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三人体成分的测量.doc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50KB
约3页
文档ID:547812130
实验三人体成分的测量.doc_第1页
1/3

实验三 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实验目的】熟练掌握用皮褶钳测量皮褶厚度的技术和体成分分析仪的使用方法,推算机体的体脂%、体脂重和瘦体重,分析评价体成分与健康的关系实验原理】(一)皮褶厚度法人体脂肪分布有一定的规律,通常2/3存在于皮下,1/3存在于身体内部、脏器周围,皮下脂肪厚度与体脂总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皮褶厚度的测量不仅可以反映体脂分布情况,也可以从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推算出体脂总量但反映全身体脂含量的程度受年龄、性别、总脂肪量及测量部位和技术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同年龄女性皮下脂肪要多于男性;同性别年轻人皮下脂肪要多与老年人二)体成分分析仪人体成份分析仪采用多频率生物电阻抗测试法,利用八点接触式电极测试人体各部位生物阻抗,根据人体生物特性,精确分析人体各种组成元素,并将测试结果与标准参考值进行 比较,从而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实验对象】【实验器材】皮褶钳,标尺,体成分分析仪【实验步骤】(一)皮褶厚度法1、皮褶厚度卡钳的校验测量前应先校验卡钳,将砝码挂于钳口,调整指针至红色标记刻度的15~25mm范围内每次测试前将指针调至零点,卡钳压强应保持在10g/mm2,面积为20~40mm22、受试者自然站立,暴露身体的右侧测量部位。

躯干测量部位:肩胛下角、胸部、腹部和髂前上嵴等;四肢测量部位:肱三头肌和大腿等部位女性常测部位:肱三头肌、髂前上嵴和大腿部位的皮褶厚度;男性:胸部、腹部和大腿部位的皮褶厚度各测量部位定位如下:① 胸部:位于男性腋前线和乳头的斜向连线中点处② 上臂部:上肢自然下垂,于肩峰与尺骨鹰嘴突连线中点处,垂直捏起皮褶③ 腹部:脐旁1厘米处,垂直捏起皮④ 髋部:髋嵴上方其水平线与腋中线交界处,垂直捏起皮褶⑤ 大腿部:腹股沟中点与髌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中点,皮褶方向与大腿纵轴平行3、测量时,测试者选准测量点,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皮脂捏起,右手持皮脂厚度计,将卡钳张开,卡在捏起部位下方约lcm处,待指针停稳,立即读数并作记录,测量3次取中间值或取其均值,任两次测量误差不得超过5%以mm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记录4、将褶厚度(mm) 测量数据带入相应身体密度公式,计算身体密度值,再将身体密度值带入Siri或Brozek预测公式,计算体脂%①Jackson、Pollock和Ward的身体密度公式:身体密度(男)=1.112 502 5-0.001 312 5(X1)+0.000 005 5(X1)2-0.000 244 0(X2)身体密度(女)=1.089 733-0.000 924 5(X1)+0.000 005 5(X1)2-0.000 097 9(X2)X1: 男:胸部+肱三头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女:髂前上棘+肱三头肌+腹部皮褶厚度X2: 年龄(岁)②张薇、徐冬青(1999)等对国人资料研究后初步建立的国人身体密度公式。

身体密度(男)=1.0991-0.0005×腹部-0.0004×肩胛下角-0.0005×大腿-0.0003×年龄身体密度(女)=1.0837-0.0004×肱三头肌-0.0004×腹部-0.0004×大腿-0.0003×年龄③计算出体脂%Siri公式(1956年):体脂%=(4.95/身体密度-4.50)*100Brozek等公式(1963年):体脂%=(4.570/身体密度-4.142)*100④我国现阶段学龄儿童少年体脂%的调查也都采用皮褶厚度法来间接估算体脂量常用公式有: 男生:体脂%=6.93+0.428X 女生: 体脂%=7.896+0.458X X(皮褶厚度mm)=肱三头肌+肩胛下角⑤根据体脂%计算体脂重和瘦体重体脂重(kg)=体重(kg)×体脂%瘦体重(kg)=体重(kg)-体脂重(kg)5、注意事项1、测量时要注意精确测量,因皮肤具有弹性,捏起皮褶后会慢慢回缩,所以应及时测量2、测试前检查皮褶厚度卡钳的质量,检查是否有延迟现象3、测试应分室或有屏风幕布分隔,男女分开,便于测量6、应用与评价:该方法所测得皮下脂肪厚度包括皮肤的厚度,不同个体皮肤压缩率的差异会造成测量误差,对于过度肥胖和皮下脂肪坚实者不很实用。

但该方法简便易行,尤其适合大面积普查,目前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测量计算后,将所得体脂%数值与表1和表2比对,可以分析评价个人和全体同学的体成分状况和健康风险二)体成分分析仪1、分析内容 □被测者信息:通过设备按键入被测者的ID、年龄、身高、性别 □身体成分分析:去脂体重由水含量、蛋白质和无机盐组成:身体总重量与去脂体重的差值为身体的决的体脂肪含量 □肌肉脂肪分析:使用黑色横条和数值观的表示测试值:黑色横条的长度表示测试值相对于标准值的百分比值,旁边的数值是实际测试值:右侧每项都对应一个正常范围值只要测试值落正常范围之中,表示该向正常2、使用方法(略)【实验结果与分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