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 1 - 从“三言”看明代后期市民的思想转变郑家飞内容提要:“三言”白话短篇小说集对各种普通市民和商业贸易活动做了大量的描述,塑造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重要的是小说通过这些描述反映了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普通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主要通过对“三言”中各种普通人物的经历、 言行进行分析, 以此探讨明代后期普通市民阶层在思想意识上的重大转变关键词:三言; 商品经济; 婚姻恋爱观 ; 钱财观 ; 指导老师- 2 - 明中叶后商品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势头,封建经济结构开始松解,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一种新鲜而充满着活力的经济因素注入到当时的社会肌体之中,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很大转变这一切在“三言”中得到了非常形象而丰富的反映,小说在展现明代社会多姿多彩,斑斓纷呈的活动画面中,反映了人们思想领域的很多方面研究它们既具有历史的认识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就小说中各种人物进行分析,以此反映明代后期普通市民阶层思想意识的几个方面的转变一、 “婚姻恋爱观”、 “贞操节烈观”的转变在明代的短篇小说中, 无论是文言的还是白话的, 都是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写得多而且好。
跟以往同题材的作品相比,这些小说不但在形象塑造,情节安排上显得手法高明,别具匠心,而且还体现出了与传统的婚姻爱情观念迥异的意识观念正是这种新的意识观念使这些小说别具神采,面貌全新这种全新的迹象发轫于瞿佑的《剪灯新话》,而大成于晚明的 “ 三言二拍 ” 《剪灯新话》 中最能体现这种新迹象的代表作品是《联芳楼记》 和《翠翠传》《联芳楼记》写薛兰英、薛蕙英姐妹,秀外慧中,虽身在深闺,却名播于外偶见郑生船头洗澡,产生爱慕之情,并投下荔枝以示爱晚上便垂下竹兜,将郑生吊上高楼,“ 相携入寝” ,“ 自是无夕而不会 ” ,并表示此生非郑生不嫁双方父母知情后,非但没有训斥责骂,以礼教相逼,反而非常开明通达,成全了他们的好事虽然其中仍有一点不得已而为之的味道,但已明显表现了一种观念上的更新《翠翠传》写翠翠与同学金定私下相爱,于谈婚论嫁之际,向父母表示纵死也非此人不嫁,而当男方自觉家境贫寒,门户不当,不敢遽然答应时,女方的家长则表示:“ 婚姻论财,夷虏之道吾知择胥而已,不计其它! ” 这两个故事里明显透露出这样的消息:当时封建礼教已弱,门第观念已淡,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已有较大的自主权利这两篇故事都还突出了一个情字,只要情深情真,便有权利长相厮守和有可能长相厮守,这也是婚恋观的一大进步。
不过,此时的作品所宣扬和肯定的婚恋思想虽有所突破,但在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追求婚恋自由的层面上,尽管更为执着、大胆、开放,但本质上讲,亦不过是崔莺莺之余绪罢了此时真指导老师- 3 - 正的新迹象并不在男女主角,而在双方父母身上,父母们不但不专制,而且很开明在明代的短篇小说中,婚恋观念的全面更新和质的突破是到“ 三言二拍 ” 的作品里才真正实现的 三言二拍 ” 中婚恋观念的全面改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礼教大防和门户之见的打破这虽然在《剪灯新话》已有一定的体现,但还略嫌单薄,且不够鲜明突出到了“ 三言二拍 ” 这里,情况则大有改观集中所写的很多爱情都是建立在自由相爱、两情相悦的基础之上,私下相爱不再是伤风败俗,男女的结合也不一定非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前提不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的乔太守就主张“ 相悦为婚、礼以义起 ” , 认为男女之间的接触相爱, 乃如“ 移干柴近烈火, 无怪其燃 ”[ ,这就等于承认了男女相爱的合理性这显然是把情摆在了礼的前面其二、对争取幸福的勇敢行为的颂扬如《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一篇,叙写故事虽与《西厢记》相近,但女主角莺莺的最终作法却大不相同,当他得知心爱的人为父母所逼另娶她人之后,并没有就此屈服,而是诉之父母,告之官府,经过不懈的抗争,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幸福。
