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10大题型解题方法经典总结解题步骤:1 、审题: 审三个词:1) 指令词:答题方式的;所谓的动词;常见的有:描述 、概括 、说明 无需展开,答出关键术语 分析原因和条件的时候:必须因果对应,必须展开 ,深度的解答 评价的时候: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说明 比较的时候:相同点和不同点 找出比较的要素 提出对策:针对原因和未来发展方向写答案 2) 中心词:指令词所指向的名词;确定答题结构的 比如地理位置 、地形特征 、 气候特点 3) 限制词: 限制范围的——小切口2 、结合题目 ,去审查所给的信息 注重文字的信息 3 、根据分值 、筛选结构 答有所依,根据材料筛选答案 4、深度 (因果 、过程) +广度 (多角度 、整体性) +材料 (材料的关键词) 的答题 一 、看位置半球位置:南北半球以0°纬线 (赤道) 为分界东半球 (西经20°W ——0°——东经160°E)西半球 (东经160°E——180°——西经20°W)纬度位置:低纬 (0—30°) 中纬 (30—60°) 高纬 (60—90°)海陆位置:七大洲四大洋1)如何描述和比较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南or北;东or西 。
纬度位置:低 、中 、高;热量带海陆位置:位于xx大洲的xx一侧 城市:位于XX国家XX侧不在陆地: 四面临海的岛国;xx邻xx洋;xx大陆的内部相对位置:邻国 、邻省 、与xx隔海相望等;经济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板块位置判断经济地理位置,从人文要素考虑,看该地的交通 市场等 比如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水运 、高铁等快速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答交通通达度高时,往往不能直接这么写 ,而是详细写 比如:水网密集, 水陆交通便利;有高铁飞机等快速交通相连;沿海有港口,便于出口 判断板块位置 ,该地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多处于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 在读图时, 图例中有火山 、有色金属 ,可能 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如何评价一个地方的位置< 优缺点>— —地缘:产业转移——就近转移;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就广阔边境地带:有利于边境贸易纬度位置:中纬度— — 四季分明,有利于人类生存;纬度跨越大——有利于多种农业的发展 海陆位置: 临海——有利于发展海洋贸易 、开发海洋资源 (渔业 、旅游 、矿产)有利于水汽的深入,有利于降水 不利:也有可能收到海洋灾害(台风 、风暴潮)的侵袭板块位置: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易火山地震 。
有利于开发地热资源 交通位置:如马六甲海峡:处于东南亚的“十字路口”位置 ,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 、亚洲和大洋洲的咽喉要道,石油运往亚欧的重要通道, 日本称其为“海上生命线”政区位置:毗邻XX行政中心二 、看地形:1)如何描述地形特征:单纯地描述地形特征的题过于简单, 因此高考并不常考 ,尤其是新课标高考,但这 个需要了解 地形可以分为 山地 ( >2000m) 高原 (2000m) 丘陵 (500m) 平原 (200m) 盆 地,一般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形起伏大,稀疏的地方地形平缓 等高线成封闭形, 则该地为盆地 ,或者河谷 类型特征:以XX地形为主,XX地形分布特征:XX分布在XX(东西南北)一侧——上述两者往往结合表述地势特征:XX一侧高XX一侧低特殊地貌:(结合内外力作用)风化地貌:堆积地貌:侵蚀地貌:临海: 考虑海岸线(是否曲折) 、岛屿多少2)地形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1>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河流特征< 水文和水系>地形怎么影响河流?首先应该记住河流的特征 (后面写了) ,量季沙冰汛速能, 向程网面差支 地形有高低之分,拿一座山来举例子, 有一条河发源于这座山 。
如果山很高 ,那么夏季的时候, 山上的冰雪融化,就会有夏汛;如果这座山在中高纬, 比如我国东北,春季气温回升快,冬季积雪融化, 还能有春汛 那么 ,河流的流量就增多了 如果这座山又高又陡,那么水从山上流向地下的落差是不是加大了?落差大了, 流速是不是就快了 大水的冲刷力很大, 山上的泥沙是不是要被冲走?如果这里的植被稀少,植被保护土壤的作用削弱,水是不是带走更多泥沙, 是不是会导致河流泥沙量增多 ,河道淤积?如果这座山在北半球 ,该地地势南高北低 ,河流流向就是自南向北 这条河在 中高纬地区,冬季会结冰 ,气温是南高北低 想象一下 ,南边的冰化了,水从 南边流向北边,是不是要把南边化了的冰带到北边,但是水能流通吗?这就是 凌汛 再说支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盆地中间地四周高, 四周的水往中间流就是所 谓的向心状;如果是山地, 中间高四周低,就是放射状了,跟天女散花似的 水文特征:流量:高山地区的冰(积)雪融水,提供水源补给含沙量:山区的植被覆盖率;河流流速汛期:高山地区积雪融水(春汛);冰雪融水(夏汛)流速:山区海拔高,坡度陡,落差大,流速快平原流速平缓水系特征:流向:地势高低, 山脉呈XX走向,影响河流流向;地形导致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则影响凌汛流域面积: 与山脊的包围范围有关支流:盆地:向心状山地:放射状< 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水平气候和垂直气候气候分成气温和降水,温度高不高, 降水多不多 ,肯定跟地形有关系 。
