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2016 年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知识整理与总结 2 ———————————————————————————————— 作者: ———————————————————————————————— 日期: 3 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知识整理与汇总 一、计算部分 (1)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相乘 ① 整十、整百数的乘法 例:5×30=150 10×700=7000 * 5×800=4000 【提示: (1)不要漏 0 (2)积末尾 0 的个数应该大于等于两个因数 0 个数的总和,积末尾多出来的 0 是乘出来的,0 的个数可以作为检验依据】 ② 横式计算 79 ×3=237 237×6=1422 70 ×3=210 200×6=1200 9×3=27 30×6=180 210+27=237 7×6=42 1200+180+42=1422 【提示:每一步计算不要错误,最后别忘把所有的积都加起来,注意不要漏写】 ③ 竖式计算(略) ④ 估算 例 1:48×8 的积在(320)和(400)之间,更接近(400) 【提示:一位数与两位数乘的估算,把两位数估成接近于原数的两个整十数,然后再乘;如遇这个两位数是 94,则估成 90 与 100】 例 2:324×5 的积在(1500)和(2000)之间,更接近(1500) 【一位数与三位数乘的估算,把三位数估成接近于原数的两个整百数,然后再乘;如遇这个三位数是 967,则估成 900 与 1000】 (2)两、三位数被一位数除 ① 一位数被整十、整百数除 例:150÷3=50 300÷5=60 【提示:比较商末尾 0 的个数与被除数末尾 0 的个数,得出商末尾 0 的个数小于等于被除数末尾 0 的个数,因为有的 0 被除掉了】 ② 横式计算 74÷5=14……4 654÷5=130……4 124÷5=24……4 50÷5=10 500÷5=100 100÷5=20 24÷5=4……4 150÷5=30 24÷5=4……4 4÷5=0……4 【提示:横式计算的一般顺序是:先从被除数中找最大的整百数除以除数,再 4 从剩下的数中找最大的整十数除以除数,最后用剩余的数除以除数;注意最后的加法算式不写,且最后的算式商不够 1 则可以写成 0 余几的形式】 ③ 竖式计算(略) 【提示: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够商 1 就商 0;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特别注意商中间或末尾有0 除法的竖式写法;知道除法的验算方法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同时要学会在不计算的情况下,正确估出商是几位数】 ④ 估算 例:324÷4 的商在(80)与(90)之间,更接近于(80) 【提示:除法的估算检验的是乘法运算能力,可以思考( )×4 <324 , ( )×4>324,前者找最大整十数,后者找最小整十数】 (3)加减混合运算(略) 【提示: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要学会递等式计算,计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注意递等式计算的正确写法,不要随意漏写计算过程】 (4)巧算 例: 129+357+271 355—119—181 287+299—187 =129+271+357 =355—(119+181) =287—187+299 =400+357 =355—300 =100+299 =757 =55 =399 125 ×67×8 47×35+47×65 777×8÷7 =125×8×67 =47×(35+65) =777÷7×8 =1000×67 =47×100 =111×8 =67000 =4700 =888 28×99+28 367×112—12×367 99×9+9 =28×99+28×1 =367×(112—12) =99×9+9×1 =28 ×(99+1) =367×100 =9×(99+1) =28×100 =36700 =9×100 =2800 =900 【提示:巧算的判断是重点,而判断巧算的方法是先看运算符号再看题目中的数,很多同学往往直接看题目中的数,所以导致很多看似能巧算但实际不能巧 5 算的题目做错。
巧算的方法以以上例题为主,但是三年级并没有出现运算定律一说,所以只能通过观其形来巧算,注意不要漏写过程,特别是最后三题,计算过程的完整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解答】 二、概念部分 (1)乘除法的算理知识(一些变式练习) 例 1:342×3 中的“4”×3=( 120 ) 例 2: ( )÷7=13……( ) ,余数最大是(6) ,被除数最大是(97) 【提示: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因为除数是 7,所以余数最大为 6,这时的被除数就是:7×13+6=97】 例 3:126÷( )=8……6,除数是( 15 ) 【提示:除数=(被除数—余数)÷商,所以: (126—6)÷8=15,检验 15>6,除数大于余数即可】 例 4:要使□096÷7 的商是四位数,□能填(7、8、9) ,□最小能填(7) 【提示:根据除法计算中“一位不够看两位”的特点,决定商是几位数的关键在于被除数的最高位,分析“够除”和“不够除”的特点这里要看清要求,是填所有数还是填最大或最小数,前者可为多个数,后者只有一个数,且最好不要把“7、8、9”写成“7~9”的形式】 (2)年月日的知识 【提示:①一年有 12 个月,其中 1、3、5、7、8、10、12 七个月为大月,大月有 31 天;4、6、9、11 四个月为小月,小月有 30 天;2 月为特殊月,闰年的 2 月有 29 天,平年的 2 月有 28 天;闰年全年 366 天,平年全年 365 天。
