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 园林树木和园林树木学的概念园林树木: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园林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2. 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具有美化、改善环境因子和生产等三方面的功能3. 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1) 种类繁多;2〕分布集中;3〕丰富多彩;4〕特点突出4. 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国树种有:银杏、水杉、水松、穗花杉、鹅掌楸、银杉,珙桐,香果树等5. 中国特有种:银杏、水杉、水松、穗花杉、鹅掌楸、腊梅、杜仲6. 银杏科的银杏属;松科的金钱松属;杉科的台湾杉属;柏科的福建柏属;红豆杉科的白豆杉属、穗花杉属;榆科的青檀属;蔷薇科的牛筋条属、棣棠属;木兰科的宿轴木属;瑞香科的结香属;槭树科的金钱槭属;腊梅科的腊梅属;蓝果树科的珙桐属、旱莲木属;杜仲科的杜仲属;大风子科的山桐子属;忍冬科的猬实属、双盾木属;棕榈科的琼棕属;以及梅花、桂花、牡丹、黄牡丹、月季、香水月季、木香、栀子花、南天竹、鹅掌楸等第一章 园林树木分类原理和方法1. 植物分类方法自然分类系统:按照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人为分类系统:着眼于人类应用上的方便2. 物种: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不同,并能够交配繁殖的相关的生物群体。
亚种:种内占据不同地理分布区或宿主、互不重叠、生殖隔离不完善并具有一定形态差异的生物类群 变种:种内某一个体可能由于突变而发生变异,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这种变异会在种内不断扩散,最后形成某些遗传性不同于原种的一个群体,这就是变种变型:为形态或个别性状变异比拟小的类型,通常只有1个性状的差异3. 植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4. 双名法:以拉丁文表示,,第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最后加命名人姓氏的缩写5. 植物界分为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6.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1〕恩格勒系统: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单性的孢子叶球演化而来的,只含小孢子叶和只含大孢子叶的的孢子叶球分别演化为雄的和雌的鞣荑花序,进而演化成花因此,被子植物的花是由花序演化而来的,不是一个真正的花而是一演化了的花序,这种假说称为假花说认为柔荑花序类植物的无花瓣、单性、木本、风媒传粉等特征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与此相反,有花瓣、两性、虫媒传粉等是进化的特征;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为原始;目和科的范围比拟大。
代表作:中国树木分类学、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植物分科志要2〕哈钦松系统:认为单子叶植物比拟进化;在双子叶植物中,将木本和草本分开,认为木本为原始形状,草为进化性状;认为两性花、木本、花各局部别离、不定数的为原始,而单性花、花部结合、有定数、草本为次生,花部螺旋排列比轮状排列原始代表作:有花植物志、广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江西植物志7. 植物检索表:植物分类检索表是根据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拉马克二歧分类的原理,以比照的方式而编制成区分植物种类的表格具体说,就是把各种植物的关键性特征进行比拟,抓住区别点,相同的归在一项下,不同的归在另一项下,在相同的项下,又以不同点分成相对应的二项,依次下去,最后得出不同种的区别定距检索表:对某一种性状的描述是从书页左边一定距离处开始,而与其相对的性状描述亦是从书页左边同一距离处开始;其下一级的两个相对性状的描述又均在更大一些的距离上开始,如此逐渐下去,距书页左方愈来愈远,直至检索出所需要的名称为止平行检索表:本检索表中每一相对性状的描写紧紧并列以便比拟,在一种性状描述之后即列出所需的名称或数字此数字重新列于较底的一行之首,与另一组相对性状平行排列;如此继续下去直至查处所需名称为止。
8. 依树木的生长习性分类:乔木类、灌木类、丛木类、藤木类、匍地类9. 依据树种的耐寒性分类:耐寒树种、不耐寒树种、半耐寒树种10. 依据水分因子分类:耐旱树种、耐湿树种、湿生树种11. 依据光照因子分类:喜光树种、中性树种、耐荫树种12. 按照土壤因子分类:喜酸性土树种、耐碱性土树种、耐瘠薄土树种和海岸树种13. 依据树种的欣赏特性分类:形木类、叶木类、花木类、果木类、干枝类、根木类等14. 依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分类:独赏树类、遮荫树类、行道树类、防护林类、林丛类、花木类、灌木类、植篱及绿雕塑类、地被植物类、屋基种植类、桩景类、室内绿化装饰类第二章 树木生长发育的根本规律与树木物候观测1. 树木的生长是指树木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和扩大,使树木的体积和重量产生不可逆增加树木的发育是指树木的个体从受精卵最初的分裂开始,经过种子的萌发,营养体形成,生殖体形成,开花、传粉、受精、结实等阶段,直至衰老和死亡生长和发育关系密切,生长是发育的根底2. 生命周期:树木一生所经历的个体从受精卵最初的分裂开始,经过种子的萌发,营养体形成,生殖体形成,开花、传粉、受精、结实等阶段,直至衰老和死亡。
即树种的生命周期把树木生长发育的根本规律〔个体发育〕称之为树木的生物学特性树木物候是研究树木的生活现象和季节周期性变化的关系实质上是研究树木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木本植物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幼年期〔童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衰老期幼年期:从种子萌发到植株第一次开花为幼年期青年期:从植株第一次开花到大量开花之前,花朵、果实性状逐渐稳定为止为青年期壮年期:从植株大量开花结实时开始,到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树冠外沿小枝出现枯槁时为止衰老期:从骨干枝及骨干根逐步衰亡,生长显著减弱到植株死亡为止为衰老期3. 离心生长: 以根颈为中心向两端不断扩大其空间的生长 自疏:根系由基部向根端方向出现衰亡,这种现象称为自疏 自然打枝:枝条由基部向枝端方向出现衰亡,这种现象称为自疏离心秃裸:这种树体离心生长过程中,以离心方式出现根系的自疏和树冠的自然打枝,统称为离心秃裸4. 树木的年周期:树木生长发育过程在一年中随着时间和季节变化而变化所经历的生活周期 常绿树种的年周期:无明显的休眠期落叶树种的年周期:由休眠期转入生长期、生长期、由生长期转为休眠期、休眠期5. 年周期与栽培养护的关系:6. 根系生长的影响因子: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通气、土壤营养、树体有机养分7. 芽序:芽在枝条上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顺序性。
