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答题(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 )(共 5 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关于政党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答: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的利益,旨在执 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 其构成要素主要有: 1.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规则 2.一定的稳定的组织成员和领袖 3. 有代表本阶级、阶层或集团根本利益的政治纲领 4. 积极参与政治实践 2.简述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答:1.阶级条件主要体现为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在外部刺激下 被迫产生,分上层和中下层其中上层是大地主、大商人、官僚投资近代工业转化而来的, 上层是立宪政党的基础,主张君主立宪;中下层由手工作坊主、小企业主转化而来,是革 命政党的基础此外,华侨资产阶级大多出身贫寒,同封建联系较少,有很强的革命性 2.思想条件主要体现为资产阶级政党思想的传播 3.干部条件主要体现为知识分子群体的活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国内新式学堂的 广泛开办、出国留学生的大量增加,在中国出现了一个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 体” 。
3.简述国民党“党治”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 (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答:特征主要包括 1.国民党军队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号称“以党治国”的南京十年, 国民党军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以黄埔系作权力基础的蒋介石,由于统领党军,完全 控制了国民党,直接听命于蒋介石的中央军成了维系国民党及其政权存在的基本力量 2.国民党的秘密组织在强化国民党统治方面起了特殊作用国民党通过国民政府及各级政 权,竭力将其政治影响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公开的政府行政机构之外,直接听 命于蒋介石个人的国民党的秘密组织,在强化国民党统治方面起了特殊作用 3.三民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国民党维持其统治“合法性”的理论工具1927 年后,蒋介石对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了大幅度的修正,完全抛弃了使三民主义得以恢复活力的联俄、联共、 农工政策,破坏了三民主义作为一种动员型意识形态的完整性4.简述多党合作的必然性 (教材第六章第二节)答:包括 1.错综复杂的社会阶级结构是我国多党合作现象的物质基础 2.中国反动统治的专制化程度和政治发展任务的艰巨性,是中国党派合作的基本政治背景3.中共依靠自己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逐渐成为中国多党合作的主导力量,这是多党合 作的政治基础 试题编号: 试题类型:简答题 标准答案:*** 试题难度:一般 试题解析:*** 考生答案:包括 1.错综复杂的社会阶级结构是我国多党合作现象的物质基础 2.中国反动统治的专制化程度和政治发展任务的艰巨性,是中国党派合作的基本政治背景 3.中共依靠自己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逐渐成为中国多党合作的主导力量,这是多党合 作的政治基础 考生得分:*** 是否评分:未评分 评价描述:*** 5.简述协商式政党政治的优、缺点。
(教材第八章第二节)优点在于:1. 既能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民主权利,又能保证占少数地位人的民主权利,具有 兼顾性2. 能保证在社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平稳的过渡性 缺点在于:1.协商容易导致个人专制建国初期我国就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协商制 度在操作过程中表现为民主集中制,但由于法制不健全,导致了最高领导人个人说了算 2.协商的过程容易流于形式协商的内容最后要经过集中的确认,即领导人的讨论,这自 然会影响到协商过程中的人们关注程度人们往往会将这种协商看成是无关紧要的,而不 提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3.多党合作的不成熟性中国协商政治的动力,不是来自于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竞争, 而是来自于执政党对协商的重视与参政党对协商的积极参与宪法保障了多党合作制度的 长期存在与发展,但由于缺乏法律的明确规范,又由于规范多党合作的执政党及政协规章 在约束力方面不如法律,因此,我国多党合作的制度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试题编号: 试题类型:简答题 标准答案:*** 试题难度:一般 试题解析:*** 考生答案:优点在于:1. 既能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民主权利,又能保证占少数地位人的民主 权利,具有兼顾性2. 能保证在社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平稳的过渡性 缺点在于:1.协商容易导致个人专制。
建国初期我国就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协商制 度在操作过程中表现为民主集中制,但由于法制不健全,导致了最高领导人个人说了算 2.协商的过程容易流于形式协商的内容最后要经过集中的确认,即领导人的讨论,这自 然会影响到协商过程中的人们关注程度人们往往会将这种协商看成是无关紧要的,而不 提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3.多党合作的不成熟性中国协商政治的动力,不是来自于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竞争, 而是来自于执政党对协商的重视与参政党对协商的积极参与宪法保障了多党合作制度的 长期存在与发展,但由于缺乏法律的明确规范,又由于规范多党合作的执政党及政协规章在约束力方面不如法律,因此,我国多党合作的制度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考生得分:*** 是否评分:未评分 评价描述:*** 二、论述题(共 5 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 6.请从“作为革命党与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区别”这一角度分析共产党的转型 (教材 第二章第二节)(1)从政治统治方式来看作为革命党,共产党主要依靠暴力手段来夺取政权和巩固新生 的政权而作为政权巩固后的执政党,同意的手段对于共产党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 (2)从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来看。
