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常见意象•草木类:1. 梅花一一最先开放,傲霜斗雪一一敢为人先,不畏权贵一一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 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 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 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 情操2. 兰一一清雅幽香,姿态优美一一追求淡泊一一君子隐士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 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一一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一一美好的前途,兰质 ——如兰一般的品质明代徐谓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 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3. 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一一正直谦虚,坚贞高洁一一隐士君子A. 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 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B. 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出,禅放花木深4. 菊花(黄花、东篱)一一临秋而开,颜色淡一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一一志士、君子A. 临秋而开一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一一志士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 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 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 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B. 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一一隐士例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一孟浩然《过故人庄》5. 草一一随事序而流转碧草连天一一触动忧思思念绵仑•一一表现离别羁旅之情《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
6. 落花一一花落春归一一伤春悲秋,青春易逝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7. 扬花(柳絮)一一飘忽不定一一离愁别绪一一游子思妇、好友相别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8. 杨柳(柳、杨)一一“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一一送别怀人;“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 象征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B“一上高楼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9. 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10. 梧桐一一遇秋先陨一一悲秋之情一一孤直失意者白居易《长恨歌》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孤寂哀愁•动物类11. 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 一一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一一壮士、游子、怀人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一一〈宋〉陆游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诗人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 的思念之情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 家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一一北宋晏殊《清平乐》这里是鸿雁传书12. 蝉——栖高饮——志行高洁——高洁之士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一一唐虞世南《蝉》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 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另外,因为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 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 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 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13. 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14. 杜鹃(杜宇、布谷、子规)一一叫声凄切一一悲凉凄清一一忧愁忧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 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 到夜郎西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 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 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 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唐李商隐也在《锦瑟》中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来抒写诗人内心极度的哀怨15. 酒——促人亢奋,引人抒,一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一一豪放洒脱,借酒浇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一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借酒表达了深厚的强烈的依依惜别之情16. 捣衣(捣练)---寒夜捣衣,寄予征人---战争停止,离妇思人---忧国忧民、征人离妇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气象地理类17. 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8. 流水一一流水不返,延绵不绝一一时光易逝,情谊绵仑•一一怀古思念、爱恨情长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五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19. 秋:秋一一万物凋零一一英雄美人迟暮一一英雄、美人秋一一满目苍凉 思乡怀人一一游子、思妇秋一一天高云淡 心胸壮阔一一壮士、良臣徐再思的《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秋日的意象来诉说离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借秋天描写开阔壮观之景20. 月:月有阴晴圆缺一一人有悲欢离合一一游子思妇月一一连接古今,连接异地一一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一一豪放洒脱者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