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简单国民经济收入决定理论n引言:宏观经济理论全貌宏宏观观经经济济学学的的两两大大部部分分短期宏观经济经济周期理论AS-AD模型IS-LM-BP模型长期宏观经济经济增长理论劳动市场货币市场产品市场国际市场本章主要内容n第一节均衡产出n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n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n第六节乘数论n第七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n第八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n第九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一节均衡产出n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定n为了研究一个国家的生产或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常常假定:n①经济中只有两个部门即居民和企业,不包括政府和国外部门;n②凯恩斯定律适用:即当总需求发生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动一般情况而言,凯恩斯定律在萧条时期用作短期分析是合适的 二、均衡产出的概念n①计划需求或意愿需求:即居民和企业等部门根据本部门经济结构的要求而实际想要有的需求量,是一种事前的尚未实现的需求量,如意愿消费,意愿投资等;(此处定义注意与前章概念相区别:事前性与事后性;货币属性与产品属性;经济意义与会计意义,尚未发生的与已经发生的n②总支出曲线与总产出曲线:在E-y坐标系中,E=c+i所代表的水平线叫做总支出曲线;E=y所代表的曲线叫做总产出曲线,如图。
n③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n即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AD=AS)时的产出水平n三、投资等于储蓄n根据均衡产出的含义,c+i=y,知:i=y-c=s即:ni=sn故经济均衡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的条件与投资与储蓄相等的条件是等价的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n一、消费函数n(1)、消费函数:在实际中,影响家户消费分因素很多,但凯恩斯认为,诸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家户收入,并把消费对收入的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式子表示是:c=c(y)n(2)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及其递减规律n·边际消费倾向: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例nMPC= ß= =n·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n用公式表示为: APC= c /yn·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消费增加的比例越来越小如教材图14-2n通常,为了方便起见,一般用线形消费函数来研究消费现象nc=α+βy 其中α为保障性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且Β 1n二、储蓄函数n储蓄是指收入中未被消费掉的部分,储蓄与收入的关系就是储蓄函数。
对于线形消费函数,相应的储蓄函数为:s= -α+(1-β)yn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n结论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收入n对于线形消费函数,由图形推导储蓄函数如下图n结论2: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递增n结论3: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恒等于1n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n思考题:已知某消费者1月份收入为2500元,消费2000元,储蓄500元,2月份收入为3500元,他把上个月的储蓄连同本月收入都消费掉了,即消费为4000元,储蓄为0,试求该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如何解释该结果?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n一、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 —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n(1)总产出-总支出法(2)图示法求解如右图14-8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1)投资储蓄法(2)图示法求解如右图14-9第六节 乘数论n一、乘数产生的基本原理n当企业投资增加100亿美元时,即形成要素所有者(消费者)的收入,假定边际消费倾向都为0.8,则消费者将80亿美元用于消费,即构成企业80亿美元的收入,于是进一步形成企业的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以后,会将其中的64亿美元用于消费,… … 整个社会的投资品和消费品增加量为:n100+0.8×100+0.64×100+0.512×100+… +0.8 ×100+… =500(亿美元)二、公式推导三、图形推导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n一、问题或内容提要n(1)、什么叫定量税,什么叫比例税?n(2)、在定量税和比例税的条件下,分别求出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n(3)、用图示表示并解释得到的结果。
