò)胃左动脉根部、肝总动脉根部和脾动脉根部)NO.10-脾门淋巴结NO.11p-脾动脉近端淋巴结NO.11d-脾动脉远端淋巴结对于下1/3为远处转移,对于中1/3为第三站,余为第二站)第九页,共四十八页NO.12h-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yǐshàng)肝门淋巴结NO.12a-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肝动脉淋巴结NO.12b-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胆管淋巴结第三站)NO.12p-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门静脉后淋巴结第三站)NO.12c-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胆囊管淋巴结NO.13-胰头后淋巴结NO.14v-肠系膜上静脉淋巴结NO.14a-肠系膜上动脉淋巴结NO.15-结肠中血管淋巴结第十页,共四十八页NO.16a1-主动脉裂孔淋巴结NO.16a2-腹腔干上缘至左肾静脉(jìngmài)下缘之间腹主动周围脉淋巴结NO.16b1-左肾静脉下缘至肠系膜下动脉上缘之间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NO.16b2-肠系膜下动脉上缘至腹主动脉分叉之间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16a、16b均认为是远处转移)NO.17-胰头前淋巴结NO.18-胰腺下缘淋巴结NO.19-膈下淋巴结。
NO.20-膈肌食管裂孔淋巴结NO.110-下胸部食管旁淋巴结NO.111-膈上淋巴结NO.112-中纵膈后淋巴结NO.110、NO.111、NO.112均认为是远处转移)第十一页,共四十八页不同(bù tónɡ)部位胃癌的淋巴结的分站组合各不相同淋巴结站别淋巴结站别全胃全胃窦部(下窦部(下1/3))体部(中体部(中1/3))贲门部(上贲门部(上1/3))第一站(N1)1,2,3,4,5,63,4,5,61,3,4,5,61,2,3,4第二站(N2)7,8,9,10,111,7,8a,92,7,8a,9,10,115,6,7,8a,9,10,11第三站(N3)12,13,142,10,11,12,13,14v,16a2,16b18p,12,13,14v,16a2,16b18p,12,13,14v,16a2,16b1第十二页,共四十八页临床病理临床病理(bìnglǐ)分期分期原发肿瘤浸润胃壁的深度原发肿瘤浸润胃壁的深度(shēndù)((T))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0:切除标本中未发现肿瘤Tis:原位癌:肿瘤位于上皮内,未侵犯粘膜固有层T1a:肿瘤侵犯粘膜固有层或粘膜肌层T1b:肿瘤侵犯粘膜下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穿透浆膜下层结缔组织,未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T4a:肿瘤侵犯浆膜(脏层腹膜)T4b:肿瘤侵犯邻近组织结构第十三页,共四十八页。
临床临床(lín chuánɡ)病理分期病理分期区域淋巴结(区域淋巴结(N))NX:区域淋巴结无法(wúfǎ)评价N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1-2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2:3-6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7个及7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3a:7-15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b:16个(含)以上区域淋巴结有转移远处转移(远处转移(M)) M0:无远处转移M1:存在远处转移 第十四页,共四十八页0期TisN0M0 IA期T1N0M0IB期T1N1M0、T2N0M0 IIA期T1N2M0、T2N1M0、T3N0M0 IIB期T1N3M0、T2N2M0、T3N1M0、T4aN0M0 IIIA期T2N3M0、T3N2M0、T4aN1M0 IIIB期T3N3M0、T4aN2M0、T4bN0M0、T4bN1M0 IIIC期T4aN3M0、T4bN2M0、T4bN3M0 IV期任何(rènhé)T任何NM1第十五页,共四十八页胃癌的临床胃癌的临床(lín chuánɡ)病理分期病理分期N0N1N2N3T1IAIBIIAIIBT2IBIIAIIBIIIAT3IIA IIB IIIAIIIBT4aIIB IIIA IIIBIIICT4bIIIB IIIB IIICIIICM1IV第十六页,共四十八页。
