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武器的损伤与救护 定义与分类 定义:化学武器是指用于战争目的,具有剧烈毒性、能大规模地毒害、杀伤敌 方人畜、植物的各种化学物质,又称化学战剂化学战剂按毒理和临床症状来 分为6类: 1、 神经性毒剂 :神经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神经的一类毒剂在现有毒剂中它们 的毒性最高,主要有沙林、棱曼和维埃克斯 毒理作用:神经性毒剂进人人体后,迅速破坏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胸闷、瞳孔 缩小、视力模糊、流涎、多汗、肌肉颤动等症状,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大小 便失禁,甚至惊厥抽搐而死 分类 2、 糜烂性毒剂:引起皮肤起泡糜烂的一类毒剂主要有芥子气和路易氏剂 作用:吸人芥子气及路易氏剂后,在短时间内立即出现支气管炎、流涕、咳嗽, 严重时呕吐、便血,甚至死亡眼睛接触到芥子气及路易氏剂后,会引起眼睛 感染 ,严重时会失明 3、 窒息性毒剂:损伤肺组织,引起肺水肿使人窒息而死的一种毒剂主要有 光气 作用:光气中毒时,人首先感到强烈刺激,然后产生肺水肿窒息而死光气中 毒有4~12小时的潜伏期 分类 4、 全身中毒性毒剂:破坏人体细胞的功能,引起窒息死亡的一类毒剂叫做全 身中毒性毒剂这类毒剂包括氢氰酸和氯化氰作用:这类毒剂极易使空气染毒,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使人中毒。
中毒后, 舌尖麻木、严重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瞳孔散大、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5、 刺激性毒剂:对呼吸道和皮肤有强烈刺激的一类毒剂这类毒剂包括苯氯 乙酮和希埃斯等,中毒后立即流泪、打喷嚏、皮肤发痒 6、 失能性毒剂:使人精神失常、四肢瘫痪的一类毒剂主要有华兹华兹中毒后,人产生幻觉,判断力和注意力减退,出现狂躁、激动、口干、皮 肤潮红等症状 分类 按使用效果分类 1,致死性毒剂: 速杀性毒剂,指人员中毒后很快出现中毒症状引起死亡的毒剂,如神经性毒剂, 全身中毒性毒剂; 非速杀性毒剂:指人员中毒后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才出现症状引起死亡的毒 剂,如窒息性毒剂,糜烂性毒剂; 2,非致死性毒剂:指中毒后造成人员神经迟滞,使战斗力丧失的毒剂,如失能 性毒剂,小剂量的糜烂性毒剂 化学武器伤害的特点 1,毒性大:可迅速杀伤人员或令其迅速失能,化学事件时可引起中毒伤员成批 发生2,中毒途径多:可通过呼吸道、眼、皮肤及消化道、伤口引起中毒,持久性毒 剂还能使地面、植物、服装、武器装备、粮食、水源等染毒引起间接人员中毒 3,杀伤作用持续一定时间,非持久性毒剂可持续几分钟、几十分钟,持久性毒 剂可持续几天或几周; 4,杀伤范围广:毒剂能使大范围的空间和地面染毒,染毒空气可随风扩散到一 定距离,并进入防护不严的建筑物、车辆及舰艇,伤害隐蔽人员; 5,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对有防护和有准备的人员,化学武器的作用大为削弱, 大雨、大雪及大风影响毒剂的持久度,风向不定、气温过高都可影响毒剂的杀 伤作用。
化学武器伤害的医学救护特点 1,伤员多:化学武器的使用或化学事故的发生,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中毒 伤员,因此必须做好防护、抢救、医疗及后送的各种准备; 2,伤情急:速杀剂突发事故时,必须组织紧急的现场抢救,尽快地组织医疗和 后送工作; 3,伤情复杂:几种不同毒剂同时使用,可能出现各类复杂的中毒和外伤; 4,要使用防护器材:进入染毒区工作人员必须使用防护器材,增加了救护工作 的难度 神经毒剂损伤与救护 神经性毒剂(神经毒)是主要的军用毒剂,因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磷原子,又称 含磷毒剂,其中毒症状与有机磷中毒相似;如沙林毒气等. 