芽的异质性: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着大小、饱满程度等差异的现象 芽的早熟性:当年形成的芽,当年萌发,芽的这种特性成为芽的早熟性 芽的晚熟性:当年形成的芽,次年萌发,芽的这种特性成为芽的晚熟性 萌芽力:母本枝上叶芽的萌发能力成枝力:枝条上的叶萌发后能够抽成长枝的能力 芽的潜伏力:芽能由潜伏芽萌发抽生新稍的能力8. 枝条的生长类型:直立生长、攀援生长、匍匐生长9. 分枝方式:总状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10. 顶端优势:树木顶端的芽或枝条比其它部位的生长占有优势的地位称为“顶端优势〞11. 干性:树木中心干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称为“树木的于性〞,简称〞干性〞 层性:由于顶端优势和芽的升质性的缘故,使强壮的一年生枝产生部位比拟集中这种现象在树木幼年期比拟明显,使主枝在中心干上的打布或二级枝在主枝上的分市,形成明显的层次这种现象称为“树木的层性〞,简称“层性〞12. 叶幕:指叶在树冠内的集中分布区而言,它是树冠叶面积总量的反映13. 花芽分化:这种植物的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14. 树木的花芽分化从整个过程来看可分成三个时期:即生理分化期.形态分化期和性细胞成熟。
15. 花芽分化类型:夏秋分化型〔绝大多数早存和春厦之间开花的观花树木〕、冬春分化型〔柑、柚、桔类、龙眼、荔枝〕、、当年分化型〔木槿、槐树、紫薇、荆条、珍珠梅〕、屡次分化型〔月季、四季桂、月月桂、四季桔〕16. 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芽内生长点细胞必须处于分裂又不过旺的状态、营养物质的供给是花芽形成的物质根底〔碳氮比学说、细胞液浓度学说、氮代谢的方向、成花激素学说〕、内源激素的调节是花芽形成的前提、遗传基因是花芽分化的关键、花芽分化必须具备一定的外界环堵条件〔光照、水分、温度、矿质和根系牛长影响花芽分化、裁培技术对花芽分化的影响〕17. 开花的类别:先花后叶类〔银芽柳、迎春、连翘、紫荆、日本樱花、桃、李、二乔木兰〕、花叶同放类〔苹果:海棠.核桃〕、先叶后花类〔葡萄、柿子、枣〕18. 各器官的相关性:顶芽与侧芽〔顶芽通常生长较旺,侧芽相对较弱和缓长,表砚出明显的顶端优势〕;根端与侧根〔根的顶端生长对侧根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果与枝〔正在发育的果实争夺养分较多,对营养柱的生长、花芽分化有抑制作用〕;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形成都需要所供给养分,但同时营养器官抑制生殖器官〕第三章 树木与环境树木生活的地面和空间称为环境。
构成树木生活环境的因子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通常有以下5类:1. 气候因子: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等2. 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的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3. 地形因子:包括山岳、平原和坡向、坡度等4. 生物因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5. 人为因子:包括人对树木资源的利用、开展、保护与破坏等作用在环境因子中,对树木生活有直接、间接作用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对于树木生活必不可少的因子称为生存条件树木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研究树木与环境关系时,不仅要了解树木本身各方面的特性,还应了解它们生活的环境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研究树木与生态因子关系时,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根本观念1〕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生态因子相互紧密联系着,综合起作用生态因子中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光照强度的变化可引起温度、湿度因子的变化2〕主导因子:所有生态因子都是树木生活所必需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其中必有1~2个是起主导作用的,这就是主导因子在树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主导因子不是不变的3〕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可调剂性:生态因子对于树木生长发育都是同等重要的,随便缺少哪一个都会引起树木正常生活失调,生长受到阻碍或死亡。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都不能由另一个生态因子来代替但是在一定情况下,某一因子在量上有所缺乏时,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调剂,并仍能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生态因子对于树木的不同发育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短日照是导致落叶树木秋季落叶的主导因子5〕生态幅:各种树木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变化强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生长不适或死亡由于树木长期生长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对该种环境条件要求和适应能力,称之为生态学特性一、气候因子各种树种在其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对光照强度不同的要求根据树木对光的需求将树种分为喜光树种、耐荫树种和中等耐荫树种判断树木耐荫性的方法有生理指标法和形态指标法两种生理指标法是通过光合作用测定,确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形态指标法是根据树木的外部形态来判断树种的喜光性和耐荫性其主要内容见喜光性与耐荫性树种的形态比拟表:喜光性形态耐荫性形态树冠枝叶稀疏、透光枝叶浓密、透光度小树干自然整枝良好、枝下高长自然整枝不良,枝下高短或近无树皮通常较厚通常较薄叶叶小而厚、落叶叶大而薄,明显叶相嵌林下天然更新不良,常为单层林良好,常为复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