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大学生村官研究的文献综述

cjc****537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9.50KB
约7页
文档ID:48030842
关于大学生村官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1页
1/7

1 / 8关于大学生村官研究的文献综述关于大学生村官研究的文献综述前言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广大农村不论物质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相对滞后,导致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为此党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实现城市反哺农村,达到共同富裕在此轮建设浪潮中,农村需要的是新思想、新技术、新活力,而作为这些特点代名词的“大学生”首当其冲的投入到了建设之中,而“大学生村官”也就应运而生!为了使得这些“大学生村官”更好的服务于“三农”,大量的学者专家开展了诸多形式的调查研究,促使这一措施能够有效、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步伐!正文1 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是指由政府部门正式发文、组织考试筛选的、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2 大学生村官计划出台原因提到“大学生村官计划”很容易让人联想曾经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不过两者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出发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现今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城乡统筹发展使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缺乏人才的支撑;第二:随着我国大学扩招所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

于是基于这样的双向困境下,国家提出了此项一举两得的人才战略,同时也是党中央提出城市反哺农村的一条具体措施 3 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历程“大学生村官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点——线——面”的发展过程2 / 8(1)点:1995年,江苏省徐州丰县开始实施“雏鹰工程”,即采取“一报双考三公开”的方法,从所有670报名考生中选拔了63名大学生到村上任职这就是“大学生村官”的最原始雏形,形成最初的一个点2)线:2002年开始,随着99级第一批大学扩招生相继毕业,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以及我国各界对“三农”问题的日益关注,“大学生村官计划”这项一举两得的措施开始得到初步肯定,于是我国各地相继开始推行这一政策,逐步形成了由“点到线”的分布3)面:2005年,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开始,至2010年4月29日,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5年内选聘10万大学生村官增长为 5年内选聘20万大学生村官,且2010年全国选聘3.6万名大学生村官 这期间“大学生村官计划 ”完成了“由线到面”的全面实施4 专家学者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研究为了使得“大学生村官计划”这项一举两得的措施真正实现双赢的局面,我国众多的专家学者积极投身到该项计划的调查研究之中,各种调研报告、政策分析、学术论文琳琅满目,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类:(1) 剖析“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出现问题及对策研究。

相关的文献有:河北农业科学杂志 2010 年第 14 期第 171——172 页,岳华、李建芳、马倩影、宋晓慧 《“大学生村官”项目实施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张岩 《“大学生村官”计划问题研究》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白云飞 《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北京支部生活杂志 2010 年第 8 期,王化占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乡镇论坛 2010 年 1 月刊 《真实生存现状调查:大学生村官到底面临哪些问题》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10 年 8 月,第 27 卷第 4 期,文德义、陈松《重庆市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对策》 在这些文献中,学者主要分析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专业不对口,难以开展工作;工作得到不到当地村委会的支持,无法得到村民认可;大学生担心之后工作出路等等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从高校培养;大学生自我提高;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法律制度保障等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3 / 8(2) 分析“大学生村官计划”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推进作用相关文献有:理论导刊 2010 年 4 月刊,李永生 《刍论大学生村官与实现我国农村善治》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刘满喜 《大学生村官机制与新农村建设》 ;经济研究导刊 2010 年第 24 期,邱哲 《大学生村官推进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文学界 2010 年 01 期,宋慧晶 《浅析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导报 2010 年第 7 期,徐蓉蓉、汤晓丽 《论湖北省大学生村官引导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等。

这些文献主要从“大学生村官计划”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出发,肯定了该计划在农村的经济、文化以及民主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3) 探究“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文献有:经济研究导刊2010 年第 20 期,张蕾 《“大学生村官”的健康发展——“鲢鱼效应”引发的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马俊兵 《大学村官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职教研究 2009 年 9 月第 1 卷第 3 期,成洁 《大学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江汉论坛 2010 年 6 月,杨振海《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等这些相关文献首先肯定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积极作用,为了该项计划能够长久的实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选拔、培养制度,做好大学生村官从产到销,直至最后退出的一系列保障措施4) 从政策解读、政治理论的角度剖析“大学生村官计划”相关文献有: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王艳艳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公共政策分析》;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马爱玲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公共政策分析》 ;扬州大学校报 2009 年 4 月第 13 卷第 2 期,盛海波、胡晓东、王学川 《浅析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功能》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雅菊 《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偏差研究》等。

