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省区名称的来源

wm****3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612.32KB
约8页
文档ID:47114089
我国省区名称的来源_第1页
1/8

我国省区名称的来一 源谭其骤王 天良邹逸麟. 郑宝一 恒胡菊兴’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省一级的有二十二个省、五个 自治区和三个直辖市,计三十个单位J丁.省制始于元代,自治区创建于19好年内蒙古地区大部分省和全部 自治区的名称都得名于建省建区之前在这里我们尽 可能追溯它们的得名之始,、解释它们的命名原意二十七个省和自治区的名称可分为三类:..一、以山川得名的十二个:河北河南湖南湖北浙江江西陕西山东山西黑龙江青海辽宁二、以城市得名的的七个:贵州吉林台湾福建甘肃安徽、 江苏,三、其他八个:云南:四川广东广西宁夏西藏新疆. 内蒙古;、、下面我们就依照这个次序一一叙述直辖市虽在行政级别上与省同级,它们的名称属于城市名,与属于政区名的省和自治区情况 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暂不把它们包括在本文范围之内河北省战国时齐的河北,指当时黄河以北的齐地,约当今河北景县、沧县一带汉唐时设有河北县,约当今山西苗城县地唐以当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为河北道,_ 这是河北作为大政区名称的开始宋代分为河北东、西二路,北尽 白沟河(故道在今大清河北)与辽的南京道接界金代又分河北东路南部置大名府 路,元代以河北地区直隶于中书省。

明供武初始建 北平行省,旋改称北平布政司一 永乐初罢布政司,以其地直隶京师,即称京师,亦称直隶,又称北直隶,以别于南京的南直隶清代始称直隶省1928年改名河北省省境于《禹贡》为冀州之域,故简称冀瓦解,各诸侯国随王徽内设县后 也纷纷建立县但是 由于它产生不久,. 还受分封制的严重影响,所以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统治组织机构及官僚制度,它只是在发展中还应该指 出,春秋时,_尽管郡也已经产生,但它并没有象战国以后那样与县有统隶关系,相反在当时县级政区比郡重要,一县长官的地位比郡长官高二《左传汽哀公二年》在记载赵简子与郑 国作战前和他的部下誓师时说f,“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到战国、秦时期县制才最后 形成,.并且出现了郡统辖县的二级行政区划 这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是我国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巨大转变时期 一.一”,、;.一123一河南省河南作为地区名,战国时用以指韩魏宋等国黄河以南地,约当今河南省西起黄河靖山之间东至商丘一带;秦汉时用以指首都北方的黄河 以南地,约当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包括前套和后套);南北朝时又用以指吐谷浑所据今青海省黄河以南一带战国时改称西周以来的洛邑王城为河南(故址在今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秦置河南县,始用河南作为政区名;汉初又改秦三川郡为河南郡。

河南县一直沿袭到金朝才并入洛阳河南郡一直沿袭到隋唐,一 唐开元中改为河南府,元改为河南路,. 明清仍为河南府,辖 有以洛阳为中心附近十几个县辛亥革命后废除《周礼·职方》、《尔雅释地》划分九州,都说“河南日豫州”,可见先秦地理学者已有一个大区域河南的概念唐分全国为十道,以当时黄河以南淮水以北地区为河南道,是为河南作为大政区名称的开始元时将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合建一省,称河南江北行省明初改划省区,河南省的辖区即大致相当于今省境,黄河以北、, 太行山以东 的怀庆、卫辉、’ 彰德三府由于是用河南兵力攻下的,距河南省会开封府不远,遂将此三府划归河南省管辖省境于《禹贡》为豫州之地,故简称豫’ :二: *.r月」湖南省湖北省唐安史乱后置湖南观察使,辖洞庭湖以南湘资二水流域七州之地,_湖南之名始此宋初以湖南地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以自湖以北至子荆山,西包沉遭二水流域之地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 “’、元明两代省二级只有湖广省,道一级仍有湖南、湖北之称‘”元代的湖广行省以辖有宋湖北(长江以南部分)、湖南、广西三路之地得名明代广西独立建省,湖广省辖境已改为相当于今湖南、湖北二省,不再辖有“广”地,但省名仍沿袭湖广之称不改。

