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官窑瓷器鉴赏常识、明朝中后期瓷器鉴定要点万历时期瓷器的鉴定1、 万历瓷器,一般质地粗松,胎体厚重,器身多变形不规2、 青花色调,早中期呈兰中泛紫,晚期为灰暗晕散,并开始采用浅描手法3、 装饰工艺技法,有楼雕、楼空、开光、暗刻等,青花中出现类似铁线描的 绘画此时绘画风格,繁缚麻密,幼稚滞拙,具有粗矿的民间艺术色彩晚期画 面不考究,布局繁乱,比例失当4、 大器多粗砂底,也有个别平底或浅宽圈足,底部落款处常略微凹陷,并于 中心施釉如脐盘碗之类,足径较阔,底部多施釉,无釉的砂底,可见明显的放 射状跳刀痕与火石红色,官窑圈足多处理为滚圃,民窑则多斜削,并出现了通常 认为是康熙时才有的那种斜削式拱壁底5、青花瓷器釉色:早期浑重艳丽,兰中泛紫中期兰中闪灰,发色渐浅晚期 兰色灰暗,多有晕散天启、崇祯时期资器的鉴定1、 器型大多不规整此时出现了日本风格的造型崇祯时,器型不规正的现象 较天启时更为突出,一般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底足常常有旋削刀痕和重 刮削痕,并且多有粘砂2、 胎质粗糙为多,淘炼不精但小件器物仍很精细,并有万历遗风3、 釉面亮青程度明显减弱,施釉稀薄崇祯时,器口普遍施加黄色酱釉4、 青花有四种不同色调,其中晕散和黑灰的与那种纤细轻淡的色调相差悬殊。
崇祯时,青花色调的晕散和走釉现象比天启时更甚常使纹饰模糊不清,也有较 鲜亮明快或类似天启时谈描色泽5、 纹饰中多反映出日本风格,如扇面纹、皮球花纹等另外,明末清初时盛 行的题诗联句风气,在此时亦有表现此时流行的豪放夸张的减笔写意画,与万 历那种密麻零乱的纹饰构图,形成鲜明对比6、 器足可见里收向心式的刮削痕和放射状跳刀痕也有的器足留有类似明初 器底的小乳头,此时底足不施釉的较多,但沾有砂粒多为细润白砂底足,足边 修切圆滑齐整,胎体裸露部分较多形成了明末清初独特的器足特征,并为断代 提供了依据7、 天启器物款识少一般写于器底格式为“大明天启年制”崇祯时,从 款识上看,有书官窑款识的,也有以隶书写干支纪年款的,此外,还多见随意乱 写的“宣德”、成化”、“嘉靖”等伪托前朝的年款明代宣德青花瓷 器赏鉴 宣德青花胎体精密细腻,胎质洁白坚硬,薄厚适度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 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釉面 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有桔皮纹,极少数 有开片釉中气泡密集,大小不一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往往是根据纹 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从宫中传世品来看,以进口 料描绘为主。
这种进口青料来自波斯,叫苏麻离青(亦称苏泥勃青)是郑和下西 洋带回来的明万历年间王世懋《窥天外乘》一书记载:“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 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腙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 为饰”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也曾提到与国产料有很大的不同,据化学分析,这种进口青料,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故称“高铁低锰”料烧出的瓷 器呈色黑蓝,深沉浓艳,有着自然晕散的艺术效果,料色熔融在釉中,好似深入 胎骨一样,特别浓色处出现银黑色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 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成书于清代的《南窑笔记》宣窑中讲宣德青 花“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 皮锈者”用这种青料描绘的纹饰具有中国画的水墨韵味,被视为无法模仿的特 色同时,工匠们熟练地运用不同含量的青料,烧制出色调不同的青花,令人赏 心悦目,如蓝地白花、淡描青花等青花的制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明王世 性《广志绎》中载:“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 成窑以五彩明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中描述“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 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
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 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谈宣德窑“按此明宣窑极 盛时也,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以上二本书均对宣德青花有很高 的赞誉另外还有许多明、清文献对宣德青花在造型、釉色、烧造工艺及艺术特 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描述和评价宣德青花造型比永乐青花丰富得多,形体多种多样,十分富于变化常见有盘(敞 口、撇口、折沿、菱花口),碗(撇口、花口、墩式、鸡心式、合碗、卧足碗、高 足碗、十棱高足碗),高足杯,瓶(梅瓶、小口微撇,肩部丰满,瓶体肥胖与元代 比颈部粗而短,玉壶春瓶、胆瓶、贯耳瓶、四方委角瓶、大天球瓶、绶带耳葫芦 扁瓶、扁瓶),罐(壮罐、轴头罐、蟋蟀罐、盖罐、直口罐、出戟盖罐),鸟食罐(瓜 式、竹节式、盂式),花盆(海棠式花口盆、八棱花盆、四方花盆),水仙盆,折 沿盆,壶(扁壶、背壶、梨形壶、执壶、茶壶、僧帽壶),洗(花口洗、卧足洗、 菱花式洗),砚滴、笔管、灯、水盂、盏托、军持、花浇、钵、盒、豆、爵、石 榴尊、长方炉、三足筒炉、鱼缸等盘类最具代表性,有敞口、敛口和折沿口, 折沿口中又分圆形口和菱花式的,一种造型有多种尺寸,小的十几厘米,大的近 八十厘米。