二、基本问题之1n假设消费函数为c=α+βyd,yd 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定量税为T,投资为i,政府购买为g,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n解:方法1(总需求— 总供给法)n因为yd= y–T,根据均衡方程式,有:y=c+i+g=α+βyd+i+gn=α+β(y–T)+i+gn得到: y=(α+i+g–βT)/(1–β)n易知,有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nE=(α+i+g–βT)+βyn无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E=(α+i+g)+βyn总供给函数: E=yn于是得出结论:征收定征收定量税使总需求曲线向下量税使总需求曲线向下平行移动平行移动如上图所示 方法2(投资— 储蓄法)n根据消费函数,我们可以知道,储蓄函数:s= yd–c=–α+(1–β)yd,n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总储蓄函数S=sp+sg= –α+(1–β)yd+(T–g)n由储蓄和投资均衡方程式,得到: i=S= –α–g +βT+(1–β)y,解得:ny=(α+i+g–βT)/(1–β)n易知,有税收时的总储蓄函数的表达式:S= –α–g +βT+(1–β)y,n无税收时的总储蓄函数的表达式:S= –α–g +(1–β)y,n于是得到结论,征征收定量税使总储蓄收定量税使总储蓄曲线向上平移了曲线向上平移了βTβT单位单位。
基本问题之2:n假设消费函数为C=α+βyd,yd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税税率t,税收绝对量为T=ty,投资为i,政府购买为g,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n解:方法1(总需求-总供给法)n因为yd=y–T=(1–t)y,根据均衡方程式,有:ny=c+i+g=α+βyd+i+g=α+i+g+(1–t)βy n得到:ny=(α+i+g)/(1–β(1–t))n易知,有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为:E=(α+i+g)+(1–t)βyn无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为: E=(α+i+g)+βyn从图形上可以得出结论:征收比例税征收比例税使总需求曲线向顺使总需求曲线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了时针方向旋转了βtβt单位单位方法2(投资— 储蓄法)n根据消费函数,我们可以知道,储蓄函数ns= yd–c= –α+(1–β)ydn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总储蓄函数nS = sp+sg= –α+(1–β)yd+(T–g)n= –α+(1–β)(1–t)y+(ty–g) n= –α–g +[1–β(1–t)]yn由储蓄和投资均衡方程式,得到:ni=S= –α–g +[1–β(1–t)]y,n解得: y=(α+i+g)/(1–β(1–t))n易知,有税收时的储蓄函数为:S=–α–g +[1–β(1–t)]y,n无税收时的储蓄函数为:S=–α–g +(1–β)y,n得出结论,征收比征收比例税使总储蓄曲线例税使总储蓄曲线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了了βtβt单位单位。
n基本问题之3:假设消费函数为C=α+βyd,yd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税税率为t,定量税额度为d,即税收总量为T=d+ty,投资为i,政府购买为g,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n解:(总需求— 总供给法)n因为yd= y–T = –d+(1–t)y,n根据均衡方程式,有:ny=c+i+g = α+βyd+i+g =α+i+g–βd +(1–t)βyn得到: y=(α+i+g–βd)/(1–β(1–t))n通过比较,知有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为:E=(α+i+g–βd)+(1–t)βyn无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为:E=(α+i+g)+βyn总供给函数为:E=yn得到结论,既征收定量税又征收比例税使总需求曲线向下既征收定量税又征收比例税使总需求曲线向下平移了平移了βdβd单位,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单位,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了βtβt单位单位第八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n在三部门条件下,对于定量税的情况,均衡收入水平为:n由此可得各类乘数n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n二、税收乘数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思考题: ①在绝对值意义上,为什么税收乘数等于转移支付乘数?②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四、平衡预算乘数n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例。
n平衡预算乘数恒等于1五、比例税条件下的各类乘数税收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投资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可以证明比例税条件下的平衡预算乘数仍然等于1第九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n一、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n(1)进口函数n加入国外部门以后,对本国产生进出口方面的影响一般出口由国外部门决定,本国难以左右,一般假定为外生变量,而进口会随着本国收入的提高而增加,于是有进口函数为:n 其中 , 表示自发性进口, 表示边际进口倾向,即收入增加1单位时,进口的增加量(2)四部门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可以证明,四部门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为:其中, 为出口数量如何记忆:n“看云识天气,看模型识乘数”本章回顾消费函数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投资函数(简单)国民(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收入决定加速数效应加速数效应乘数效应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