这些文献主要从政府的视角出发,从政策法规的完善着手,提出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见5) 利用各种理论分析、优化“大学生村官计划”相关文献有: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郭丽珍 《ERG 理论视角解读大学生村官计划》 ;新重庆 2010年第 6 期,洪天云 《创新“五步式”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 ;思想教育研究 2010 年 7 月第 7 期,邓艳葵 《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及其优化》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 年第 32 卷第 12 期,童心 《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效应结构4 / 8方程模型》等这些文献主要是从如 ERG 理论、效应结构模型等着手探究“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5 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两点意见早在几年前就有一句广而告之的台词深入人心,“21 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但是人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称之为人才呢?古语有云:物尽其才,人尽其用显而易见,每个人只要能在其适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那他就是人才然而在本人看来,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的支撑,但是真正投身到建设一线的大学生村官又有多少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呢?我国农村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情况都各不相同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在选拔人才之际就一定要在最大程度上做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鉴于这样的出发点,本人主要从两个方面提出建议:(1)高校的定向培养早在 2007 年,国家为了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师资严重匮乏的境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当年 3 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而根据规定“这些免费生只需在入学前与学校以及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 10 年以上(其中两年须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就可以享受在本科招生中提前批次录取,在学期间免交学费、住宿费和补助每人每月生活费 400 元,毕业后有编有岗的优惠待遇”而现今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也可以效仿这样的培养方式,根据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培养农学、医疗卫生、公关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免费生,让这些定向培养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考核通过的直接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当然这其中如果能尽量满足免费生毕业后回到生源地所在农村,那么就能最大程度增加大学生村官的归属感,同时也能增加当地村民对他们的认可度,从而激发这些“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为当地的新农村建设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2)大学生村官的具体选拔正如前文所述,我国农村情况复杂多变,但有了前者一定程度上的保障,在进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时,就能做到相应的“对症下药”。

可以假设有5 / 8A、B、C 三个不同的行政村A 村是以瓜果种植为主;B 村是以畜牧业为主;C村的情况则是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和空窗老人村落所以当地政府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就一定要参考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也就是最好的以 A 村情况为例,选拔时就应尽量考虑农学的瓜果种植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指导村民更好的生产实践;而 B 村则选择畜牧相关专业,为村民的养殖进行科学的指导,提高产出;而针对 C 村的具体情况也有不同的措施,如果当地实在是因为生产资料匮乏而导致的大量人员外出务工,那么就尽量选派公共管理、医疗卫生或者教育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现有基础上为留守儿童和老人做好相应的服务但如果实际情况不是由于生产资料匮乏导致的,那么就要做好实地的考察,为当地村民找到可以致富的路子,选派合适的大学生辅助当地村干部,带头利用当地优势条件积极创业,动员所有村民为自己的家乡建设添砖加瓦而只要路子是对的,外出务工的村民也一定愿意回到故乡,回到亲人身边,毕竟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而这样的措施得以实施,一方面可以加快当地新农村的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城市就业饱和,解决农村出现生产资料浪费以及留守等问题。

此时“大学生村官计划”就不仅仅是一举两得的局面了在现有的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相关文献中,很多专家学者所罗列的问题都涉及到了这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村官得不到村民的认可;第二,大学生村官处于自我怀疑中,感觉难以施展才能;第三,大学生村官进的来,留不住如果以上的两点建议能够得以实施,这几个问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大学生村官在培养和选拔上能够与当地实际情况对口衔接,那么大学生村官就能在自己熟悉的舞台大展拳脚的同时,实际帮助当地村民进行新农村建设,这样第一、二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而当大学生村官得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第三个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当然以上建议都仅仅停留于理论的层面,如果得以论证且要付诸实践,还需要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给予保障,各级行政机关通力合作,为“大学生村官计划”完善和实施保驾护航结论6 / 8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阶段,而新农村建设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村官计划”经过初步的论证实践,大的方向已经显示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推动作用,但是在很多具体的实施环节上还有待改进,社会各界投入那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要的不是形象工程,而是具体行之有效的实施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大学生村官计划”一定能日趋完善,完成历史赋予它的伟大任务,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为统筹城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使得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

参考文献[1] 岳华、李建芳、马倩影、宋晓慧.“大学生村官”项目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杂志,2010 年,第 14 期[2] 白云飞.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9 年[3] 王化占.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北京支部生活杂志,2010 年,第 8 期[4] 文德义、陈松重庆市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对策[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10 年 8 月,第 27 卷第 4 期[5] 李永生 .刍论大学生村官与实现我国农村善治[J].理论导刊, 2010 年 4 月刊[6] 刘满喜 .大学生村官机制与新农村建设[学位论文]. 首都师范大学,2009 年[7] 邱哲. 大学生村官推进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与创新[J。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