毒理与临床症状:神经性毒剂进入机体后迅速抑制胆碱能神经末梢处的乙酰胆 碱酯酶,使其不能催化水解乙酰胆碱,致使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内乙酰胆碱蓄 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出现毒覃碱样和烟碱样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中毒程度分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级: 轻度中毒:以毒覃碱样症状为主,兼有轻度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局部的轻度烟 碱样症状:瞳孔缩小,视力模糊,胸闷、轻度呼吸困难,流涕流涎恶心呕吐, 多汗,面部肌颤、头晕头痛等,全血CHE为正常的70—50%; 神经毒剂损伤与救护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明显的烟碱样症状出现肌肉震颤、肌肉痉挛, 肌力减退甚至呼吸肌麻痹,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面色苍 白,严重者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休克等;全血CHE为正常的50—30%; 重度中毒:上述症状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突出,瞳孔针尖小,肌颤明显, 呼吸困难加剧,紫绀、肺水肿、大小便失禁,最后出现惊厥、昏迷、呼吸麻痹、 休克、脑水肿等,CHE降至30%以下。
神经毒剂损伤与救护 神经性毒剂中毒,接触部位首先出现症状 眼: 眼接触毒剂后数分钟或立即出现瞳孔缩小、流泪和视力减弱瞳孔缩小可 持续1~3天缩瞳程度决定于接触的毒剂量眼痛可在3~14天内逐渐消失 结合膜充血、头痛可持续2~5天毒剂经眼呼吸可迅速引起全身中毒,0.01ml 沙林滴入眼可致人死命 呼吸道 :1~2分钟内在出现缩瞳同时,有胸闷、流涕、咳嗽、支气管痉挛和 长时间的喘息呼气,随后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皮肤:皮肤染毒首先在染毒处出现肌颤和出汗、经数十分钟或数小时潜伏期出 现全身中毒症状,病程较缓慢毒剂经伤口吸收,速度快,危险性大、局部肌 颤明显、持续时间较久 诊断与鉴别 诊断要点: 1,战时遭受化学武器袭击或平时突发化学事故,同时发生一批同类中毒人员; 2,出现上述临床表现; 3,毒剂侦检可检查到神经性毒剂; 4,实验室检查:全血CHE下降至正常值的70%以下 鉴别:与其他毒剂相鉴别 急救和治疗 现场急救: (1)一旦确诊,立即肌注神经毒急救针1支,严重者注射2-3支,症状不能控 制可重复注射,每隔1-2小时,每次1支直至出现“阿托品化”指征(口干, 皮肤干燥,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等)无急救针,则使用阿托品针,直至出现 阿托品化为止。
(2)维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气管插管,机械通等,在染毒区内用带滤毒罐的 呼吸器进行通气; (3)防止继续中毒:给中毒者戴防毒面具或更换失效的面具,眼染毒者用清水 充分清洗,皮肤染毒时以个人消毒粉手套或其他消毒剂消毒其他染毒部位,失 去战斗力者尽快撤离染毒区 治疗 治疗: 1,抗胆碱能治疗:如阿托品,654-2针, 2,复能剂的使用:解磷定或氯磷定针等 3,维持呼吸功能 4,控制惊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5,眼或皮肤等染毒部位的护理 6,控制感染 糜烂性毒剂的救治 糜烂性毒剂是主要的军用毒剂,包括芥子气和路易氏剂两种,这类毒剂能直接 损伤组织细胞,导致皮肤和粘膜炎症、坏死,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一)芥子气 芥子气于WWⅠ后期(1917年7月)首先由德军大量使用,其后各国军队相继效 仿,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其伤亡率占毒剂总伤亡人数130万的88.7%,故有 “毒剂之王”之称从WWⅠ到“两伊”战争使用证明,芥子气是经过“战争考 验”的最有效的化学战剂之一 体内代谢特点:吸收快、局部少量固定、全身均匀分布,血循环中消失迅速、 代谢产物无毒,主要由尿中排泄等芥子气与皮肤粘膜接触后2~3分钟尚滞留于体表(此时用消毒剂可除去), 至10~15分钟大部分被吸收。
其中约12%的芥子气“固定”于局部引起损伤,其余大部进入血循环并分布全身肾、肺、肝含量较多,可能与供血量有关 全身吸收作用与组织器官的敏感性相关游离状态的芥子气在血液中存留时间 一般不超过30分钟(半衰期为14分钟)但严重中毒后芥子气在体内组织器 官中可滞留7天 糜烂性毒剂的救治 毒理作用:芥子气在体内主要与核酸、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合,特别对 DNA的烃化作用是引起机体广泛损伤的生物学基础,它与抗癌化疗药物烃化剂 (或烷化剂)具有类似的药理学与毒理学性质 临床表现: 皮肤染毒在红斑期可见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及小血管扩张充血,血浆、白细胞 及少量红细胞渗出水疱期可见皮肤基底层细胞间分离,内含浆液纤维素性渗 出物水肿、坏死可波及真皮及皮下组织坏死溃疡期在坏死组织基底部除白 细胞、脓细胞浸润外,有大量崩解的细胞核碎片,并可见纤维母细胞增殖,感 染后可见广泛炎细胞的浸润及水肿 眼损伤主要表现浆液性炎症、脓性出血性炎症严重者角膜溃疡、穿孔或全眼 球炎有时可见虹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 呼吸道损伤病理特点为粘膜性炎症和伪膜的形成伪膜是坏死的粘膜,其中浸 润大量中性白细胞,表面覆盖有纤维素,呈灰白色,较白喉伪膜分布广泛,且 易用脱落。