清康熙三年’(公元1 6 6 4年)湖广省分为左右二布政使司,六年(公元1 667年),湖广左司改名湖北,右司改名湖南、沿袭至今卜“““’.清代分湖广为二省虽袭用了宋代湖南、. 湖北的旧称,但已不再以洞庭湖划分. 南北二省,分界线北移于洞庭湖,以北,;即今湖南、湖北匕省省界百‘.‘、湖南因有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湖北因清代省会武昌是隋以后 鄂州的治所,“故简称鄂·一. 二「. ”.-,.’.-{||月J 闷 . 门, ,.. ..明‘1勺i浙江省浙江这个名称至迟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指今夫的富春江、钱塘江,以新安江为它的上源据说是因为江流盘迥曲折而得名东汉后期分浙西之地为吴郡,浙东之地. 为 会稽郡,浙东浙西作为地区名始见记载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 58年)置浙江西道节度使,辖浙江以西’(长江以南)十州,置浙江东道节度使,’ 辖浙江以东八州,这是浙东浙西作为政区名之始北宋时合并为两浙路,南宋时又分为两浙东、西二路元初将南宋的浙东、浙西、江东三路合并为江浙行省‘(后来又将福建路并入)明初始将江浙行省中,原江东路和浙西路一部分(今安徽、江苏一长江以南部分和上海市). 直属南京,将原浙西路的其余部一124一分和浙东路合建为浙江省。

‘简称浙江西省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隋唐以前,是南北往来主要渡口的所在,习惯上称 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长江以北、淮水以南的地区为江西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江南道为江南东、西二道,前者简称江东道,后者简称江西道,江西始为政区的名称安史乱后置江南西道节度使,简称江西节度使,辖境即相 当今江西省宋改设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将都阳湖以东地区划归江南东路元 设江西行省,兼有宋江西、广东二路之地明江西省将广东地区割出,‘ 划入湖东地区,恢复唐 安史之乱以后的江西道辖境因有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陕西省陕指今河南陕县西南陕陌周成王时将王轰千里之地(西起径渭平原,东抵伊洛流域).以陕陌为界分为东西二部分,陕陌以东归周公治理,以西归召公治理,即所谓“周、召立公分陕而治甲后人因称陕陌以东地区为陕东,以西地区为陕西以陕西为政区名则开始于唐安史乱后设立的陕西节度使,但为期很短,范围亦小,仅领陕、唬、华三州之地,大体上 即今河南陕县以西、陕西华县以东一带地区宋置陕 西路,将今秦岭以北、陕陌以西的地区都包括在内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分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习惯上仍合称陕西二路。

金代 又分为京兆府、风翔、解延、庆原、临姚五路,仍合称陕西五路,但京兆府路的东界已不包括陕州,改为以撞关为界,此后所谓陕西实际上是关西元设陕西行中书省简称陕,又 因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亦称秦山东省山西省山东和山西原先都是地区名战国、秦汉时代的“山东”、“山西”与“关东”、“关西”同义山指蜻山,关指函谷关当时泛指蜻山、函谷关以东战 国时秦以外的六 国领土为山东或关东,称蜻山、函谷关以西的秦 国领土为山西或关西又;春秋时代的晋国和南北朝初期的北魏根据地在太行山以西,其时所谓山东又或专指太行山以东唐朝所谓山东一般指此义北宋建都开封,故在开封以东地区设置京东东、西 二路金代 沿袭宋制,但因建都中都(今北京市),开封已不是京都,因改京东东、西路为山东东、西路,辖境约相当今山东省及江苏淮北地区,这是 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元代改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属中书省明初改为山东省,沿袭至今省境在春秋时为鲁国地,故简称鲁唐时建都关中的长安,故称黄河以东、太行山 以西为河东,设置河东道元时建都今北京市,故又称太行山 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属中书省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 明初改置山西省,沿袭至今‘省境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黑龙江省黑龙江这个名称最早见于《辽史》,据说是因为江水色黑,蜿蜒如游龙,故名.。