治疗(zhìliáo)(一)手术治疗1.根治性手术:彻底切除胃癌原发灶,按临床(lín chuánɡ)分期标准清除胃周围的淋巴结,重建消化道第十七页,共四十八页胃癌(wèi ái)根治术适应症:1、经胃镜和钡餐检查后确诊(quèzhěn)为癌者2、临床检查锁骨上无肿大之淋巴结,无腹水征,直肠指诊直肠膀胱(子宫)窝未触及肿物者3、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血清白蛋白在35g/l以上者4、术前B超或CT检查无肝脏或肺部等远处转移者5、剖腹手术探查未发现肝转移,无腹膜弥漫性种植转移,肿瘤未侵犯胰腺、肠系膜上动脉,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第十八页,共四十八页胃癌(wèi ái)根治术禁忌症1、临床已证实(zhèngshí)有远处转移,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直肠指诊触及直肠膀胱(子宫)窝有肿物,B超、CT或胸片证实(zhèngshí)有肝或肺转移者2、剖腹探查发现腹壁已有弥漫性种植转移,肝脏有转移灶,肿瘤已侵犯胰腺实质或已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盆腔已有肿物种植,腹主动脉旁已有淋巴结转移者,出现上述现象的肿瘤已经不可能行根治性切除,可酌情行姑息性手术,包括姑息性胃部分切除或胃空肠吻合术第十九页,共四十八页。
胃癌(wèi ái)根治术(1)切除(qiēchú)范围:要求距肿瘤肉眼边缘5cm以上;远侧部癌应切除十二指肠第一部3-4cm,近端部应切除食管下端3-4cm第二十页,共四十八页手术(shǒushù)治疗(2)淋巴结清扫1、清除胃周淋巴结:淋巴结清除范围以 D (dissection)表示,以 N 表示胃周淋巴结站别第一站淋巴结未全部清除者为 D0,第一站淋巴结全部清除为 D1术,第二站淋巴结完全清除称为D2,依次 D32、胃癌手术的根治度分为 A, B, C 三级A 级:D>N,手 术切除的淋巴结站别,超越(chāoyuè)已有转移的淋巴结站别;切缘 1cm 内无癌细胞浸润,是效果好的根治术B 级:D=N,或切缘 1cm 内有癌细胞累及,也属根治性手术C 级:仅切 除原发灶和部分转移灶,尚有肿瘤残余,为非根治性手术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八页手术(shǒushù)治疗(3)手术方式:根据肿瘤部位、进展程度以及临床(lín chuánɡ)分期来确定1、早期胃癌由于病变局限较少淋巴结转移,施行 D 以下的胃切除术就可获得治愈性切除,可行腹腔镜或开腹胃部分切除术对小于 1cm 的非溃疡凹陷型胃癌,直径小于 2cm 的隆起型粘膜癌,可在内镜下行胃粘膜切除术。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八页手术(shǒushù)治疗2、进展期胃癌:标准治疗是 D2 淋巴结清扫(qīngsǎo)的胃切除术根据日本《胃癌治疗规范》已将根据日本《胃癌治疗规范》已将D2根治术定为胃癌根治术的标准根治术定为胃癌根治术的标准术式,成为术式,成为ⅠⅠb期、期、ⅡⅡ期、期、ⅢⅢa期及部分期及部分ⅢⅢb期胃癌推荐术式肿期胃癌推荐术式肿瘤浸润深度超过粘膜下层(肌层或以上),或伴有淋巴结转移但瘤浸润深度超过粘膜下层(肌层或以上),或伴有淋巴结转移但尚未侵犯邻近脏器的,均应当行标准手术尚未侵犯邻近脏器的,均应当行标准手术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八页1、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适应症:1、D1根治术远端胃次全切除术适用于早期胃癌(wèi ái)2、D2根治术远端胃次全切除术主要适用于进展期胃窦部癌、肿瘤近端缘距贲门>6cm的浸润型进展期胃癌、近端瘤缘距贲门>4cm的进展期局限型胃癌3、对于肿瘤侵及浆膜或浸润型胃癌可行D3根治术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八页1、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1、常用的治疗远端1/3胃癌的标准术式2、切除范围为小弯侧距贲门2cm,大弯侧在脾下极处切断胃3、①淋巴结清扫范围多为D2,即清扫No.1、No.3、No.4Sb、No.4d、No.5、No.6、No.7、No.8a、No.9、No.11p和No.12a。