就权力分配格局而言,革命党属于高度集权和直接领导 为主的政党,执政党则强调适度分权和间接领导 (3)从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来看无产阶级政党奉行的是民主集中的组织原则但在执行 民主集中制的侧重点方面,革命党和执政党却有着重大的差别革命党在对敌斗争的严酷 条件下,难以实行充分的党内民主,同时为了革命斗争的胜利,必须强调铁的纪律和高度 的服从以及必要的保密而执政党具备了实行党内民主的条件,在坚持党的纪律保障党的 意志的集中统一的同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发展党内民主上来 (4)从战略策略或政策方略来看革命党的战略策略立足于阶级斗争,强调分清革命的依 靠力量、同盟力量和革命的对象,并据此制定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执政党治国的政策方略 则要立足于社会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和谐与合作,具有最大程度的包容性 (5)从活动方式来看不习惯于遵守法律法规,不习惯于尊重国家政权,追求高度的行动 自由和活动的高度保密性,强调决策效率而忽视决策程序,成为长期从事地下活动和革命 斗争的政党带有惯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执政党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并 模范地遵守法律 (6)从对党员要求来看革命党对党员个人的要求,重点是对党的忠诚和革命的理想信念, 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很少。
执政党要执政治国,对党员队伍构成和党员素质的要求均不同 于革命党 试题编号: 试题类型:问答题 标准答案:*** 试题难度:一般 试题解析:*** 考生答案:(1)从政治统治方式来看作为革命党,共产党主要依靠暴力手段来夺取政权 和巩固新生的政权而作为政权巩固后的执政党,同意的手段对于共产党来说就显得格外 重要 (2)从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来看就权力分配格局而言,革命党属于高度集权和直接领导 为主的政党,执政党则强调适度分权和间接领导 (3)从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来看无产阶级政党奉行的是民主集中的组织原则但在执行 民主集中制的侧重点方面,革命党和执政党却有着重大的差别革命党在对敌斗争的严酷 条件下,难以实行充分的党内民主,同时为了革命斗争的胜利,必须强调铁的纪律和高度 的服从以及必要的保密而执政党具备了实行党内民主的条件,在坚持党的纪律保障党的 意志的集中统一的同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发展党内民主上来 (4)从战略策略或政策方略来看革命党的战略策略立足于阶级斗争,强调分清革命的依 靠力量、同盟力量和革命的对象,并据此制定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执政党治国的政策方略则要立足于社会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和谐与合作,具有最大程度的包容性。
(5)从活动方式来看不习惯于遵守法律法规,不习惯于尊重国家政权,追求高度的行动 自由和活动的高度保密性,强调决策效率而忽视决策程序,成为长期从事地下活动和革命 斗争的政党带有惯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执政党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并 模范地遵守法律 (6)从对党员要求来看革命党对党员个人的要求,重点是对党的忠诚和革命的理想信念, 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很少执政党要执政治国,对党员队伍构成和党员素质的要求均不同 于革命党 考生得分:*** 是否评分:未评分 评价描述:*** 7.试析民初竞争性政党政治局面出现的社会基础有哪些?(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民国初年竞争性政党政治局面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1.从思想背景上看,它是西方政治价值观念体系,尤其是西方竞争性政党观念模式的产物 伴随着虔诚学习西方的历程,以竞争为本位的西方近代政治价值观念体系大量传入中国, 对各阶层有识之士产生了巨大影响 2.从政治环境上看,它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进步力量争取民主,制约袁世凯专制政治的 一种现实选择各大党派主张进行竞争性政党政治,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夺取或至少是为了 与袁世凯分享政权,以促进民主化的进程。
3.各党派之间歧异的政治背景和复杂的历史关系,是民国初年竞争性政党关系形成的又一 重要原因具体政治背景的不同,使得各政党在政治目标的实施手段方面,相应作出了不 同的选择另外,20 世纪初年各政党派别关系上的历史阴影,进一步加剧了各政党之间的 政治差异,使其表面化为相互之间的公开竞争状态 试题编号: 试题类型:问答题 标准答案:*** 试题难度:一般 试题解析:*** 考生答案:民国初年竞争性政党政治局面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并不是一种偶然 的现象 1.从思想背景上看,它是西方政治价值观念体系,尤其是西方竞争性政党观念模式的产物 伴随着虔诚学习西方的历程,以竞争为本位的西方近代政治价值观念体系大量传入中国, 对各阶层有识之士产生了巨大影响 2.从政治环境上看,它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进步力量争取民主,制约袁世凯专制政治的 一种现实选择各大党派主张进行竞争性政党政治,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夺取或至少是为了 与袁世凯分享政权,以促进民主化的进程 3.各党派之间歧异的政治背景和复杂的历史关系,是民国初年竞争性政党关系形成的又一 重要原因具体政治背景的不同,使得各政党在政治目标的实施手段方面,相应作出了不 同的选择。
另外,20 世纪初年各政党派别关系上的历史阴影,进一步加剧了各政党之间的 政治差异,使其表面化为相互之间的公开竞争状态 考生得分:*** 是否评分:未评分 评价描述:***8.试析“一党独大型”体制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材第五章第三节)特征主要有: 1.法律上允许多党合法存在且各党在政治上地位平等,故本质上是一种民主政治 2.各政党能力在现实中不平等,有一个明显居于绝对优势地位的政党,在政治生活中发挥 主导性作用 3.主导性政党内部派系斗争合法 形成原因主要包括 1.这类国家均以专制主义为特征的政治文化(专制主义传统) ,强调国家主义、国家崇拜, 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借鉴有移植倾向由于原来的专制主义传统与西方民主相冲突,最终妥 协 2.利益之争这些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和私有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利益 集团,这些集团在政治上寻求靠山,故党内形成各种派别,是利益集团斗争的产物 3.地域之争这些国家相对较大,人多,每个利益集团的人数都相对较多如印度的地区 政党一般都是代表某一邦的地方利益或者是某一特殊种族、宗教或种姓集团的利益,因此 在地方上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国大党内部斗争体现了地区利益差别。
试题编号: 试题类型:问答题 标准答案:*** 试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