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学年广州市义务教育小 学五年级英语学业质量监测 工作总结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钟 阳 特级教师一、质量监测的组织工作§ 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生学 业质量监测的通知》(穗教基教[2003]13号 )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市基础教育 质量监测的工作意见》的精神,经与广州市 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研究确定,以全市小学五 年级英语为试点,于2007学年末举行了一次 市、区(县级市)联合组织的质量监测,以 探索进一步完善我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的工作方案§ 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 区、黄埔区、萝岗区、南沙区、番禺区、 增城市十个区(县级市)70%的小学,包 括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了本次抽测§ 花都区、从化市的所有小学,以及增城市 两个镇的小学因自然灾害的原因未能参加 § 本次抽测工作包括制定《广州市五年级英 语学生水平标准》,制作广州市五年级英 语学生检测样题,形成五年级英语抽测试 题、调查问卷和备用题§ 在有条件的区(县级市)尝试网络阅卷, 全面收集试题数据并从知识点、能力要求 、小题得分情况等方面作深入分析,开展 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与相应的学业成绩 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等。
§ 本次质量监测,学生抽样参加,抽测的范 围为全市各区(县级市) § 全市各区(县级市)分别抽取该年级70% 的学校参加 § 市属、省属、民办小学按属地管理的原则 ,一律归口各区(县级市)列入抽测范围 § 抽样以学校为单位 § 抽样由广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主持,集 中公开随机抽取,抽样结果在考试之前一 个月公布§ 抽测形式包括纸笔测试(含听力)和问卷 调查 § 测试时间为2007学年下学期第19周星期五 (6月27日)上午,具体时间由各区(县级 市)统一安排其中,纸笔测试80分钟, 调查问卷20分钟,中间休息15分钟 § 凡抽检到的学校,不需要对五年级英语另 行组织学年考试,也不得组织各种形式的 预考或模拟考§ 考务工作由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统筹协调 ,具体工作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小(基 )教科负责组织 § 由于是第一次在小学阶段组织全市性的大 规模抽测,考务工作繁杂,如审核学生学 籍、确定考生名册、布置考场、编排考号 、分发试卷和问卷、统一考试时间、回收 答题卡、组织网络或手工阅卷、登记并上 传测试成绩等等 §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小(基)教科以及 教研室都投入了比较大的精力,保证了相 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 按照有关文件规定,质量抽测一律不向学 生收费 § 下列开支由广州市教育局专项经费负责: (1)命题费;(2)试卷印刷费;(3)全市数据统计分析费;(4)质量报告撰写、编辑、出版有关费用 ;(5)外聘专家的讲课、顾问、接待以及有 关人员培训费用 § 考务和评卷的费用由各区(县级市)教育 局负责§ 2007学年初,由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 员(2人)、各区(县级市)教研室小学英 语教研员(16人)以及全市各区小学英语 骨干教师(12人),共同组成工作组§ 工作组研究并制定了《广州市小学五年级 学生英语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内容包括 评价和监测的内容、要求、方式,以及测 试的题型示例、答题卡示例、学生问卷示 例§ 工作组通过全市五年级英语教研活动,公 布并宣讲了《广州市小学五年级学生英语 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 各区(县级市)教研员对进行了熟悉答题 卡的填涂方式与要求指导,为全面推行网 上阅卷打好基础 §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了命(审)题组 ,统一命制测试试卷和调查问卷命(审 )题组成员由市和部分区(县级市)的教 研员以及骨干教师共同组成§ 因为本次抽测的性质属于目标参照的水平 性学业考试,所以在命题过程中特别注意 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广州 市小学五年级学生英语学业水平评价标准 》和我市小学五年级现行教材。
§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系统分析了影 响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诸多因素,从不同侧 面、采用不同问题加以探查,力求挖掘影 响小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揭示不同 因素之间的关系§ 试卷和问卷由市教育局教研室根据测试学 生人数印制各区(县级市)教研室根据 通知,到指定地点集中领取,考前一天分 发到有关学校 § 抽测以区(县级市)为单位集中评卷要 求有条件的区(县级市),尽量使用计算 机网上阅卷系统抽测之后,由广州市教 育局教研室负责召开评卷会议,统一评卷 标准,各区(县级市)小学英语教研员参 加具体评卷工作由各区(县级市)教研 室(教育发展中心)负责具体组织,评卷 过程大致顺利,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各区(县级市)教研室在抽测后的1周之内 ,将质量监测成绩直接反馈回各校,作为 学生的学年考试成绩向学生公布,满足了 学校对学生进行学年评价的需要 § 各区(县级市)教研室在抽测后的10日之 内,将本区(县级市)计算机评卷后的全 部评卷原始数据,上传到市教育局教研室 指定地址无计算机网上阅卷系统或网上 阅卷系统不能兼容的个别区(县级市), 也在规定时间内按广州市教研室统一格式 要求提交统计数据,保证了全市数据的及 时回收和统计。
