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古诗文中传统文化内容内涵归类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1.61KB
约6页
文档ID:261455744
初中古诗文中传统文化内容内涵归类_第1页
1/6

          初中古诗文中传统文化内容内涵归类                    摘要:能够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文必定都是经典作品,蕴含着大量的精神财富,内容与内涵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它们有的歌颂真善美,有的揭露假恶丑,有的畅谈人生哲理,有的突显生活智慧,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作品体会其中的内涵,会在无形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传统文化的修养通过研读统编教材,笔者现将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以下归类关键词:古诗文;传统文化一、探索自然,陶冶情操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教科书自古以来,饱学之士都热衷于游历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借此来陶冶心性,开阔胸襟,并从大自然中得到自然的理趣有的诗歌展示了在自然面前诗人的思维与胸襟,比如刘禹锡的《秋词》,这首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如此明朗刚健的“秋词”在古典诗歌中是不多见的诗人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气势不凡后两句作者用明丽的秋景引出了豪迈的诗情再如王维的《竹里馆》,诵读时想象一下,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在这样一个清静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精神可以彻底放松。

虽然“人不知”,却有明月相伴,并不感到孤独月华如水,涤荡胸怀,诗人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还有些诗歌蕴含着自然的理趣,这样深刻的哲理就是诗人在与自然对话时发现的还有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写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将眼前之景与心中之理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写出了自然对人的启示,充满了哲理感悟自然,与自然对话,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二、家国情怀,思乡怀人“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令人无法忽视的部分,谈到中国民族的精神,家国情怀是始终都绕不过去的所谓家国,有对家乡友人的怀念,也有对祖国的热爱与担忧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表达的是对妻子的怀念问归期”与“未有期”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接下来角度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写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选自《世说新语》的《咏雪》通过描述寒雪日家庭成员聚会赏雪的细节,展现出家庭成员之间其乐融融的氛围也是对美好亲情的描述当然诗人们也热衷于借诗歌表达自己对于祖国的感情,对于国事的担忧比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一提到这些地点就不免勾起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当年李龟年出入这些场所是很寻常的,而眼下的相遇,背景是一个繁华时代的落幕,传达出诗人深沉的悲哀与感慨。

李龟年不仅是一个乐师更加代表了一个繁华的时代,而与落魄的他相遇也暗含了一个朝代的衰落,让人伤怀,并体会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木兰诗》更是一首家国情怀的赞歌诗中木兰的形象饱满丰富,既有热爱生活的小女儿情态,又有替父从军的孝道,还有家国天下的豪情,使人物真实感人这些诗歌无形中会对学生产生熏陶与感染,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力抓手三、传承美德,锤炼品格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重要的文人的杰出成就离不开他们崇高的人格修养中国最早提出人格修养的是孔子,《论语》就是最好的修身手册,它围绕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以及为师之道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千百年来,在孔子学说的熏陶下,中国文人都在追求“仁”与“礼”,争做孔子口中的君子周敦颐借莲花生长环境虽然污秽不堪,但它仍能保持自身的风骨,以及莲花美好的外形与风度来表达自己对洁身自好的美好品格的追求更有刘禹锡借《陋室铭》中自己对陋室的赞美认为陋室不陋来表达自己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诸葛亮著名的《诫子书》,不仅是告诫儿子的家书,更是千百年来文人衡量自己的尺度这些作品流露出古人对品德的看重,是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孟子的《富贵不能淫》中,强调大丈夫应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

孟子深入的论述了他对于人格修养的观点,第一次提出把人格修养提升到道德层面,认为个体能从求善的过程中自觉升华至对人格修养的追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醒君子应该时时刻刻具有忧患意识,在忧患中得到长远的发展,体现了古人看待问题的全面这些诗文中都蕴含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四、建功立业,实现价值古代文人读书都渴望能够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成了文人共同追求的目标,也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不以衰老自居,内心燃烧着为国戍边的志愿他静听着窗外肆虐的风雨,并把这些声响编入梦境,成为为国征战的铁骑踏边之声曹操在《龟虽寿》里更是呐喊出了自己的心声诗人告诉我们不必羡慕神龟的长寿、神蛇的通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的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有了这种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就可以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杜甫在《望岳》中最后一句写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多么伟大的抱负诗人将泰山之景写的大气而磅礴,借助景物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与抱负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以登塔来比喻自己的处境,写出了自己对于保守势力的蔑视,也传达出为了功成名就而无所畏惧的决心与毅力。

这种对于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不管在哪个朝代的文人身上都有体现,成为古人的精神追求五、寓情于景,情趣相映古人善用寓情于景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感情,在诗歌中体现出生活的情趣韩愈的《晚春》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天,无论是华丽的歌唱还是朴实的表演都会令人感动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去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特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情趣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山光水色,鸟语花香,赏心悦目,饮酒为乐,醉意渐沉,划船归去时误入了荷花塘的深处,惊起了一群水鸟高飞,写了词人瞬间的惊愕变成喜悦,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与欢快的旋律这些诗可以让我们约略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情趣,寄托在诗中的情与诗中流露出的趣味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情趣相映的独特感受123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