再如张幼谦和罗惜惜的以死抗争和终得团圆,作者也是浓墨重彩、详加描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立场当然,刘翠翠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三、贞操观念的改变 “ 三言二拍 ” 中的爱情故事多以情为主,表露出了一定程度的尊重女性的意识,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旧有贞操观念的精神枷锁,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王三巧失贞于陈大郎在先,改嫁于吴杰在后,但蒋兴哥旧情难忘,不嫌三巧两度失身,最后仍与她破镜重圆在蒋兴哥身上,体现了重视感情,珍惜所爱的可贵品格,至于三从四德,贞操守节之类根本不再重要重拾旧爱的男子不但对所爱的女人毫无歧视之心,甚至“ 越相敬重 ” 其四、女性自尊的维护 最具代表性的是 《杜十娘怒沈百宝箱》 故事里的杜十娘,虽然沦落风尘,但性情高洁、自尊自重,她虽然象所有妓女那样渴望从良,渴望过正常人的爱情生活, 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但当她发现自己所托非人, 爱情破灭的时候,并没有用自己的财宝去换取薄情郎的回心转意,甚至无视他的后悔莫及, 毅然决然地投指导老师- 4 - 身于怒涛之中, 用生命来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和人格尊严其义正词严的临终怒斥和宁死不辱的刚烈行为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这篇小说也由此而成为 “ 三言” 、“ 二拍”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
其五、女权意识的觉醒 再说下《杜十娘怒沈百宝箱》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与李郎备尝艰苦,不是容易到此,汝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一旦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还有一段对李甲说的:“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托,生死无憾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今日当众幕之前,开箱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今众人各有耳目,共做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话虽不多,却淋漓尽致道出千百年来积压于女性心头的不平之鸣语中要害,针针见血,颇似一片讨伐专制胡为的男子的檄文 由早先的麻木不仁到后来的敢怒而不敢言,再到这里的控诉抗争,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权意识的觉醒明代短篇小说中的这种婚恋意识的转变,较之长篇小说更为突出, 也是明代文学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 “三言”其中的很多故事都是或采集于民间,或改编于民间,均与民间的 “ 情” 根血肉相连所以多是重情之作另外,平民百姓本来就较少受礼教束缚,民间文学更是较多的体现人民大众的真情真性,较之贵族文学也更大胆开放些因此从“三言”中我们可以看出明代后期的普通市民阶层在“婚恋观”、“贞操节烈观”上发生的重大转变。
二、普通市民的“钱财观”的转变钱财本是私有社会中人们经常与之打交道的东西,“三言”世称我过古代最多涉及商业、商人及市民文化的短篇小说集,因而,比之别的小说,它自然也就更大量地写到钱财通过这些专门写钱财问题或涉及钱财问题的故事,读者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看到作品所反映的民众的钱财或者说是金钱观由于“三言”产生与晚明,历来读者及研究者都非常关注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及商业活动对作者特别是对当时普通市民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分析一下“三言”的钱财观,对给当时社会民众的思想观念定位也许可以提供一个清晰的参照读“三言”的故事,可以看出书中所反映出的市民的钱财观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其一、他们认为钱财能致富而且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很有作用力有钱可以买官、买色、买人缘,可以赢官司可以买享受也可以做善事无论是佛门净地,还是道家洞天,只要钱趟过去几乎所向披靡陈大郎用金钱,得以和蒋兴哥的美妻私通(《喻世指导老师- 5 - 明言》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 ;秦重卖油攒得15 两银子,终于进得西湖上第一名妓莘瑶琴的闺房(《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 ) ;赵昂用 50 两银子,就买通了官府的捕人杨洪让他陷害的眼中钉张木匠一家(《醒世恒言》第十二卷《张廷秀逃生救父》 ) 。