§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在抽测后的2周内,将 汇总后的第一批全市和各区(县级市)测 试统计分析数据反馈到各区(县级市), 供调控和指导教学使用,实现了全市数据 共享第二批数据已在9月份下发§ 各区(县级市)教研室小英科在9月份将本 区(县级市)质量分析报告交市教研室 市教研室小英科于9月底前将全市质量分析 报告反馈各区(县级市)二、相关统计数据的涵义1.平均分 § 一定量的成绩的平均值,称平均分,它是 处于一群分数的中心(或重心)位置的分数§ 平均分既是这群分数的代表数,既反映了 这群分数的集中水平,又反映了该次考试 的平均难度§ 平均分偏高,表明试题总的偏易;平均分 偏低,说明试题总的偏难§ 为了引起对义务教育阶段大面积质量的关 注,本次抽测除了统计全体考生(全样) 的平均分,还统计了后半样平均分 § 后半样平均分是我们自定义的统计数据 其涵义是指某一群体学生中,该科考试成 绩处于全体学生后50%的学生的平均成绩 它和全样统计的平均分相互比照,可以 更准确地反映全体学生尤其是处于中下水 平学生的学习质量状况 § 后半样平均分的高低与标准差的大小有直 接关系从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出发,应 该努力追求后半样平均分的提高。
2.标准差 § 标准差是一群分数的离散状态的指标,它 反映考试群体成绩两极分化的程度 § 若标准差较大,表示这群分数较为分散, 高分与低分之间能拉开距离; § 若标准差较小,则表明这群分数较集中, 高分与低分之间的差距较小 § 目标参照的水平性考试所要求的标准差, 应该比常模参照的选拔性考试的标准差小 § 从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出发 ,应该努力追求全地区标准差的缩少3.难度 § 难度是反映试题或考试难易程度的重要指 标,它反映了考生对试题或考试是否适应 § 难度也就是平常俗称的通过率或得分率§ 试题太难或太易都无法反映学生的实际水 平试题太难,好生与差生都做不出来; 试题太容易,好生与差生得分都差不多§ 水平性考试的难度以适中为宜,试题以 0.30~0.80、整卷以0.60~0.80为佳4.区分度 § 是指试题对不同知识和能力水平考生的鉴 别程度 § 高分组学生(总分中高分段约27%的学生 )的得分率; 为低分学生(总分中低分段 约27%的学生)的得分率的差值 § 差值大表示试题区分性能好;差值小表示 试题区分性能差;高分学生与低分学生得 分都差不多,则表示试题无区分能力或零 区分。
§ 一般,难度适中的试题,会具有比较良好 的区分度标准参照测验的难度与区分度§ 标准参照的水平性测验,其试题难度 (P)与区分度(D),不必按照选拔 性考试的要求,某些P=1或0(D=0) 的试题,只要符合标准,也应采用§ 5.信度 § 信度是反映考试(或测量)可靠性或准确 性的指标信度高,表示测量较为准确, 测量误差较小;信度低,表明测量误差较 大 § 信度低的考试是一门不合格的考试,无法 正确评价考生的知识水平与智能素质水 平性考试一般要求全卷的信度在0.8以上 § 试题中区分度低的题目偏多,各题满分值 差异太大,各题目之间异质性(即测量不 同的特质)太强等,都会造成信度值低下 6.客观题 § 客观题指考生得分客观,评分不受评卷人 主观因素(如情感、好恶、疲劳等)影响 的试题例如选择题、填充题等 § 客观题的评分误差一般都很小7.主观题 § 主观题指考生得分会受评卷人主观因素影 响或控制的试题,如作文题、论述题、分 析题等 § 一般这类题目要认真制定控制评分误差的 办法,比如设置双评制度等8 .选择题反应模式①若所有考生都选择了正确答案,说明题目 太简单或给出了明显的暗示②若某个错误选项没有一个考生选择,说明 该选项没有迷惑性。
③若所有考生都选择了同一个错误选项,可 能是答案定错了④若高分组考生的选择集中在两个答案上, 且两者选择率相近,说明两个答案可能都 有道理⑤若高分组考生选择正确答案的人数接近或 低于低分组,说明该题所考内容与水平无 关⑥若考生零分人数过多,或选择各备选答案 的人数相近,说明题目过难,或题意表达 不清,导致考生无法作答或只能凭猜测作 答四、本次测试的数据§ 要发现本区(校)总体情况与全市的差距,可 使用下面的两个表(样本数:86,289人) § 除了平均分,在义务教育阶段,合格率是重要 的质量指标§ 请特别关注标准差和后半样平均分§ 标准差大,或者后半样平均分与全样平均分之 差大,都说明本区(校)的两极分化严重难难 度区 分 度信 度选择题选择题非选择选择 题题全卷选择选择 题题非选择选择 题题全卷选择选择 题题非选择选择 题题全卷0.690.720.730.520.570.550.860.920.94测试统计测试统计 人数86289全样样平均分(全体学生)72.652全样标样标 准差(全体学生)22.104后半样样平均分(成绩绩位居后1/2的学生)55.001及格人数(全体学生,分数≥60)64412及格率(全体学生)74.65%最高分100最低分0.5§ 要了解本区(校、个人)成绩在全市的等 级位置,可使用下面的三个表(样本数: 86,289人) 。
平均分分数段区(市)数平均分分数段区(市)数86~88174~76184~86072~74182~84070~72280~82068~70078~80066~68376~782总计总计10平均分分数段学校数平均分分数段学校数 94~96158~6012 92~941056~5811 90~921054~5614 88~901752~549 86~882550~529 84~865348~5011 82~844146~4812 80~826244~4610 78~804842~449 76~786640~424 74~764238~408 72~745236~386 70~724834~364 68~702332~342 66~683330~322 64~661428~303 62~641626~280 60~6220总计总计707平均分分数段 分段人数 分段比例(%) 累计人数累计比例(%)>902421628.06 2421628.06 80~90 1804620.91 4226248.98 70~80 1275214.78 5501463.76 60~70 903110.47 6404574.22 50~60 66107.66 7065581.88 40~50 52886.13 7594388.01 30~40 49585.75 8090193.76 20~30 43415.03 8524298.79 10~20 9661.12 8620899.91 0~10 810.09 86289100.00 § 要发现本区(校)在优秀生和学困生与其 他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