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课件】城市群

aa****6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8.94MB
约78页
文档ID:56863663
【大学课件】城市群_第1页
1/78

第四章 城市群,建筑之家 城市与环境学院,,,,,,,,,,,一、城市群的基本概念,二、世界城市群,三、中国城市群,四、中原城市群,一、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社会和经济联系,这种联系常常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的范围 随着城市发展中的离心扩散过程,以一日为周期的商业、教育、就业、娱乐、医疗等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已经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 城市社会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 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圈、都市连绵区、城市群、城市圈、 城镇密集区,1、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城市和外围城镇之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更多地反映了就业机会集中(需要劳动力)和人口集中(供应劳动力)的城镇的组合 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组成,联系密切,东京大都市区,珠江三角洲三大都市区,北京都市圈结构与卫星城分布图,上海都市区的圈层结构,广佛大都市区空间结构,郑州都市圈示意图,2、大都市带(megalopolis),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megalopolis)。

在经济发达和城市发育的区域,已为一个个城市的辐射影响力所覆盖,形成城乡一体的城市化区域 要点: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了若干个大城市; 人口与经济活动密切联系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国东南部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区城市群,世界六大城市群分布图,世界上6大都市带:,世界上6大都市带:,世界上6大都市带:,世界上6大都市带:,世界上6大都市带:,还有三个可能形成大都市带的地区是: 以巴西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两大核心组成的复合体; 以米兰—都灵—热那亚三角区为中心沿地中海岸向南延伸到比萨和佛罗伦萨,向西延伸到马赛和阿维尼翁的地区; 以洛杉矶为中心,向北到旧金山湾,向南到美国、墨西哥边界圣地亚哥的太平洋沿岸地区(简称圣圣Sansan) 加拿大学者麦吉(T.McGee)分析了亚洲一些农业国家经济核心区域都市区的迅速发展,认为在中国东部沿海、台湾西海岸、印度尼西亚爪哇等地也出现了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市带的城市地域,并用印度尼西亚语命名为Desakota Area大都市带的特点,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中纬地带,平原地带 门户位置:沿海、沿大江大河、重要铁路线 国际性大都市或国际港口城市 枢纽功能:在本国经济中的中枢作用 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影响 带状的空间结构和密集的网络结构 沿长轴呈带状发展,产业和城市密集分布的走廊 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 大规模、高密度人口指标 人口2500万人以上,人口密度250人/km2 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3、城市群,城市群,姚士谋提出,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甚至已经写入“十一五规划”。

“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十七大报告 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因此,“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十一五”规划的两大重点《建议》还指出,“有条件的区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通过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因此,规划和建设城市群,以此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是“十一五”时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3、城市群,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合理的新城市群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中国城市群,核心提示: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未来中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将成为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1995,,,,,,,,,,,,,,,中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9个省辖(管)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区域土地面积为5.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5.1%;总人口3985万人,占全省的41% 2005年,区域实现生产总值591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6.1亿元,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56.1%和62.5%;城镇化率39.5%中原城市群建设的背景与发展过程,全球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区域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参加区域竞争的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原来的单个城市逐渐地变为城市集团,相互之间联系密切、具有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体系的、城市区域系统——城市群呼之欲出,基于这样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河南省加快了构建中原城市群的步伐。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行河南省发展战略研究时,研究者提出了建设“郑洛焦新经济带”的设想,这是现在构建的中原城市群的雏形构建河南省城市群的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设规划始于1994年中国新亚欧大陆桥发展研究会联络处(郑州市政府陇兰办)提出的“十大”建设课题之一;并于1996年正式列入河南省“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建设规划 2000年的《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和2003年8月出台的《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若干年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布局和调整的中心是构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2003年,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列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年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课题计划,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 2005年,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中原城市群的引导和培育,河南省借鉴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实践经验,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省内外专家、学者、各有关市和部门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06年3月,《规划纲要》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中原城市群的规划和发展,得到国家和兄弟省市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央[2006]10号)中已明确提出:“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为重点,形成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城市群,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支持城市间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形成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从全国城镇体系发展布局看,中原城市群位于京广、陇海两大城镇发展轴的交汇处,是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和西部地区战略资源输出的重要通道 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中原崛起、推动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时,作为一个近亿人口的农业大省,中原城市群的建设发展,将在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方面发挥重要的承载作用,从而防止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盲目无序涌入沿海大中城市,有力地支撑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城市群的发展中原城市群区域自然条件,中原城市群地处暖温带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天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而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 中原城市群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由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组成 城市群分属淮河、黄河、海河三个流域,主要河流有黄河、伊洛河、沁河、沙河、颖河、贾鲁河等河流,水资源较为丰富 中原城市群范围内土壤主要有棕壤、褐土、潮土,土层深厚,适宜林木生长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系统地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框架结构,明确提出中原城市群九市通过在空间、功能、产业、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努力形成作为一个城市群体发挥作用的集合城市。

