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民日报评论员——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9.50KB
约7页
文档ID:17884728
人民日报评论员——论同心共筑中国梦_第1页
1/7

目 录◇一论同心共筑中国梦——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二论同心共筑中国梦——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三论同心共筑中国梦——凝聚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四论同心共筑中国梦——以发展筑牢梦想根基◇五论同心共筑中国梦——民生改善是梦想的最好诠释◇六论同心共筑中国梦——和世界共发展 与世界同分享◇七论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八论同心共筑中国梦——在党的引领下汇聚圆梦力量◇九论同心共筑中国梦——担起我们这代人的使人民日报评论员: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 一论同心共筑中国梦本报评论员2013 年 03 月 19 日 05:07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 须弘扬中国精神,必 须 凝聚中国力量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17日发表重要 讲话,深入阐释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深刻揭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全国各族人民满怀 信心走好中国道路注入了强 大正能量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 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光明之路从登上 历史舞台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勇敢担当起这一使命,筚路蓝缕开启征程,一路追赶现代化潮流,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我 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回望历史,找到这条正确道路,极为艰辛、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 对中 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样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 现实基础,使中国道路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极大地增强了13亿 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站在过去与未来的梦想交汇点上, 亿万人民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更加 坚定正是这条道路,把中国送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 连续30多年保持近10%的 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30倍以上;正是 这条道路,让我们十年间构筑起一些西方国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基本社保网,不到 20 年里就 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超过 70%的贡献,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切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 连“ 历史终结论”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令人惊异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中国模式的有效性,人 类思想宝库需为 中国留有一席之地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梦想之路越切近,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一点儿也不比不 发展的时候少,解决 难度更有甚于前。

行百里者半九十,尽管我们距离梦想越来越近,但需要付出的努力依然艰辛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沿着中国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13 亿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满怀信心走好 这条道路,心往一 处想,劲往一处使,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就必定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把 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的中 华民族送达梦想的彼岸,让每个人在“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历史逻辑中梦想成真人民日报评论员: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二论同心共筑中国梦2013 年 03 月 20 日 05:44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 二论同心共筑中国梦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上,在改革 发展的火热实践中,靠什么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创造活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深刻 阐述精神力量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寓意深 远、催人 奋进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 义 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精神生生不息,成为照耀我们民族奋勇前进的不灭灯塔今天,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 期,精神力量的作用也愈加凸显面对纷繁复杂的观念世界,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 中谋共识?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 发展任务,如何以更大智慧与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离梦想越近,就越需要不断增 强团结 一心的精神纽带,越需要持续激发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不管是民族危亡关 头的同仇敌忾,还是众志成城抵御重大灾害,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个人命运才会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滴水之微才能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 团结的力量, 汇聚每个人的梦想成就 伟大的中国梦,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30多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

改革没有完成时,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无论是冲破思想 观念障碍, 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 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陷阱,才能赢得更加光明的前景鲁迅说过, “唯有民魂是 值得宝贵的,唯有他 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 时代精神, 让凝心聚力的 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融入现代化进程,我们就一定能永远朝气蓬勃地 迈向未来,不断开 创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局面人民日报评论员:凝聚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 三论同心共筑中国梦2013 年 03 月 21 日 05:05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凝聚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三论同心共筑中国梦有梦想才有目标,有希冀才会 奋斗不 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家庭,梦想都是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怀抱强国梦想与焕发前进力量之间深刻联系,更揭示出 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 为了共同梦想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 强大历经苦难与辉煌,中华民族始 终有着“ 家国天下”的情怀。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从来都是我们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正是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历史从上学就 业到住房就医,尊 严的保证、事业的成功、价值的实现,每个人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描绘出一个 时代最为壮阔的梦想图 景,更 汇聚起一个国家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紧紧相连,亿万中国人组 成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中国梦渐行渐近的步伐,来自2.6亿农民工劳动致富的创业热望中,来自社会各界心系国运的热诚 参与中,来自无数志愿者投身社会的无私奉献中有了每个人的共同“ 给力”,才有国家社会的不断前行,才能让更多人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努力圆梦,凝聚起推进民族复兴的中国力量什么是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力量个人梦想可能千差万别,但 实现国家梦想的征程上,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就有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这 种力量,我 们在革命年代前赴后 继的抗争中感受过,在建设岁月激情燃烧的奉献中体验过,在改革 时期波澜壮阔的奋斗中 亲历过未来的征程中,只要13亿人团结一心,这种不可战胜 的磅礴之力,必将成 为我们在民族复 兴之路上的胜利之本、力量之源。

通向理想的道路注定不是坦途经历发展阵痛、面 临“惊险 一跳”,就 业、医疗、住房、养老……每个人都可能会与国家社会一起,经历追梦之旅的曲折和辛 劳,可能会有抱怨、有纠结,但更要看到,我们可以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和国家,是幸运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梦想毫无疑问,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仍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凝聚起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完成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接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发展筑牢梦想根基—— 四论同心共筑中国梦本报评论员2013 年 03 月 22 日 05:25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以发展筑牢梦想根基——四论同心共筑中国梦梦想要激发力量、鼓励奋斗,离不开现实的深厚基础;梦想要开花 结果、落地生根,更有 赖于现实的强力支撑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断夯 实实现中国梦的物 质文化基础,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加快经济社会发 展,是 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

伟大的梦想,源于现实的土壤中国梦逐渐成形的过程,也是中国不断发展前行的过程上世纪初,爱国学生只能空自发 出“ 奥运三问”;进步青年只能在小说里幻想举办万国博览会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经济萧条,何敢言梦?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 ,奥运梦、世博梦终于梦想成真,我们听到中国梦渐行渐近的铿锵足音只有通过不断发展,才能让梦想成 为现实国家富 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体现在国家物质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体 现在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等实打实的民生红利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旺盛活力,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这是中国梦最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能充满自信地向着现代化建设目标稳步前行我们深知,前行的道路上还存在各种 风险挑战 经济总量跃 升至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成为全球发展“新引擎”,但环境压力、 资源瓶颈也日益凸显;整个社会活力涌动,但也要处理好转型过程中种种难题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中国梦依然在路上要解决问题、应对挑战,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能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要务的位置,以发展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从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到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到保障人民基本权益,不断夯 实中国梦的物 质文化基础。

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 进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就一定能在攻坚 克难中, 让“中国号”巨轮驶向更开阔的水域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 记》中, 这样描绘他的“中国梦 ”: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 仑绝顶来实现民族复兴,是无数中华儿女的百年梦想,经历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发展才能自强,实干才能兴邦人民日报评论员:民生改善是梦想的最好诠释——五论同心共筑中国梦本报评论员2013 年 03 月 25 日 07:41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民生改善是梦想的最好诠释 五论同心共筑中国梦共筑中国梦,需要经济社会的不断 发展,需要民生的持 续改善,这是复兴之本、梦想之基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 人民期待,使 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主席的重要 讲话, 阐明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凸显出民生工作和社会管理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到“ 共同富裕 ”,从“ 发展是硬道理”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几十年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最重要的工作。

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正是在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中不断深化的,也必将沿着 这个方向 继续推进,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好处中国梦,是对公平正义的向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