②若肿瘤侵及浆膜或为浸润型胃癌需行D3,即包括No.2、No.11、No.12a、b、c、p、No.14v③若No.9淋巴结有转移或N3阳性,有必要清扫No.16a2、b1淋巴结,可不清除No.11、No.2淋巴结④若No.5、6、8淋巴结转移则需清扫No.134、吻合方式原则上应尽可能采用(cǎiyòng)Billroth I式吻合术,对于癌侵及幽门环或十二指肠者宜用结肠前Billroth II式吻合术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八页2、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适应症:1、局限于胃上1/3部位(bùwèi)的胃癌,包括贲门癌,胃底或小弯上1/3的癌2、早期胃癌或浸润不超过肌层的胃癌3、至少幽门上、下淋巴结,右侧大弯淋巴结无转移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八页2、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1、常用的治疗近端1/3胃癌的标准术式2、切除范围近端2/3的胃,包括3cm长的食管下端、贲门、胃底和胃体3、淋巴结清扫范围原则上为D2,清扫No.1、No.2、No.3、No.4Sa、No.4Sb、No.7、No.8a、No.9、No.10和No.11,一般不清扫残胃周围淋巴结,即右侧大弯淋巴结及幽门下淋巴结,但需取活检,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则应改行全胃切除。
近端胃癌No.10脾门淋巴结由于转移率达10%~20%,似有清扫必要,但因为其位于脾门相互交错的脾动静脉间,将脾游离后清扫较困难(kùn nɑn),也容易导致意外切脾;脾门淋巴结清扫不易完全,故目前多倾向于不常规清扫No.10脾门淋巴结4、若进展期近端胃癌未累及胃体作近端胃D3术,切除淋巴结1、2、3、4a、7~11、16和111组(隔上)5、消化道重建传统采用食管胃吻合术,也可采用空肠间置术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八页3、根治性全胃切除术适应症1、早期(zǎoqī)胃癌:胃底或胃体部,近侧瘤缘距贲门不足2cm的广泛浅表型胃癌2、进展期胃癌:位于胃上部的胃癌,幽门上、下、大、小弯淋巴结转移或下部胃癌贲门或大、小弯淋巴结转移者;对于局限型胃癌,其瘤缘离贲门距离<4cm者,或浸润型胃癌,其瘤缘离贲门<6cm者,或累及胃上、中部或全胃者3、弥漫浸润型胃癌4、多中心胃癌5、残胃癌6、复发胃癌7、胃癌合并胃内多发息肉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八页3、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主要涉及食管切除范围局限型切断至癌上缘2cm,浸润型切断至癌上缘4cm2、经腹全胃切除适应于食管浸润长度在局限型4cm,中间型、浸润型为2cm以下的胃癌。
超过此范围,需切除更多的食管,应行胸腹联合切口3、上部胃癌,D2根治性全胃切除时淋巴(lín bā)清扫范围包括No.1、No.2、No.3、No.4Sa、No.4Sb、No.4d、No.5、No.6、No.7、No.8a、No.9、No.10、No.11和No.12a。4、D3清扫范围包括:D2+No.8p、12b/p、13、14v、19、204、吻合方式多采用食管空肠 Roux-en- Y 吻合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八页4、扩大(kuòdà)的胃癌根治术1、全胃切除联合胰体尾及脾切除术①胃中、上部胃癌侵及胰体尾或脾脏,或脾门淋巴结、脾动脉干周围淋巴结有转移者②下部胃癌出现贲门旁淋巴结转移及脾动脉干或脾门淋巴结有转移者2、联合肝左外侧叶切除术适用于胃上部小弯侧癌与肝左叶外缘(wài yuán)有广泛粘连,或者肝左叶外侧段内有较大孤立转化灶3、左上腹脏器联合切除术适用于癌肿侵及胰体尾或脾脏、横结肠或结肠中动脉受侵或有局限转移灶而无其他部分远处转移,全身状况较好者第三十页,共四十八页胃癌(wèi ái)根治术术后处理:1、禁食水,静脉(jìngmài)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2、持续胃肠减压,胃肠功能恢复排气后可以拔除胃管,术后6-7天开始进食流质;3、密切观察腹部情况以及时发现、处理吻合口或十二指肠残端的并发症;4、引流管在进食无异常后可以拔除,一般在术后7-9天。