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和常考点》

ali****a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KB
约10页
文档ID:264892309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和常考点》_第1页
1/10

绪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中共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不仅包含由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并由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有联系中国社会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3、三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及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剖析;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中最核心的内容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集中概括5、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批判地吸收、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6、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1845《关于费尔巴哈的批判》,1844-1846《德意志意识形态》公开问世:1847《哲学的贫困》,1848《共产党宣言》问世的意义: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时代问题提供了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最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②具有革命性,彻底的批判性;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人民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③科学性与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8.马克思主义的四个基本特征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哲学是什么: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表述、内容)表述: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①意识和物质,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列宁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唯物主义的出发点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②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6、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7、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8、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意识的本质是指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9、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另一方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0、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1、普遍联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等特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1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实质说明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第二,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在社会领域里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是: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又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也就是要做到“异中有同,同中有异”14、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意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有三种情形: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不同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第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1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②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第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依据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17、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另一方面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收缩或扩张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又要有脚踏实地和埋头苦干的精神18、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意义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和方法第二,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第三,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待一切外国的东西,也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19、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其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总的趋势和总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把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就能使我们同循环论和直线论划清界限第二,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就能使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对实践起阻碍作用2、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主要表现在它们在内容、形式和特点上各不相同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掌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理论上是反对哲学史上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中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武器4、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就是毛泽东从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角度概括总结出的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掌握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这一规律要求我们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二,这一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5、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6、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是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具体表现在它们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②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③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掌握真理的绝对性的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这一原理是批判形而上学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武器第二,这一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即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和创新的统一7、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第二,真理和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第三,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第四,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掌握真理和谬误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就是真理发展的规律第二,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就必须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树立终生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准备随时为真理而献身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第一,从真理的本性看,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