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修建三峡大坝所涉及的地质问题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3.50KB
约31页
文档ID:548542487
修建三峡大坝所涉及的地质问题_第1页
1/31

修建三峡大坝所涉及的地质问题   一、选址   1、美人沱花岗岩坝区的10个坝段,地质构造背景、岩性条件基本相似,地质条件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河谷地貌和岩石表面风化深度两个方面,大体分为两种类型,经比较,一类选择了中等宽河谷的太平溪坝段为代表,另一类选择了宽河谷的三斗坪坝段为代表前者适合于布置地下厂房,工程防护条件较好;后者适合于布置坝后式厂房,施工场地开阔这两个坝段均具备兴建混凝土高坝的地质条件    2、为火成岩--闪云斜长花岗岩(以下简称花岗岩),三斗坪坝址就位于这一江段,是适于建设混凝土高坝的坝址往上游看,上游的白帝城至庙河,长141千米,为变质岩、砂岩、石灰岩;下游的莲沱至南津关,长20千米,为岩溶发育的石灰岩,均很难选出好的坝址如果再放大到南津关到重庆,长658千米,也只有这31千米是地壳深处喷发出来的花岗岩 3、坝址的花岗岩,岩性均一,岩体完整,力学强度高,饱和抗压强度达100兆帕,相当于一万米的水柱压力;坝址区有两组断层(地质学上也叫断裂构造),规模均不大,倾角多在60°以上,且胶结良好这也是很难得的,因为国内外高坝坝址中,大多都有1条或数条规模较大的断层,而且断层之间大多夹有破碎带甚至像硬粘泥一样的泥化夹层。

  4、岩体透水性微弱,单位吸水量一般小于0.01升/分,即在1分钟内、1米水头下、1米孔段长度范围内的透水量一般小于0.01升这在国内外的高坝坝址中也是很少见的大多是虽然总体上透水性微弱,但局部地段透水性较强,需要进行特别的防渗处理 5、坝址位于前震旦纪多期岩浆活动形成的结晶基底的黄陵背斜核部从区域地质背景及新构造运动特征分析,黄陵结晶基底区无活动性断裂及孕育中强震的发震构造,是一个稳定性较高的刚性地块 二、地质灾害  1、泥石流  其中在2021年7月15日晚12点,一场突降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将长江三峡左畔的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掀翻了天”:集镇的农贸市场被泥石流整体掩埋;一幢5层楼房的1-3层被淤泥填满;大街上到处“飘”着冰箱、洗衣机,据统计,此次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663万余元,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2、崩塌、滑坡与危岩体   整个三峡库区移民区共有崩塌、滑坡与危岩体2490处,其中有千将坪滑坡千将坪滑坡是135米蓄水后发生的,造成了13人死亡,11人失踪,19人受伤以及5736万元以上的经济损失 3、水土流失 在库区移民迁建过程中大量土石方开挖,造成大面积地表岩土体裸露以及人工弃渣无序倒放,致使长江沿岸水土流失的局面更加严峻。

[文档标题] 4、浸没    位于高程180到184米,长江边上的重庆市江北区洛碛镇以及拟围堤土开发、位于高程165到180米长江一级支流的开县河谷冲洪积平坝地区以及兴山县新址古夫镇部分地段是三峡库区重点浸没地区   5、塌岸  在1999年8月28日下午4点30分巫峡镇聚鹤街、登龙街一带产生了长约330米,向城区宽160米,面积53000平方米,体积53万立方米滑坡变形,造成巨大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蓄水135米后,出现了云阳新县城等局部岸坡的塌岸事件 6、诱发地震  三峡工程开始修建的2021年起,当地地震频发,2021年5次、2021年2次、2021年2次、2021年蓄水开始后秭归地震增致18次,2021年5次、2021年3次、2021年5次、2021年12次、2021年9次国外大坝修建起来之后也诱发过地震,大坝越高,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越大   除了以上还有人工高边坡的变形与破坏,地基不均匀沉陷,膨胀土以及岩溶洞穴和矿坑的塌陷问题等   第二篇:三峡大坝的工程地质问题三峡大坝的工程地质问题    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三峡工程大坝总长2309.47m,由河床泄洪坝段及其左右两侧厂房坝段和两岸非溢流坝段等组成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21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三峡大坝的坝体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为183m基础最大压应力达5mpa,要求基岩坚硬完整,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大坝下游水深达60~70m,因而要求对坝基有可靠的防渗降压措施,确保大坝稳定安全为经济合理地做好坝基处理设计,先后开展了大量的地勘和科学试验工作,查明了工程地质问题,验证了设计方案及参数,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三峡大坝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一、工程地质条件   大坝基岩为震旦纪闪云斜长花岗岩,中间含多种岩脉,岩脉多与围岩紧密接触,基岩较为均一完整,力学强度高基岩中的断层以陡中倾角斜穿坝基的nnw、nne组为主,规模较大,呈压扭性,构造岩一般胶结良好,空间展布具疏密相间的等距性,    主要有:两岸f 23、f9,河床f 7、f  4、f410~f413等;其次为陡中倾角的ne~nee组,规模相对较小,具有张扭性,构造岩一般胶结较差,少数呈松软状,风化强烈,主要有:左岸f215等;缓倾角断层少见。