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八页并发症及处理(chǔlǐ)1、出血①腹腔(fùqiāng)内出血:多由剥离或结扎血管不完全所致;②吻合口出血:大多因胃断端的粘膜下血管处理不完善所致,此外吻合器完成胃肠吻合时亦可发生③处理:出血量不多、速度慢,估计为渗血者可用止血剂、输血等保守治疗;出血量多、速度快者应手术治疗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八页并发症及处理(chǔlǐ)2、吻合口漏①术后出现高热,引流管内引流液呈混浊撞或脓性,可诊断②Billroth I式吻合术多因吻合口张力大、十二指肠残端过短及缝合技术不确切相关;Billroth II式吻合术可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或胃空肠吻合口漏;③处理:营养支持,控制感染(gǎnrǎn),手术干预,充分引流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八页并发症及处理(chǔlǐ)3、吻合口狭窄①Billroth I式吻合术多因吻合口扭曲、内翻过度(guòdù)或吻合口太小造成,吻合口大小应在2-3cm左右并且避免张力过高,否则应行胃空肠吻合,中重度狭窄需行胃镜下扩张或再次手术吻合;②Billroth II式吻合术发生吻合口狭窄少见,保守治疗大多有效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八页并发症及处理(chǔlǐ)4、残胃炎与残胃癌①术后胆汁、胰液、肠液等反流入残胃内可以引起上腹烧灼痛、呕吐等症状,纤维胃镜检查可见残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病理活检为慢性(màn xìng)萎缩性胃炎,内科治疗主要应用稀盐酸合剂和胃粘膜保护剂。
②残胃癌需手术治疗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八页并发症及处理(chǔlǐ)5、残胃排空延迟①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率较高,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上消化道造影显示吻合口没有机械梗阻,但残胃蠕动差或者不蠕动,临床又称“胃瘫”,主要与迷走神经切断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胃运动功能减退(jiǎntuì)相关②一般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可恢复术中行幽门成形术可减少胃窦排空障碍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八页并发症及处理(chǔlǐ)6、反流性食管炎①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率极高,严重影响术后生活质量,表现为胸骨后刺痛或灼烧(zhuó shāo)感、咽下疼痛或困难,主要因为手术破坏了下端食管括约肌、膈肌等致使下段食管内压明显降低、形成碱性消化液反流②采用食管胃空肠间置术可以有效预防,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八页并发症及处理(chǔlǐ)7、倾倒综合征①以BillrothⅡ式胃大部(dà bù)切除术后更为多见;②早期倾倒综合征多于术后1~3周开始进食时发生,症状出现在餐后1小时之内,临床症状可分为全身性躯体症状和胃肠道症状全身性躯体症状:头晕、心悸、心动过速、极度软弱、大量出汗、颤抖、面色苍白或潮红,重者有血压下降、晕厥;胃肠道症状:上腹部温热感、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嗳气、肠鸣、腹泻,有时有排便急迫感。
通常持续1小时左右可自行缓解,餐后平卧可避免发作③晚期倾倒综合征多于术后半年以上发病,于餐后1~3小时出现低血糖症状,如软弱无力、饥饿感、心慌、出汗、头晕、焦虑甚至精神错乱、晕厥绝大部分病人具有早发性倾倒表现,或早发性倾倒和晚发性倾倒表现同时存在少数病人仅表现为晚发性倾倒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八页并发症及处理(chǔlǐ)7、倾倒综合征④预防:手术时胃切除不要过多,胃肠吻合口不宜过大;术后少食多餐,使胃肠逐渐适应极少数患者症状重而经非手术治疗持续多年不改善(gǎishàn)者,可考虑再次手术:缩小胃肠吻合口,或改为Billroth I式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八页姑息(gūxī)性手术原发灶无法切除,为了减轻由于梗阻、穿孔(chuānkǒng)、出血等并发症引起的症状而作的手术,如胃空肠吻合术、空肠造口、穿孔(chuānkǒng)修补术等 第四十页,共四十八页化疗(huà liáo)胃癌的化疗用于根治性手术(shǒushù)的术前、术中和术后,延长生存期晚期胃癌病人采用适量化疗,能减缓肿瘤的发展速度,改善症状,有一定的近期效果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八页化疗(huà liáo)1.适应证 早期胃癌根治术后原则上不必辅助化疗(huà liáo),有下列情况者应行辅助化疗(huà liáo): 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高;癌灶面积大于 5cm2;淋巴结有转移;多发癌灶;年龄低于40岁者。