②一年分 4 个季度:1、2、3 为第一季度;4、5、6 为第二季度;以此类推,除了第一季度的总天数是平闰年的 2 月决定以外,其余三个季度每年的总天数都是不变的 ③区分平、闰年的方法:一般年份如 1996、2004 年,用后两位除以 4,没有余数为闰年,有余数为平年;整百数年份如2000、2400 年,则用前两位除以 4,没有余数为闰年,有余数为平年 】 (3)各类单位的认识及换算 ①时间单位: 时、分、秒 1小时=60 分钟 1分钟=60 秒 1小时=3600 秒 6 ②货币单位:元、角、分 1元=10 角 1角=10 分 1元=100 分 ③长度单位:千米(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毫米(mm ) 1 千米=1000米 1米=10 分米 1分米=10 厘米 1厘米=10 毫米 ④面积单位:平方千米(km2) 、平方米(m2) 、平方分米(dm2) 、平方厘米(cm2) 1 平方千米=1000×1000=1000000 平方米 1 平方米=10×10=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10×10=100 平方厘米 【提示:首先要知道不同单位中相邻单位的位置,其次可以按单位进率分类记忆,不是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用相邻单位的进率相乘得来的,例如 1 小时=60×60=3600 秒、1 米=10×10=100 厘米等等】 (4)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是指由 3 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 3 条边、3 个角。
锐角三角形:3 个角都是锐角 按角分 直角三角形:1 个角是直角,其余是锐角 三角形中至少有 2 个锐角 钝角三角形:1 个角是钝角,其余是锐角 任意三角形:3 条边长短不一,无对称轴 按边分 等腰三角形:有 2 条边长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 1 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3 条边长都相等,也叫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是轴对称图形,有 3 条对称轴,且 3 条对称轴相交于三角形中的一点 【提示:了解了各类三角形的特点,在判断时,遇到不明确的三角形还是要通过检验才能下结论,例如检验是否直角、检验边长是否相等,切记不要乱猜】 (5)轴对称图形 7 【提示:正方形 4 条对称轴;长方形 2 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 1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 3 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要会判断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面积知识 ①用数格子的方法数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提示:先数整格,再数半格,半格+半格=整格,小半格+大半格=整格,不要数错】 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变式练习 【提示:长方形面积=长×宽;长=长方形面积÷宽;宽=长方形面积÷长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③组合图形 例: 【提示:这样的图形我们可以通过割或补的方法,把它们变成若干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分别求出面积后,再通过加减法得到最终的面积。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切割或补成的图形必须要能找到相对应的长、宽或边长,涂过找不到相应条件,这样的割补则是失败的】 三、应用 (1)通过线段图解答 8 【提示:通过线段图来表示比多比少、倍数关系(几倍多几、几倍少几)以及求差、求和的应用题,一定要读懂条件与问题,特别是倍数以及比少的那部分,很容易看错,切记读懂看明白再解答】 (2)一般应用题 9 【提示:仔细读题,分析条件关系,利用合理的算式解答;应用题允许分步解答,但是须注意单位名称的使用】 四、拓展题 (1)植树问题 (2)周期问题 (3)按要求组数和组算式 (4)减法塔 10 【提示:数学广场的内容不作为检测重点,但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学生尝试总结方法 】 2017.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