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民族命运与个体伦理的叙事同构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KB
约5页
文档ID:40647602
民族命运与个体伦理的叙事同构_第1页
1/5

民族命运与个体伦理的叙事同构民族命运与个体伦理的叙事同构——浅析浅析电视连续剧电视连续剧《 《雪豹雪豹》 》的叙事的叙事艺术艺术冯资荣冯资荣 由湖南广播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等联合出品的抗战电视连续剧《 雪豹》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叙事背景,以抗日战争中的特种部队作战 这一新题材为叙事脉络,讲述了周卫国跌宕起伏、坚持不懈,从一 名玩世不恭的富家子弟蜕变为优秀的八路军指挥员的故事,谱写了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国共携手抗日”的雄浑历史篇章,再现了当 年烽火硝烟、浴血鏖战的抗日峥嵘岁月,实现了宏大民族命运与个 体伦理的叙事同构剧中宏大的革命历史叙事中融入对个体生命和 生存价值的关注,宏大叙事因个体生命的血液滋养而鲜活,个体生 命也因宏大叙事的雄浑浩阔而得以张扬与提升周卫国集聪慧、精 灵、豪气、侠义于一身的形象,突破了传统抗战题材电视剧英雄形 象的固定模式,《雪豹》的叙事也因其恢弘叙事的个体性超越而达 到一个新的叙事高度一、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的有机融合一、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的有机融合与其他叙事艺术一样,电视剧是叙事的艺术,而且更多的是一 种个体叙事这种叙事模式以个体为中心和出发点,把个体放在波 澜壮阔的社会大环境中进行展现,呈现个体丰富的情感、多彩的生 活、复杂的心理和跌宕起伏的人生。

个体叙事离不开社会环境,个 体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才能成为主角,以个体来再现历史与现 实也就是说,个体叙事只有与宏大叙事融合,才能完成电视剧的 叙事功能宏大叙事又称“元叙事”,与国家的意识形态浑然一体,国家 的意识形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掌握着话语权在宏大叙事中,国 家利益、国家意识形态是排斥个体的,个体作为“革命者”而存在 ,其意识和家庭情感被意识形态捆绑,个体是“国”的卫道士、是 国家利益的化身生命作为个体没有意义《雪豹》很巧妙地把家 、国二者表现出来,它不排斥宏大叙事,而是把此种话语表现得更 加隐蔽个体作为“人”而存在,生命主体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国和家是个体的自然回归,而不是预定的议程设置《雪豹》的宏大叙事在这里具有象征意义,而个体作为主体则 始终被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全剧只是在第一集简单地介绍了十九 路军淞沪抗战的战争场面,这个场面是作为社会背景交代,为周卫 国和陈怡出场作铺垫从第二集始,就把周卫国、陈怡作为主角来 渲染之后,大部分的剧情和内容都是围绕着周卫国而展开的周卫国枪杀日本武士,是日本人欺负了陈怡,他已经深深爱上了陈怡 在这里,个体作为生命存在就有了“人”的意义周卫国的成长 历程,是贯穿于全剧的主线。

《雪豹》将叙事置放于抵御外敌侵略 时代背景下的青年成长史,于家庭的聚散和成员的成长关注中,展 示那段浩阔的革命历史和激变惨烈的命运搏战,双向映照了一段曲 折惨烈的国家和民族建构史 周卫国离家报考军校,与萧雅相识、相爱,到德国深造,与日 本军官竹下俊相识,回国抗日,从虎头山到清风寨落脚,参加八路 军,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始终是作为个体而存在他最朴素的 愿望,就是为萧雅报仇他从虎头山逃走加入清风寨,是因为对八 路军抱着怀疑的心态他秉持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信念,第二次到 虎头山加入八路军,后来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发现八路军是 真心抗日、真心为老百姓的,这时的他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者 ”,完成了信念的回归和提升周卫国和竹下俊这一对人物关系的设定,从根本上对传统宏大 叙事的预设观念进行了彻底颠覆,人物依照个体伦理叙事的脉络, 关注生命价值和个体意义本身,将信仰与国家、民族命运置放于个 体成长的事件和冲突中,将信仰和意识形态的对立融化于个性生命 存在的血脉间竹下俊教授周卫国剑术和日语,情同手足,抗战爆 发后两人为了各自的祖国,分别之时划地绝交两人带领着各自的 特战队斗智斗勇,最后一次见面,竹下俊砍下自己的右臂谢罪,周 卫国血刃竹下俊。