以把莲盘传世最多无论大小极少见塌底现象,胎体都比较厚,足墙不 是很高,墙内敛,里墙外斜,无法用手抓起,为无釉细砂底,清仿有釉底和砂底 两种,釉底多写本朝年款宣德青花有的小梅瓶、小罐及尊、渣斗呈台阶底,除 此之外,当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许多造型摹仿西亚地区的金银器、玻璃器和陶 器的特点,如:天球瓶,瓶颈短粗,上阔下敛,花浇、鱼篓尊、盘座、折沿盆、 八方烛台等整体风格是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大件器皿增多,相对于盘、碗、 碟类器物来说制作难度要大得多,胎体均为上下分段制作,然后粘接而成,胎体 厚,制作非常规整,比例协调,没有变形现象,说明成型技术和烧成技术都十分 成熟,大盘底足浅,足下部内敛小件器物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具有典雅、秀 美的艺术风采宣德青花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并具有突 出的时代特征,改变了元代青花层次繁密的布局风格及粗犷的画法,装饰上渐趋 疏朗,规矩中富于变化纹样绘画上,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由于笔小蘸料有限, 需不断重新蘸料绘画,这样就使得纹饰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其构图都达到很概括、夸张和取舍,增强了装饰性最常见的是以茶花、菊花、牡丹、莲花 组合描绘在一起。
而且往往是几种花卉交错重复使用缠枝莲花在宣德青花瓷中 也较为多见描绘得非常流畅,线条粗犷,自由活泼,画法布局根据器型讲究变 化,既灵活多变又有较强的规律性,显示了当时装饰艺术的高超及绘画功力的娴 熟动物纹有:龙(团龙、夔龙、螭龙、海水龙、行龙、龙纹牡丹、龙穿花、龙 穿莲),凤(团凤、云凤、双凤、凤穿莲、龙凤)鱼藻纹、麻鹊、海兽、飞象、麟 麟、狮子等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最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头发长而向 上飘起,有双角,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体现宫廷龙纹的威慑感龙除了与 朵云和海水组成图案外,当时也常和凤结合在一起人物纹,由于受苏麻离青原 料易晕散的限制,烧造的不是很多主要有:仕女、吹箫引凤、婴戏图、琴棋书 画,仕女常常和庭园楼阁组合描画在一起,格调清幽,如仕女游园、赏月、拜月 等海水纹在宣德青花中大量出现,也最为擅长,除了少量用作主题纹饰外,多 是用作辅助纹饰,采用写实手法描绘,海水起伏翻腾,汹涌澎湃,气势壮阔另 外庭园小景、莲花托八宝、梵文、藏文也经常出现于青花瓷器上当时比较常见 的边饰有正反相连的回纹、正反山字、点珠纹、朵花、卷草、蕉叶、忍冬、缨络、 仰覆莲瓣、如意云头纹等,另外宣德青花在装饰上还与模印、刻划等方法结合使 用。
综观宣德青花纹饰是取材范围广泛,构图有新意,装饰手法丰富,绘画讲究 恢宏壮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 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 明宣德年制”居多其次是四字款、横款一般写在口沿及器物肩部,高足碗的款 识一般是在碗心,多为双圈六字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适中, 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笔划粗细适中,笔法遒劲有力,字体清晰已故古陶瓷鉴 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 横坚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当时写篆书款极少,双圈往往有深浅,字 体清晰,六字有的大小不一,起落笔处呈尖状,“大”字多撇短,捺长,“德” 字“心”上无一横,此为宣德年款的鉴定要点明代宣德,成化瓷器上的应龙和 夔龙纹龙是中国历代官窑瓷龙是中国历代官窑瓷器上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封建 时代,龙是天子的象征它无形中代表了皇帝,在等级森严的时代,即使是王公 大臣对五爪龙望而却步历代官窑瓷器上,元代和明初基本是普通虬龙,元多为三爪和四爪,明则皇帝用 五爪,王公及赏赐外番国王用三爪宣德时期,由于宣德瓷器装饰的多样化,使 得更多龙纹得到应用,如螭龙,应龙,夔龙。
这里暂且注重谈论应龙和夔龙应 龙和夔龙比较相似,一般人不太容易辨别,并且有些人也把二者作为同一物,或 称其为应龙,或为夔龙有关应龙的记载是,明代著名史学家焦竑记载的宣德与应龙的史实:焦竑《玉堂 丛语.文学》,[景陵(宣德葬于景陵,所以此处代宣德)一日禁中阅书,见龙有 翼而飞者,讶之遣问之阁中,三杨辈皆不能对,上顾诸史官曰:“有能知之者 否?”陈继时在下列,出对曰:“龙有翅而能飞,曰应龙问所在,曰:“见 尔雅命取尔雅视之,信然]由此推测,宣德瓷器上出现应龙纹应该是这段 事情发生之后的事情了夔”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形如龙,一足 商周时代的彝器上多雕铸其状作为文饰同时,辞海中对“夔一足”又是这样 解释的:“《吕氏春秋.察传》载:鲁哀公问孔子,舜时的乐官夔是否只有一足, 孔子说: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 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 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意谓一夔已足,不必多求,而误传 为夔只有一只足的神话 从现存宣德及成化官窑瓷器传世品与发掘品来看应龙的主要特征是:1. 象鼻(又称猪嘴)。
2. 二足3. 三爪4. 卷花尾5. 有翼6. 有角7. 有鳞夔龙的主要特征是:1•象鼻(又称猪嘴)2. 二足3. 三爪4. 卷花尾5•有翼6. 有角7. 无鳞8. 口中含花(又称含花龙)可以说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是否有鳞和含花了现在,把宣德,成化传世品 以及发掘品上出现的应龙及夔龙整理一下,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