消化道损伤可引起粘膜出血、水肿、坏死和粘膜下急性蜂窝组织炎后期可形 成溃疡,深达粘膜下层或肌层,出现消化道出血等 糜烂性毒剂的救治 神经系统:早期出现恶心、呕吐,随后有头痛、头晕、烦躁不安继则情绪低 落、抑郁寡言、神情淡漠、反应迟钝、无力和嗜睡等有的出现夜间惊叫,呓 语以及舞蹈样动作在中毒后的长时间内呈抑制状态,伤员静静地躺着,不愿 参与周围的活动严重中毒伤员,类似休克的情形可能出现;极端严重中毒的伤员在阵发性惊厥、 谵妄和神志不清,以后出现全身肌肉松弛、麻痹,以致死亡 代谢方面;严重中毒可引起组织大量破坏,蛋白质分解增加,呕吐腹泻导致水 分丢失、电解质失衡、心律紊乱、血压下降,低血容量性休克等 糜烂性毒剂的救治 预后及后遗症芥子气为致伤性毒剂,可造成较高的致伤率,但致死率低据WWⅠ统计,芥 子气中毒死亡率为1%~3%但因致伤率较高,死亡人数也相当可观在拜里 (Bari)港事件中,617名芥子气中毒伤员,其中81人死亡,死亡率高达 13.1%,因此,对芥子气致死作用也应予以重视 WWⅠ及两伊战争均证明,呼吸道损伤及其继发性感染,如支气管肺炎、肺水肿 等是芥子气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通常发生于中毒后9~36天。
拜里港事 件中,中毒伤员在9~10天后出现第二个死亡高峰,主要系继发感染所致其 次,严重全身吸收中毒死于休克综合症,死亡常发生于中毒后数小时至1~2天 此外,大剂量芥子气全身中毒并发心血管、中枢神经、肾及肠胃功能紊乱或功 能衰竭、反复呕吐、大量腹泻、内脏出血及皮肤广泛水疱渗出、体液丢失或休克等也可导致死亡一般如伤员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抑制、休克、持续高烧 或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下降至1000×106/L以下,则预后不良 糜烂性毒剂的救治 芥子气中毒后可遗留许多后遗症如皮肤损伤后可引起过敏现象,产生各种皮 炎,疤痕形成可引起功能障碍呼吸道损伤后可出现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 张及肺气肿等中、重度眼损伤可遗留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视力减退、 甚至失明芥子气迟发效应,可使癌变和畸变率增高 诊断 (一)诊断 1.中毒史:在染毒区内停留时间长短、有无饮水和进食、有否闻及大蒜气味、 当时防护及急救情况、皮肤及服装染毒和消毒情况、有无他人同时中毒等2.症状特点:芥子气中毒当时一般无明显的疼痛及不适,常有数小时至十几 小时的潜伏期,潜伏期后相继出现眼、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包括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的连续观察及尿中二羟二乙硫 醚测定,有利于诊断和判断中毒程度及预后。
4.毒剂检定:除了解毒剂侦检结果外,可对伤员服装、早期呕吐物或可疑的 饮水及食物等采样进行毒剂检定,帮助诊断 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1.路易氏剂中毒:路易氏剂与皮肤、粘膜接触时有剧痛,潜伏期短,症状发 展快,皮肤充血水肿程度重,范围广,有出血点,早期疱液及尿、粪中可检出 砷2.氮芥中毒:皮肤损伤较芥子气轻,很少引起大水疱;对上呼吸道刺激作用 较强,全身吸收作用较重氮芥有鱼腥气味,毒剂检定氮芥反应阳性此外,芥子气皮肤中毒应与一般物理因素损伤(如烧伤、冻伤、日晒斑)、接 触性皮炎及丹毒等区别;眼中毒应与细菌性或病毒性结膜炎区别;吸入中毒应 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流感鉴别;经口中毒时与食物中毒及急性胃肠炎相鉴别 预防 (一)预防1.及时使用防毒面具和皮肤防护器材,尽早进行局部和全身洗消,条件允 许时撤离染毒区2.遵守毒区行动规则3.防止交叉染毒收容伤员时,伤员的染毒服装、装具、武器、担架等均不 得带入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