我们看到的是彰显于叙事外层的同窗情和反目为 仇,而暗藏于叙事背后的则是信仰运行之下的国家叙事和民族叙事 ,通过对深深根植于人物血脉的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叩问,深刻 而鲜活地揭开那段风起云涌的民族历史画卷在个体叙事和民族叙 事的相互嵌入中,周卫国的成长史揭示了历史的风云际会,历史和 民族的恢宏背景托举个体生命的存在和意义,宏大叙事中的个体性 超越,使得周卫国与时代悲欢与共,如影随形 二、新英雄叙事与平民叙事的交相辉映,以民间视角讲述个性二、新英雄叙事与平民叙事的交相辉映,以民间视角讲述个性 英雄的传奇故事英雄的传奇故事 作为大众文化建构的艺术载体,《雪豹》自觉承担起挖掘民族 文化的生命内核、重新审视民族心理、重铸民族灵魂的重担,将新 英雄叙事和平民叙事结合起来,以形象生动的镜像艺术语言定格周 卫国、陈怡、张楚、刘远以及雪豹突击队员,重新建构国家和民族 的集体记忆新英雄叙事是对传统英雄叙事的消解与重建,将主要人物置身 于想象的战争环境中,时空的处置具有相当的个性化和随意性,历 史的真实性与编导者的历史想象几乎同质同构通过社会与个人、 世俗与高尚、平庸与伟大这一系列矛盾的解构,挖掘人性深处的美 好品质,实现回望历史,重塑英雄的文化期待和审美诉求。

周卫国是用生命和智慧全力抗日的中华铁血儿女的化身,编导 者将传奇性与原生态有机地集结在他身上,为电视剧叙事带来了难 能可贵的张力他受过高等教育,留过学,精通多国语言,与《我 的团长我的团》中的龙文章、《亮剑》中的李云龙、《士兵突击》 中的许三多等“另类英雄”不同,在他身上复合了太多的“唯一” ,果敢坚定、足智多谋、能文善武他的成长历程与最终命运,是 这部作品能够自始至终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他与陈怡、张楚、刘 远、邱明、李勇、许光荣、水生、刘三等等许多具有独特性情和鲜 活个性的人物,共同编织了一个独具一格的英雄谱系编导者在理 想化与世俗化之间寻找一个平衡支点,以民间视角讲述个性英雄的 传奇故事,令受众耳目一新,凸显了抗战题材电视剧人物形象塑造 上的突破与创新同时也使新英雄叙事突破了概念话语的桎梏与就 事论事的藩篱,获得了更加广阔、自由的表达空间,拥有了一种与 当下观众相互沟通、彼此交流的现代意识周卫国历尽曲折跌宕, 其报国之心不变,不屈不挠的意志不变,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不变 正因如此,在虎头山根据地才出现了国共合作、军民联手,各抗 日武装互帮互助、同仇敌忾的大好局面这种叙事主体视角,淡化 了意识形态的宣传,使叙事情节的设置显得自然、合情合理,因而 更富人情味与厚重感。

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叙事结构和叙事话语是多维的而非单一, 《雪豹》的叙事模式,还有精英文化叙事的痕迹精英文化叙事不 回避对个体存在的叩问,而是促使人们去正视现实,正视历史,正 视人生的意义,为人们提供社会人文远景和审美理想,复活人类面 对生活的勇气、荣誉感、自尊心、同情心及自我牺牲精神等周卫 国、陈怡、张楚等知识分子尊重生命、尊重友谊,憧憬爱情,更有 为国献身的远大志向当个体与革命发生冲突时,他们毫不犹豫地 选择后者,这种选择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是个体情感的自然过渡 ,这种自然过渡使个体的生命意义与国家命运紧密完美地胶结合在 一起周卫国、陈怡、张楚在一场阻击战中准备突围时,周卫国叫 陈怡跟着张楚,张楚说:“陈怡跟着你我放心,论文化你不如我, 论打仗我不如你,跟着你安全在敌军重重包围之下,张楚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尽管他与周卫国在对待陈怡的情感上有隔 阂有矛盾,但他不顾自己的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这种精神, 是中国精英知识分子的精神,是中国革命的精神英雄的精神给国 人的心灵以慰藉和观照,构成道德伦理的震撼,形成道德伦理的积 淀积淀愈深,观众的精神境界就越高三、多维叙事中的个体性超越三、多维叙事中的个体性超越《雪豹》的多维叙事摈弃了当下大众文化中存在的对生命意义 的消解、颓废、去中心等叙事元素,突出了成长、战争、牺牲、情 感、亲情等主题,从理想和信仰的高度,实现了对生命个体多维视 角的现实关注。