从水平的角度 ,也就是地面来说,水是怎么来的?水汽输送对不对? 风里面夹杂着水汽,你想象自己站在海边,有一股湿润的水汽吹过 , 风吹起你飘逸的长发,水汽温润着脸颊 结果前面突然来一个人一挡, 你就吹不到风了,还感觉有点热 那是因为你现在那个人的背后,如果你站在他前面,你还是能吹风 再比如你夏天掉进一个坑里,你很 不嗨森, 因为很憋气,热死了 冬天好啊 ,风吹不多, 比较暖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就是这样的,什么是迎风坡,就是风吹过来, 山迎接风, 风往上爬,遇冷凝结降水,就有了地形雨 当然了 ,风里要有足够的水汽才 行 ,需要风经过海洋/大湖那种地方 ,或者从低纬度吹过来的 垂直气候呢,就不多解释了 ,高处不胜寒,站得高还挺冷的 ,不过夏天站得 高 ,可以避暑 水平气候:地形+迎背风盆地:热量不易散失 ,冷空气不易入侵,水汽不易进入迎风坡:多地形雨, 降水多背风坡:多焚风效应, 降水少 ,气温高垂直气候:地势高低——地形高差大 ,垂直气候显著(随着海拔升高 ,气温递减, 降水量发生变化)< 3>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对交通的影响,本质上还是对人的影响 聚落是人的聚集地, 交通方便人的出行 。
平原上,住的密集, 山疙瘩里了无踪迹 ,毕竟人类 聚集 ,需要对外联系 ,如果买个盐都要爬山 ,谁愿意呢?人类呢,喜欢生活在平原 ,需要河流 在河谷地带呢,就沿着河谷生产生活,在平原就是呈网状 如果多条河流加将该地分成几块,为了加强联系, 就组成团块状,通过河流交通线联系 答这种题目,一定不要忘记分布,也就是位置,分布在什么地方,怎么分布 山区发展交通呢,铁路的话成本高,也不安全,铁轨多难建 公路就不一样, 地平一点就能够开车了 数量和密度:规模和等级:空间形态: 河谷——带状;平原— — 网块状;受河流影响——组团状扩展方向: 向平原(经济发达 、发展潜力大)一侧扩展分布:山区——沿河谷分布< 4>地形对交通的影响:数量和密度:分布:空间形态:山区——之字形;平原— — 网状类型的选择:山区——优先公路次铁路修建成本:3)图上地貌的成因:——从内外力的角度(内外力的结合)这个我感觉大题不太会考吧,考选择题肯定会有难度 理解的话,就是石头是 怎么形成的 这个是有内外力作用结合的, 比如岩浆岩有两种 ,火山活动 , 岩浆从地底下喷出来 ,受冷 (流入海洋) ,冷热相遇 ,凝结形成了玄武岩 。
玄武岩出露地表了 ,受点儿风吹雨打的 ,也就是所谓的外力作用 那么岩浆侵入 岩层呢,就成了花岗岩,地壳垂直向上运动,往上一抬升,就出露地表了 ,再受点 儿风吹雨打的,还是外力作用 由此可见 ,主要地形的形成还是和内里作用有关 外力作用就是削高填低, 山很高 ,风吹雨打,流水侵蚀, 山就崩塌了 毕竟滴水都 可以穿石 ,大雨冲的了龙王庙, 山倒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填低是怎么回事呢 , 就说平原的形成, 山上的水来了,携带了很多泥沙,在地势低的地方沉积 ,长此以 来,就有了个平原了 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型(地底形成):花岗岩——坚硬;风化,球状喷出型:玄武岩——有气孔;火山沉积岩:外力沉积而成——一定受外力作用特点:有化石 ,层理构造 上新下老,插足者(侵入)新页岩,砂岩,石灰岩(喀斯特地貌),砾岩变质岩:地壳内部的变质作用板岩:(页岩变质) 大理岩:(石灰岩变质)这个地方的答题模板是针对两种题型,总体来说就是外力作用+内力作用, 沉积岩一定不要忘记地壳的抬升,但凡出露地表的,都会受外力作用 , 流水侵蚀 ,风化巴拉巴拉的 。
能够模仿石林的成因:外力沉积, 固结形成沉积岩 (外力作用)< 高高耸立的地貌> 地壳抬升 (内力作用) ,受外力风化 、侵蚀 、重力的崩塌等作用形成 岩浆侵入岩层冷却形成花岗岩,构造抬升形成山地 冰岛: 板块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 ,沿地表薄弱处喷出地表,岩浆流入海洋冷凝形成玄武岩 ,受风化 、海水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能够模仿汾河谷地和渭河平原的成因:构造断裂下沉形成地堑 、之后受流水沉积而成 备注:地壳垂直向上运动形成地垒——华山 、泰山 、庐山向下运动形成地堑—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堆积地貌是高考的一个热点, 比如选择题里有去年的贝壳堤 选择题有个趋势,就是答案在图中,答案在材料中 ,去年新课标的三套卷 ,90% 的 答案在材料中 ,当然你需要看的见 不过,你往往看不见,就是这么瞎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个人的思维方式不足以分析材料,因此错过把握重要信息 说到堆积地貌 ,主要考虑物质来源和动力条件, 以及沉积环境, 以下模板中写的 答案并不是都有 ,而是要看材料看图分析 这些只是提供一个思路 同时,这点思 路可以增强你抓住材料信息的敏感度 。
说到风力堆积地貌 ,我们总得考虑哪里有物 质 ,动力条件不只是考虑风,还要考虑是否削弱风,甚至是增强风 堆积地貌: 物质来源+动力条件+沉积环境风力堆积地貌:物质来源:(1) XX地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2)枯水期河床裸露的泥沙(3)风沙沉积(4)水库周围沉积泥沙动力条件:——风;风向;削弱风(1)冬季离冷源中心近(远) ,风力强劲(弱)(2)XX与盛行风向一致 ,无高山阻挡(3)河谷交汇口,狭管效应(4)植被的阻碍作用——落叶or常绿阔叶林沉积环境:是否稳定流水堆积地貌:物质来源:植被覆盖率XX地土质疏松动力条件:地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