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亚洲四小龙经济 儒家文化与亚洲四小龙经济 2006年08月18日 16:04 中外企业文化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突飞猛进,成为国际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经过文化性格的重塑后,韩国形成以准军事管理为特征的企业文化;新加坡形成以奋力拼搏求生存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融合中西方文化精华,港台形成以竞争务实求发展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众所周知,亚洲四小龙地域面积不大、人口稠密、经济底子较薄,自然资源也并不丰富,那么他们是靠什么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促使他们经济增长的共同因素是什么?而在这诸多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国际学术界对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作了大量研究大致可分为三大派别:第一派认为是东亚独特的文化模式造就了其经济奇迹;第二派认为是东亚抓住并利用好国际机遇,采取了正确的经济政策;第三派是制度学派,以宏观调控功能来解释东亚的经济起飞目前虽然学术界对促进“亚洲四小龙”腾飞的原因仍未完全达成共识,但有一个观点却是基本一致的,即儒家文化是“亚洲四小龙”乃至整个东亚经济崛起的精神支柱 日本现代企业管理的开山祖之一涩泽荣一曾说过:“要把现代企业建立在算盘和《论语》的基础上。
这形象地表明了儒家文化对东亚企业管理的指导作用与日本相似,“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除了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技术之外,无不伴随着儒家价值观的继承和发扬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荣照认为,“亚洲四小龙”的起飞在动力上是西方的,在精神上却是儒家的韩国釜山大学教授金日坤指出:“儒家文化的最大特征是依赖家族集体主义的社会秩序他们认为儒家的一些传统伦理价值观念,如和谐、忠诚、重视教育、勤劳节俭、鼓励储蓄等,是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儒家学说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其源流无疑是自孔子开始孔子继承殷国奴隶制时期的天命观和祖先崇拜,对源于巫术神化的“周礼”作了进一步的改造和完善,剔除原始宗教的虚幻色彩,更多地保留了其中符合血缘、祖先崇拜的礼仪形式和内在含义,并将其广泛推及到日常伦理生活中,使之内在的宗教意识进一步生活化、日常伦理化,从而创立了儒家文化 西方学者多对儒家文化持赞美欣赏态度,他们以西方文化为立足点,高度肯定儒家文化中包含着可弥补西方文化不足的诸多因素一些学者甚至曾乐观而自信预测:21世纪将是儒家文化圈的世纪亚洲学者有别于西方学者偏于赞赏高度评价的态度,他们更清醒理智地评价儒家文化,他们把亚洲经济的崛起与儒家文化的影响联系起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