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四课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知识拓展】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及古代科技走向衰落的原因(1)特点:①从内容上看,实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采取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②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③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2)领先原因:①根本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②政府重视:统治阶级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发展予以重视及相关支持③技术交流: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频繁,古代科技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④主观因素: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个人努力和不懈探索3)衰落原因: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发展缺少足够的动力②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③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的加强,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人才归根到底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2.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地位表现成就地位天文学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书中的《石氏星表》测定了100多颗恒星的位置前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后者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水运浑象仪和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比西欧人早了1 000多年唐代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并制成了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最早实测子午线长度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了《授时历》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了300多年,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数学春秋时期已出现九九乘法口诀—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 000年之久医学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学的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东汉名医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编制了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东汉出现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专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代表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农学北朝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第一部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农业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系统的一部农学名著,深刻地阐述了因时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特别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对提高生产力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涉及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等12大类,全面总结了中国历代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尤其注意反映明代最新的技术成就。
书中还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灌溉工具和水利设施3.列表记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外传影响造纸术4世纪传到朝鲜,后又传到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后,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印刷术印刷术发明以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欧洲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指南针传入西欧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4.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1)经济根源: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其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了应有的土壤2)政治原因: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把大量知识分子引入了脱离实际生产、脱离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歧途,使近代科学在中国失去了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了科技自身的发展。
总之,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近代科技产生的最根本原因3)直接原因:科举考试制度使知识分子偏离自然科学研究,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中国科学技术只满足于对经验的总结,探讨技术上的应用,没有在科学理论上考究和深思,缺乏必要的科学实验中国古代学者形成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也阻碍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