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与底栖生物学实验,2013,实验六 – 深圳海域常见浮游幼体观察,实验目的:认识深圳附近海域常见的浮游幼虫,部分为底栖物种,但其幼虫为浮游,形态特征与成体差异较大;已观察到的幼体种类:甲壳纲蔓足类,桡足类,软甲亚纲十足类,棘皮动物;有新的种类希望大家一起来发现!,一 甲壳纲桡足类幼体,桡足类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在样品中非常常见;无节幼体:体呈卵圆形,具有3对附肢和1个单眼一般分为6期,各期无节幼虫的区别在于个体大小、附肢刚毛数和尾刺数;桡足幼体:身体分前、后体部,基本上具备了成体的外形特征,所不同的是,身体较小,体节和胸足数较少一般可分为5期体节和胸足数随发育期而增多到了第5期桡足幼体基本上已出现雌雄区别,但尚未成熟桡足类桡足幼体:第一龄:体共6节,第3胸足的原基出现尾叉5对刚毛第二龄:7节,腹部1节胸足4对第三龄:8节,腹部2节第四龄:9节,腹部3节第五龄:10节,雄4节,雌3节二 甲壳纲蔓足类幼体,蔓足类主要为藤壶,成体为底栖,幼体包括无节幼体和腺介幼体,后者处于浮游与底栖的中间状态,存在的目的就是附着;无节幼体:身体(背甲)略呈三角形,前端两侧各具1棘突,体后端有1长的尾刺和2个小的腹突起。
身体背面前端具1单眼幼体具3对附肢;腺介幼虫期,身体被包于2瓣甲壳内,具有1对无柄复眼和6对胸肢甲壳纲十足目幼虫,十足目种类繁多,幼虫形态差异也很大,一般都经过无节幼体期,蚤状幼体期,有的有特别的如糠虾期,大眼幼体期等;按照成体种类,可将幼体分为长尾类(虾和龙虾等),歪(异)尾类(寄居蟹等)和短尾类(真蟹)三大类,其幼体形态各有不同三 十足目长尾类(虾)的幼体,虾的无节幼体与桡足类形态类似,身体不分节,一个单眼,三对附肢,尾部有成对的尾棘;蚤状幼体身体前部宽大,有头胸甲,腹部无附肢;糠虾幼体头胸部与腹部分节明显,附肢俱全,初具虾形,因形似糠虾而得名四 十足目异尾类蚤状幼虫,异尾类(寄居蟹)的蚤状幼虫比较容易识别,特征是背甲前后端均伸长,前端细长;异尾中的磁蟹蚤状幼体形态特别,背甲前后水平一致,前端如针;,五 十足目短尾类(真蟹)幼体,蚤状幼体;头胸部较发达,背甲有1根向上伸长的刺,其前端另有1根向下伸长的刺,腹部分节,且向背部弯曲;头部具1对复眼;无柄;大眼幼体:头胸部背腹扁,犹如成体;腹部分节,向后伸直; 一对很大的复眼,因此称大眼幼体,有柄六 棘皮动物幼虫,海星羽腕幼虫(bjpinnaria larva) :左右对称。
口位于腹面中央,肛门开口于后端,具有口前纤毛环和口后纤毛环,纤毛环在一定的部位向外突出而形成细长的腕 海参 耳状幼虫(auricularia larva) :这类幼虫的外形和海星纲的羽腕幼虫相似,所不同的是2个纤毛环没有完全分开,而且,各腕很短小六 棘皮动物幼虫,海蛇尾长腕幼虫:有四对细长口腕,外侧一对向两侧伸出,腕的排列使虫体形状与等边三角形相似;海胆长腕幼虫: 与蛇尾长腕幼虫相似,但有较多的口腕,较为粗短;,作业,根据观察到的幼虫绘制草图,至少要画三种不同类型的幼虫,各组同学互相协作共享发现; 简图经老师检查后带回,下节课上课前交实验报告迟交实验报告要扣分! 下次实验课为张老师的底栖生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