2.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姑息手术后、根治术后复发者需要化疗施行化疗的胃癌病人应当有明确病理诊断,一般情况良好,心、肝、肾与造血功能正常,无严重合并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对于无远处转移的进展期胃癌,可进行术前的新辅助化疗,有望降低根治术后的复发率第四十二页,共四十八页化疗(huà liáo)2.给药方法 常用的胃癌化疗给药途径有口服给药、静脉、腹膜腔给药、动脉插管区域灌注给药等常用的口服化疗药有替加氟(喃氟陡,FT207)、优福定(复方喃氟啶)、氟铁龙(去氧氟尿苷)等常用的静脉化疗药有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 (MMC)、顺铂(CDDP)、阿霉素(ADM)、依托泊昔(VP-16)、甲酰四氢叶酸钙(CF)等为提高化疗效果、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常选用多种化疗药联合(liánhé)应用第四十三页,共四十八页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化疗(huà liáo)方案:(1) FAM 方案(fāng àn):氟尿嘧啶 600mg/m2 静脉滴注,第 1, 2, 5, 6 周用药;ADM 30mg/m2,静脉注射,第 1,5 周用药;MMC 10mg/m2,静脉注射,第1周用药6周为一疗程 (2) MF 方案:丝裂霉素 8-10mg/m2,静脉注射,第一天用药;5-Fu每日 500-700mg/m2 静脉滴注,连续 5 天。
1 个月为一疗程 (3) ELP 方案:叶酸钙(CF) 200mg/m2,先静脉注射,第 1~3 日;5-Fu 500mg/m2 静脉滴注,第 1~3 日;VP-16 120 mg/m2,静脉滴注,第1-3日每3-4周期为一疗程近年来紫杉醇、草酸铂、拓扑酶抑制剂、希罗达等新的化疗药物用于胃癌,单药有效率约 20%左右,联合用药可提高化疗效果第四十四页,共四十八页胃癌(wèi ái)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1、抗人表皮(biǎopí)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 曲妥珠单抗 拉帕替尼 T-DM1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西妥昔单抗 帕尼单抗 尼妥珠单抗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GFR)4、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原癌基因MET Foretinib Onartuzumab Rilotumumab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 1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 IGF-1R)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贝伐珠单抗 雷莫芦单抗第四十五页,共四十八页。
其他(qítā)治疗胃癌的其他治疗包括放疗、热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胃癌的免疫治疗包括非特异生物反应调节剂如卡介苗、香菇多糖等;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以及过继性免疫治疗如淋巴细胞激活后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等的临床应用抗血管形成基因(jīyīn)是研究较多的基因(jīyīn)治疗方法,可能在胃癌的治疗中发挥作用第四十六页,共四十八页 谢谢(xiè xie)!第四十七页,共四十八页内容(nèiróng)总结胃癌NO.16a2-腹腔干上缘至左肾静脉下缘之间腹主动周围脉淋巴结NO.16b2-肠系膜下动脉上缘至腹主动脉分叉之间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T1a:肿瘤侵犯粘膜固有层或粘膜肌层5、消化道重建传统采用食管胃吻合术,也可采用空肠间置术②吻合口出血(chū xiě):大多因胃断端的粘膜下血管处理不完善所致,此外吻合器完成胃肠吻合时亦可发生4、残胃炎与残胃癌通常持续1小时左右可自行缓解,餐后平卧可避免发作谢谢第四十八页,共四十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