在空间上形成三大圈层——以郑州为中心的都市圈(开封作为郑州都市圈的一个重要功能区)、紧密联系圈(其他7个结点城市)和辐射圈(接受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的周边城市)在产业上,发展重点向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新郑漯京广、新焦济南太行、洛平漯等四大产业发展带集聚,通过“产业簇群化”发展,努力形成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1、地位:中西部增长极 ■半径500公里区域内,规模最大城市群 ■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 从全国城市体系的空间布局来看,在中西部地区,中原城市群是北京、武汉、济南、西安之间,半径500公里区域内,城市群体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较强、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与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及其他城市群发展相互呼应,并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并将成为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未来:人均GDP5000美元 ■2010年,生产总值要超过1万亿元 ■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要超过5000美元 “十一五”期间,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是: 郑州市的核心地位显著提升,9市具有基本明晰的功能和主导产业定位,整体合力增强; 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等四大产业带初具雏形,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企业; 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东连开封、西接洛阳、北通新乡、南达许昌的大“十”字形核心区,奠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完善,形成区域内任意两城市间两小时内通达的经济圈; 城市功能显著增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和谐城市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3、布局:城市定位分三级 ■中心城市郑州,副中心城市洛阳 ■支点城市为开封等7市 ■节点城市为巩义、偃师等 《规划纲要》对中原城市群中的每座城市,都给出了清晰的定位,将郑州定位为中心城市,洛阳为副中心城市,开封等7市为支点城市,巩义等作为节点城市,并努力将新郑等小城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

支点城市:《规划纲要》将开封、新乡、许昌、漯河、焦作、济源、平顶山定位为中原城市群东部、北部、南部、西北部、西南部重要的支点城市 节点城市:在郑州与洛阳、郑州与许昌之间县级城市中,选择人口规模大、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巩义、偃师、新郑、长葛等市(县),作为重要的节点城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考虑到中小城市在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布局中承担着承接产业转移、带动农村发展、吸引人口聚集、支撑城市网络体系的重要功能,“十一五”时期,在发展壮大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同时,还将加快中小城市和有产业支撑的小城镇的发展步伐,努力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旅游景区和面向农村、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人口密集区 力争新郑、新密、新安、伊川、辉县、长葛、禹州、舞钢8市(县)市区人口超过20万,进入中等城市行列2020年,力争登封、卫辉、汝州、长垣、孟津、沁阳、尉氏、孟州、宝丰等9个市(县)成为中等城市郑州,城市定位:河南省省会、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发展布局:中心城区(郑州市8区)组团+荥阳—上街组团+中牟组团+航空港组团+卫星城(巩义、登封、新郑、新密四市)。

由于在地形上呈现出“南沟北河”的基本特征,向东与开封空间距离较近,且为广阔原黄泛区,土地沙化,发展成本较低;向西通过高新技术开发区、上街区及连绵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与洛阳相连接,城镇和产业密集度较高 “十一五”时期,郑州市中心城区主要向东扩展,同时通过城区的部分产业转移拓展西部在区划上适时将中牟、荥阳撤市(县)建区,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其中,近期建设的重点是郑东新区2010年,郑州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00万;2020年超过4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00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