像鲁学曾( 《喻世明言》第二卷《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这样的读书人,就因为没有钱,差点连未婚妻都保不住钱的神通,在“三言”中表现的非常充分其二、他们认为钱财到处都有用, 但另外一方面, 小说在表现这些社会现实的同时,但也反映了另外的倾向,虽然爱财但并未对其顶礼膜拜《警世通言》第十一卷《苏知县罗衫再合》的入话中,写了才子李宏梦中遇到由酒、色、财、气化成的女子,她们分别代表各自的立场,突出自己的作用,李宏梦醒之后以诗下了个结论:“饮酒不醉为最高,好色不乱乃英豪无义之财君莫取,忍气饶人祸自消《喻世明言》第三十六卷《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的开篇讲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富翁石崇的故事石崇富可敌国,奢华受用,皇帝都不及,又有倾国倾城的美妾绿珠,终于引人嫉妒而招来杀身之祸小说写了石崇死前与别人的对话:“石崇临受刑时,叹曰:‘汝辈利吾家财耳’刽子手曰:‘你既知财多害己,何不早散之?’”《醒世恒言》第三十四卷《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写景德镇窑户丘乙大之子因玩输一文钱与邻居小孩撕打,其母杨氏一时不忍,秽语骂人,结果祸祸相连,一共害了13 个人的性命在故事的结尾处有一句话:“奉劝世人,舍财忍气为上 有诗为证: 相争只为一文钱, 小隙谁知奇祸连。
劝汝舍财兼忍气,一生无事得安然而同书的第三十七卷《杜子春三入长安》中的杜子春,就是能舍得下钱财,把钱财看做是身外之物,跟着太上老君成仙了其三、在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当时,也有很多人拼命的聚敛财富,爱财如命《喻世明言》第二卷《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的入话说卖油为生的金孝在茅厕拾到30 两银子,其母劝其归还失主,当金孝找到失主时,失主“只怕金孝要他出赏钱,又怕众人主张他平分,反使欺心” ,硬说他的银子原来有四五十两,被金孝藏匿过一半了正好县官路过,县官了解到是金孝主动找失主的,失主反而诬其藏匿,就对失主说,你的银子是 50 两,他拾到的是 30 两,这银子不是你的失主“已经官断,如何敢争,只得含羞噙泪而去第三十六卷的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中的张富,爱钱如命,极度吝啬, “平日发下四条大愿:一愿衣裳不破,二愿吃食不消,三愿拾得物事,四愿夜梦鬼交某指导老师- 6 - 日家里两个主管给在门口叫化的汉子两文钱,张富非但冲出来抢回了两文钱,还将那汉子打了一顿《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的开篇讲到的富翁金钟,与禁魂张相似金钟家财万贯,性至铿吝,人称“金冷水” 、 “金剥皮”小说也夸张性地叙写了表现他极端吝啬的平生常有的“五恨” 、 “四愿” 。
由于他不能忍受妻子老是布施福善庵的和尚,因而心生歹念,竟然起杀人之心其四、虽然相信天命,但是也非常肯定金钱的获得需要自己的勤劳付出如《喻世明言》第八卷《吴保安弃家赎友》一文,虽然作者的主题是赞扬吴保安的义气,但吴保安能积布千匹, 其中六百匹是他经过十年的极其艰苦的经营奋斗得来的卖油郎秦重能得到花魁娘子,首先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果,光是“情重”,攒不到十五两银子,根本就没有他表现“情重”的机会 《张孝基陈留认舅》的开篇诗曰: “士子攻书农种田,工商勤苦挣家园世人切莫闲游荡,游荡从来误少年篇中的女婿张孝基就是个兢兢业业而善于管理的人,因此家业在他手上进一步增长,还把漂浮浪荡、好逸恶劳的败家子过迁劝回头《徐老仆义愤成家》中的徐老仆,虽然是个仆人,但靠他的勤劳,先是做生意,再买田地房产,经过十年的奋斗, “门庭热闹,牛马成群,婢仆雇工人等,也有整百,好不兴头!”小说此处插入一首诗:“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请观懒惰者,面带饥寒色 ”“三言”中大量写到与钱财有观的故事及大量写到钱的作用,这受到当时社会现实的很大影响,反映了当时经济生活的活跃程度及社会风气,也反映了普通市民的金钱观,物质观虽然这里面有一部分观点还是传统的观点,但相比之下还是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三、对传统经商观念的改变明中叶后,中国封建所有制的内部结构发生了缓慢但是重大的变化,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萌芽开始在封建制度的母体内滋生,地域性的商帮如徽帮,闽帮等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势头,大小城镇一片繁荣景象,这种情况在小说中有着非常生动具体的描绘《施润泽滩阙遇友》中就有一段著名描写,展现了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