清康熙十年(公元1日7 1年)在黑龙江沿岸筑黑龙江城(今爱辉具南缓挥旧城)作为防御沙俄东一125一侵的军事据点二十二年(公元16 83年)分原宁古塔将军的一部分辖地增设黑龙江将军,因驻在黑龙江城而得名,管辖松花江口以上的黑龙江流域当时黑龙江以北、大兴安岭以南都是我国的领土,黑龙江城在黑龙江将军辖区内地位适中,成为清政府统治这一地区的行政中心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黑龙江将军移驻墨尔一 根(今嫩江市),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又移驻齐齐哈尔将军的驻地虽 一再迁移,但是黑龙江将军的名称却一直未变到了清末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 907年)撤销黑龙江将军,改置黑龙江省青海省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古有西海、傅海、青海之名始见于《水经注》引阐姻(五世纪初期人)鲜水海、卑禾羌海、先零海等名称《十三州志》唐以后炙以青海为正 名,间或有称西海的,其它的名称就很少见了青海湖周围在汉魏时为羌族所据,以后 吐谷浑、吐蕃都曾占据这个地区十六世纪上半叶‘ (明正德、嘉靖年间)蒙古族曾二次入据青海地区清初,蒙古厄鲁特部自西北入据今青海北部,被称为青海厄鲁特,相当今青海省的北部雍正年间平定罗卜 藏丹津后,于西宁府、(时属甘肃省,洽今西宁市)置西宁办事大臣(因管辖青海地区,故习惯上又称青海办事大臣),管辖青海厄鲁特和居于今青海省南部的玉树四十九族土司。

辛亥革命以后,撤销西宁办事大臣,改设青海办事长官,191 5年改置甘边宁海镇守使,管理全部青海地区工926年又改置青海护 军使1只2 8年国 民党政府改建青海省,划甘肃省西宁等七县归属青海省,以西 宁为省治一辽宁省辽 河流域用“辽”字作为政区名起源很早战国秦汉魏晋时代就在辽河以东设置辽东郡,辽河以西设辽西郡辽金置辽 阳府,元置辽 阳行省,明置辽东都司,虽辖 境大 小不同,但都以辽河流域为中心清初设辽东将军康熙西年(公元工665年)改称奉天将军,这是因为辽河流域是清朝的发祥地,取“奉天 承运”之意光绪三十三年(公元工 907年)改奉天将军为奉天省,一直沿袭到北洋时代1929年国民党政府 因清朝已被推翻,不 当仍用“奉天”为名,乃取辽河 流域永久安宁之意,改名辽宁贵州4 省唐武德四年(公元62 1年)置矩州,沿袭至宋当地语音鱼模、脂微不分,故宋代记载也有把矩州写成贵州的元初(十三世纪后期)正式改名为贵州那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州,仅相当于中原地区的一个县,’ 贵州辖境只限于今贵阳市及其近郊州带不久(十四世纪初)改为贵州等处长官司,是八番顺元宣慰司的治所元末宣慰司改以治所所在的“贵州”二字为名。

宣慰司在元代是介乎省一级和路、府一级之间的一种政区,贵州宣慰司的辖境包括北起乌江,南抵盘江,西起毕节水城,东尽丹寨、三都,今二十多县之地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 3年)分湖广、四川、云南三布政司地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建省始此’ 因省会设在贵州宣慰司治所,故即以贵州为省名不过明代的省境远较今日为狭,今省境始定于清雍正七年(公元 1 72 9年)省境在唐代地属黔中道,因而简称黔6.卜夕一1 2 6一尹一_ 青林省·-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 67 3 年)在松花江沿岸建吉林乌拉城(令吉林市)吉林乌‘拉”为满语,吉林意即“沿, ,,乌拉是“大川”. 的意思,吉林乌拉就是“沿着松花江”的 城市简称吉林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将原驻今黑龙江省宁安县的宁古塔将军移驻至此,改称吉林将军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_将吉林将军辖区改建为吉 林 省简称吉J;、飞.,.二---自汉 至元,台湾被称为“夷洲”台湾‘省或“流求”:明代又称为“东番, ,或“北港欲十六世纪时始有’“大员,之称,本指今台南安平镇附近一带,‘, 是当地高山族部落名的译音进入十七世纪“大员”又改写成“台湾”;其时荷兰侵略者在该地所筑的热兰遮(ze el an dia )城,华人 即称之为台湾城。

166 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全岛后,一“台湾”所指扩大至包括当时郑氏统治中心今台南市一带清康熙二十二年(注68 3年)_平郑氏,次年,设台湾府于今合南市,全岛皆归统辖,’属福建省从此台湾一名所指地域也就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