剧中围绕主人公铺陈亲情、友情、爱情三条主线, 正是在亲情、友情、爱情三条情感线的交织中,周卫国坚定了抗日 救国的信念,成就为一名出色的共产党员 周家的悲欢离合是剧中的第一条主线早期同盟会员周继先老 先生对周卫国三兄弟一直灌输爱国主义教育,为了帮助国共两党联 合抗日,他白皮红心,出任省维持会会长在一次前线劳军时与率 部撤离的儿子邂逅,短暂的父子相聚间,周老先生血书一幅“倭寇 驱尽日,我儿还家时”对联,勉励周卫国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周 老先生被捕后,发现日寇企图利用他作为引诱周卫国特战队上当的 诡计时,他在莱阳城头慷慨陈词后毅然纵身跳下城楼,舍身粉碎了 日军的阴谋从周老先生身上,我们看到国难当头一个正直的中国 人应有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周卫国的哥哥刘远是共产党的地下 特工,从一开始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卫国,并对周卫国经历艰苦 卓绝的战争磨砺后坚定革命立场起着不可低估的催化作用刘志辉 是周卫国的弟弟,国民党军官虽然与两个哥哥的政治信仰不一样 ,但他联共抗日,不仅向八路军提供药品和枪械等物质,还协助八 路军狠狠打击了以近卫文为首的日本侵略军,冒险救出共产党员陈 怡度尽劫波,相逢一笑,兄弟情谊跃然荧屏,情动天地。

周卫国经历了三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他与大学同学陈怡在慰劳 淞沪抗战将士的前线私定终身,由于地下工作的需要,陈怡与人假 扮夫妻开展党的工作,他误认为陈怡变心,耿耿于怀周卫国从小 与萧雅指腹为婚,在周老先生为儿子举办的婚礼上,周卫国毅然逃 婚,从此将精力投身于刻苦的学习中义无反顾爱着周卫国的萧雅 在南京城破之时为保清白之躯自杀身亡,这一幕成了周卫国心中长 久的痛,甚至改变了他的性格,也坚定了他报仇雪恨、驱除倭寇的 决心后来,周卫国又结识了活泼开朗的随军卫生员范小雨小雨 是萧雅的表妹,在杨村战斗中她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日寇射向周卫国的子弹,用自己的生命救了爱慕之人弥留之际,小雨将周卫国托 付给陈怡陈怡其实心中一直深爱周卫国,她目睹了萧雅与小雨对 周的爱恋,只能将自己的情感埋藏心底战火锻炼了青年知识分子 的意志,也催熟了他们的爱情最终周卫国与朝夕相处的陈怡前嫌 尽释,再结秦晋之好特殊年代与信仰纠缠不清的情感表达生动而 真实,独具魅力的爱情叙事是信仰的延续,成为宏大叙事的有效手 段被观众接受和称道 周卫国与清风寨老大朱子明、与校友兼战友张楚、与刘三、许 光荣等人的友谊,也处处体现其侠义豪情这种多维叙事方式让我 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英雄形象。

他和我们一样有七情六欲,也有不 足和缺点他并非“典型的共产党员形象”,并且在入党后仍带有 纨绔子弟的痞气,但丝毫不妨碍他的英雄形象他是崇高、正义、 无私、坚强、勇敢、牺牲、拼搏、奉献等优秀的人格素养塑造的形 象,是镶嵌在民族记忆中的英雄周卫国卓越的军事才能,刚毅果 敢的军人气质,革命的牺牲精神、乐观主义精神已经熔铸为中华民 族的精神财富英雄不是阶级的产物和政治的附庸,而是社会文化 生活中魅力无限的审美对象,周卫国所蕴含着的生命状态和人格精 神构成了《雪豹》最为核心的审美内涵,具有强大的精神统摄力与 持久的文化生命力周卫国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符号,为观众提供 了可以模仿参照的人格样本 《雪豹》的多维叙事,还关注了全民抗战语境下清风寨“土匪 ”的抗日义举,从而弥合了以往的抗战电视剧在“小历史”与“大 历史”的裂痕,首肯了民间武装抗战的合法存在,使得民间历史逐 步作为叙述的主体价值得到尊重,既是对原有革命话语的自我修复 与重新建构,又在我们凭吊历史沧桑感的同时提供了为民间抗日武 装立言的历史契机和新的历史抗战形态,为国人打捞与缅怀历史提 供了新的价值维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