裂隙走向与断层近一致,亦以陡中倾角的nnw、nne组为主,多显压扭性;nne、nww组次之,多具张扭性;裂隙多闭合,长度一般2~5m,少数10~20m;缓倾角裂隙不发育,多集中分布于左岸f7附近及f7和f23之间岩体自上而下分为全、强、弱、微四个风化带,全强风化带平均厚15~30m,弱风化带平均厚9~10m岩体有沿陡倾角断裂构造面,局部加剧风化的特征,风化深度一般至微风化顶板以下10~30m基岩透水性微弱,70%~97%的压水试验段属微、极微透水,相对不透水岩体顶板一般在微风化岩体顶板以下30~50m地质缺陷部位,基岩透水性相对较强受岩体结构控制,基岩具有水流入渗迅速而疏干导排缓慢的特点  二、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基岩深层抗滑稳定问题三峡工程绝大多数坝段不存在浅层和深层抗滑稳定问题但左岸厂房1~5号坝段及升船机上闸首部位,由于结构需要基础后方形成高陡开挖坡面,岩体中又存在不利的缓倾角长大结构面,有可能与其它结构面组合,构成影响坝基抗滑稳定的不利条件   2.基岩不均匀变形问题:河床建基面下局部存在15~20m厚的卸荷岩体,表现裂隙张开,风化严重,透水性较强;此外f    9、f 7、f23等断层、中堡花岗岩脉及局部顺断裂风化带,规模较大,构造岩强度较低。

受坝体荷载作用,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变形 3.坝基渗流问题虽然大部分的微新岩体单位吸水量小于1lu,但坝基中存在贯穿上下游的断裂构造带,特别是ne~nee向断裂及缓倾角裂隙发育带,对基础防渗不利   三峡大坝1~5号坝段    三峡大坝1~5号坝段位于左岸山体及临江斜坡部位建基岩体为微新闪云斜长花岗岩,岩体坚硬、完整,岩性均一,力学强度高,完全满足大坝建基岩体的质量要求但坝址区历经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坝基岩体被许多断层及裂隙切割其中构造裂隙以陡倾角(大于60°)为主局部地段也有缓倾角裂隙及断层发育左区1~5号坝段为缓倾角裂隙相对发育区,该坝段建基岩体内发育有走向10°~30°倾向se倾角20°~30°(倾向下游偏左岸)的缓倾角裂隙,还有少量的倾向下游的中倾角裂隙发育该坝段坝后布置坝后式厂房,大坝建基高程85~90m,最低建基高程为22.2m,致使坝后形成坡度约54°,临时坡高67.8m,永久坡高39.0m的高陡边坡上述因素构成了1~5号坝段深层滑动的边界条件 为查清1~5号坝段缓倾角结构面的性状及空间展布特征进行的勘探工作包括大量的地表地质调查;在左岸坝段进行了不同高程的两层平硐勘探。

大量的大、小口径钻孔勘探等29个钻孔的特殊补充勘探等补充勘探线间距约为一个坝段宽度(约40m),同一勘探线内钻孔间距约20m;采用了先进的钻孔技术,岩芯获得率为100%对钻孔进行彩电录象,获取孔内岩体结构面构造及其性状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结构面性状及其长度的统计规律、已开挖面揭露的地质条件、资深地质师的判断、钻孔的布置等综合分析确定结构面的性状及其展布经过这些勘探工作,已基本确定了1~5号坝段坝基岩体内结构面的性状、展布及深层滑动的边界条件   缓倾角结构面性状及展布规律   控制坝基滑动的长大缓倾角结构面(长度大于10m者)均为硬性结构面,其充填物多为绿帘石及长英质等坚硬物质,无泥质或较软物质充填长大缓倾角结构面大多数为平直稍粗面和粗糙面,平直光滑面仅占3.8%结构面在走向和倾向方向大多被陡倾角面切错,切错距一般3~10cm,其优势产状为走向28°(与坝轴线交角15.5°,坝轴线为43.5°),倾向118°倾角25°~27°缓倾角结构面倾角小于15°的极少缓倾角结构面(裂隙)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一致性3号坝段缓倾角结构面最为发育根据23个特殊勘探钻孔的统计资料分析,3号坝段长大缓倾角结构面平均垂直线密度达0.121条/m,相邻的2号及4号坝段坝基则仅为0.071~0.078条/m。

即使是3号坝段,不同的钻孔及相同钻孔的不同孔段亦有显著差别    第三篇:修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分析修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摘要:三峡大坝2021年5月全线建成,全长2309米,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海拔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峡大坝的修建不仅震惊了中国,更震惊了世界真正实现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计划中的“高峡出平湖”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给中国带来了各种益处,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危害本文分析了修建三峡大坝所带来的主要益处和危害关键词:三峡大坝;修建;利与弊   1、引言 每当人们提到三峡,作为宜昌人的我心中就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因为宜昌就是我的故乡,我见证了三峡大坝修建的全过程众所周知,三峡大坝的修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时许多人指出由此引发的危害也不胜枚举那么三峡大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工程呢就让我们来探索一番吧 首先不得不简单地介绍一下三峡工程三峡工程的全名叫做“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顾名思义,三峡工程是一项减免水害、以水兴利(水力发电、水运、灌溉、供水等)的工程。

因此,它也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三峡工程以其规模之大、水电站装机容量之多、综合效益之显著堪称为世界级巨型工程,它又是一项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举足轻重的工程三峡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75年在这漫长的梦想、企盼、争论、等待相互交织的岁月里,三峡工程载浮载沉,几起几落,最终付诸实施其实早在1919年,孙中山就在上海创办了《建设》杂志,对改良长江上游水路作出过一些设想,这大概是三峡工程最早的构想   2、修建三峡大坝之利 三峡大坝的修建利弊参半,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三峡大坝的修建带来了哪些益处:   第一,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长江处古洪水灾区,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