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收集整理的错误在所难免仅供参考交流如有错误请指正!谢谢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方案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硕士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硕士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课程说明1、开课时间:第二学期 1-9 周每周一上午1-3 节(学生分单双周上课第9 周为 1500 报告厅8:30-12:00)2、开课地点:见各班课表3、周学时/总学时:3学时/16学时4、教学方式:本课程采取专题教学 4+1 方式即设立4 个专题由 4 位老师主讲(共 12 学时);同时安排一次大讲座(4 学时)5、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 30%;课程论文占70%课程内容第一讲 (3 学时)总体性方法(唯物辩证法)主讲:张晓峰讲授大纲:一、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方法论原则(一)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确切结论:在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基础上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二)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反对先验地为未来新社会的建设规定具体细节(三)运用科学抽象的方法揭示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 (四)从实际出发指出社会主义在不同国情的国家必然具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点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个充满辩证运动的、经常变化和改革的有机整体......二、马克思哲学的方法论特色(一)在创造性活动或对象化活动中实现人的价值(二)只有在共同体中才有个人自由只有为他人工作才能达到完美(三)现实主义的立场(四)生成性的思维重过程而非本质;重关系而非实体;重创造而非预定;重具体而非抽象;重整体而非部分......思考题:1、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的?2、试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 这一论断3、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生成性思维" 特色?阅读文献:1.韦建桦:《试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载《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第一集中共中央编译局编2005 年2.李文阁:《复兴生活哲学》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8 年 11 月出版第二讲(3学时)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主讲:刘东建讲授大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生动体现了系统研究方法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形成了对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社会系统形态历史演变、社会系统的优化等一系列唯物又辩证的方法论原则为我们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方向一、社会科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1、社会科学的对象与性质2、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3、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二、社会系统的复杂性(一)生产力系统(二)生产关系系统(三)上层建筑系统三、社会形态的系统分析(一)社会有机体(二)经济社会形态(三)技术社会形态四、社会系统的优化及其原则(一)整体性原则(二)结构性原则(三)层次性原则思考题:1、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系统论的关系?2、社会系统论的观点对思考与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方法论意义?阅读文献:1、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韩水法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年版2、埃尔金·亨特、戴维· 科兰德:《社会科学:社会研究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3、朱迪思·贝尔:《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马经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4、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务出版社2007 年版5、陈向明朱晓阳赵旭东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评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6、黄建国主编:《社会科学与文明发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7、吴今培李学伟:《系统科学发展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8、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第 3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第三讲(3课时)逻辑分析方法--逻辑论证主讲:李淑文 讲授大纲:一、逻辑论证的界定(一)逻辑论证的内涵(二)逻辑论证的结构(三)逻辑论证与逻辑推理二、逻辑论证的分类(一)必然论证与或然论证(二)直接论证与间接论证三、逻辑反驳(一)反驳的界定(二)反驳的分类(三)反驳的方法四、逻辑论证的规则(一)论题的规则(二)论据的规则(三)论证方式的规则五、逻辑论证的规律(一)同一律(二)不矛盾律(三)排中律(四)充足理由律思考题:1、什么是逻辑证明?2、怎样理解逻辑论证与逻辑推理?3、逻辑证明与逻辑反驳各有哪些分类与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4、举例说明反证法与选言证法5、举例说明独立证明法与归谬反驳法阅读文献:1. 《小逻辑》黑格尔著李智谋编译重庆出版社2006 年2. 《逻辑学十五讲》陈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3. 《中国逻辑研究》孙中原著商务印书馆2006 年4. 《逻辑学》姜全吉、迟卫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5. 《逻辑学(第 2 版)》人大哲学院逻辑学研究室编写人大出版社2008 年6. 《中国先哲的思维艺术》孙中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四讲 历史唯物主义与西方历史哲学方法(3 课时) 主讲:王锦刚一、 西方历史哲学及其方法(一)西方历史哲学概论(二)当代西方历史哲学三大走向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西方历史哲学二、西方历史哲学方法(一)思辨历史哲学的方法(二)分析历史哲学的方法(三)后现代历史哲学的方法三、对西方历史哲学方法的批判和反思(一)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关系(二)关于历史的"客观性 "问题(三)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四)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代历史科学方法的回应思考题:1、西方历史哲学方法对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有何作用?2、怎样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性" ?阅读文献: 1.韩震著《西方历史哲学导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年2.庞卓恒著《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朱红文著《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年4.朱红文著《社会科学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年5.严建强、王渊明著《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的到分析与批判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年6.[意 ]维柯著《新科学》(上下)朱光潜译第2 版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年7.[德 ]亨里希 ·李凯尔特著《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涂纪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8. M.C.Lemon 著《历史哲学:思辨、分析及其当代走向》毕芙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9. [德 ]威廉 ·狄尔泰著《精神科学引论》(第 1 卷)童奇志、王海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年10.[英 ]W.H.沃尔什著《历史哲学导论》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11.[美 ]伊格 尔斯 (I ggers G.G.)著《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 》何兆武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年13.[德 ]马克斯 ·韦伯著《社会科学方法论》李秋零、田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