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汉字的演变与发展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5KB
约2页
文档ID:515430949
论汉字的演变与发展_第1页
1/2

论汉字的演变与发展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在当今社会, 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 它的演化史实际上也蕴含了整个华夏民族的文 明发展史 随着我国的发展, 以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建立,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学习中 国的文化, 而正是有了汉字这座文明的桥梁, 才使得我们的民族文化愈来愈广泛地向全世界 传播,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从历史的角度看,从古文字到现行汉字,无论是字体还是构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 么,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汉字是怎样变化发展起来的呢?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又有过怎样的演 变呢?而它的演变与发展的前景又如何呢?下面我们来一起解读汉字的正式文字自甲骨文开始,于是人们习惯于按书体的不同,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归纳 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 的模式 而实际上这种模式只是粗略大概的描写了 汉字古往今来的形体变化, 它既不能完全反应汉字演变的原因和动力, 也并不符合汉字演变 的实际过程因此,对汉字发展演变的原因和过程作进一步的探讨,也是很有必要的开头提到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那么它也必然会受到人们生活实 践的影响和制约, 汉字的发展与演变必然也是与人们的生活实践的发展相适应的。

汉字的发 展演变正是这一现状的反应, 集中表现在汉字功能的发展演变上 换句话说, 人们在生活中 认知的深化和认知方式的改变制约着作为符号工具的汉字的发展演变 汉字作为适应人们生 活实践的需要, 其认知功能发生变化之后, 必然通过形体构造的演变来体现 同时, 形体构 造的演变又以功能的变化为基础 于是, 从深层次上说, 认知实践的需要要求汉字的功能必 须发生变化, 汉字功能的变化又必然会要求汉字的形体与之相适应, 这就是汉字发展演变的 真正原因例如“水”的演变过程 “水”字是标识符号,甲骨文写作“ 0'象形字,象河流之形当“水”作为类化符号或区别符号使用时,由于功能发生了变化,字形也随之发生变 化,如“江,流,湿”等, “水”字也变成“ 0”,失去了原形中国文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从甲骨文到今天人们普遍使用的简体楷书,汉字的形体结 构和体态都发生过多次变化,尤其是体态方面的变化更为突出,形成了多种字体 《说文解 字》中说:“以迤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在各种出现的字体中,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是有代表性的正式通用的字体由此,汉字 的发展,大致可分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

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 已基本定型分阶段来说, 首先甲骨文是上古时期的古人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 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 “记事辞” 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 会意的造字原则, 形声字只占 20% 其文字有刀刻的, 有的填满朱砂, 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 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 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 示了更古的文字风貌, 金文填实的写法, 使其形象生动逼真, 浑厚自然 然而金文到西周后 期及春秋时期,在形体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最显著的是线条化和平直化篆书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 世称 "籀文" 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 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小篆又名秦篆, 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 由大篆简化 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 旁也作了改换归并 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 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 其在中国文字史上 具有极重大的意义。

隶书起源于秦代而通行于汉代, 有秦隶和汉隶之分 汉字从篆书转变为隶书, 叫做 “隶 变”,也叫“隶定”,是汉字字体演变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可以把隶书看作是古文字与 今文字的分水岭 它把篆书圆转的曲线便成了方折的笔画, 使汉字的形体变的平直方正, 并 大量改造与简化汉字的形体,从此,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失了楷书又叫真书、正书,是从今隶进一步平直化、方块化而来,形成于汉末魏初,并且 一直沿用至今 楷书的结构与隶书基本相同, 只有少数地方有些变化 与隶书的区别主要在 于笔上,楷书笔画平直,没有隶书的波势和燕尾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3000 多年来,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形体变化的总趋势是在表 意明确的前提下由繁难到简便易写, 在这个过程中, 她的象形性逐渐减弱, 符号化逐渐增强, 重复多余的部分被删去 但是, 在汉字演变的各阶段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在从古文字演变为 隶书的过程中,字符的写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绝大多数变成了完全丧失象形意味的, 由点、横、撇、捺等笔画组成的符号,那些无规则的线条变成了有规则的笔画另一方面, 隶变以后汉字的演变, 主要表现在字形方面 楷书把隶书的波势挑法变得平稳, 把隶书的慢 弯变成了硬勾。

从汉字的发展演变的原因出发, 我们不难发现, 汉字的发展演变有四种基本类型也是四 种发展演变的方法 即汉字的方块化, 表意方式的演变, 构造方法的变换以及汉字本身的简 化汉字的方块化很明显的反映了今文字同古文字的区别 最早的汉字来源于人们生活中所 见所闻的图画,因此具有图画性和写实性特征,具有线条上的“随体诘诎”的特点而今天 的汉字主要有八种笔画搭配组成, 这些横平竖直的有规则的笔画, 恰恰构成了方块字形, 也 就是人们所说的方块字, 与古文字那种不规则的字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就是汉字方块化 的一种过程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表音文字, 如英语;一类是表意文字 而 汉语则是通过记录语素、词等形成表意体系的文字然而,自古至今,汉字虽然表意,但古 今汉字表意的方式则有所不同 古文字表意的方式是象形, 最早的甲骨文则是很典型的代表, 通过用线条对某些事物的形状或轮廓进行大致的勾勒, 来表达其意义; 而现行汉字则是通过 符号表意,随着一些独体字的偏旁化,符号表意的趋势就更明显了汉字的构造方法,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然而汉字构造的演变, 实际上包括造字材料和造字方法两个方面。

造字材料是针对于具有某 种功能的汉字的偏旁而言的, 也即是上文提到的汉字的偏旁化 但是, 在大多数情况下, 造 字材料的变化也意味着造字方法的演变例如“年” ,在甲骨文中从“禾” ,从“人”,是个 会意字而发展到小篆时,造字材料发生了变化, “人”变成了“千” ,与此同时,造字方法 也发生了变化,由从“禾,人”的会意字变成了从“禾,千”的形声字自建国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汉字的简化工作,在汉字的简化方面也去得了可喜的成就 通过对一些繁琐的字形进行部分省略, 部分改变, 整字换符, 以达到简化的目的 汉字简化 固然是为了求简,但不是无原则的一味求简,它也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例如, 1977 年发 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就是失败的 因此, 汉字的简化应从汉字字形同汉语和认知实 践之间的关系出发人们常说:篆书如圈,隶书如蚕,楷书如站,行书如走,草书如跑这形象的说明了汉 字字体的特点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字中的一种, 也是在这些最古老的文字中, 至今仍然 在使用的唯一的一种自 3300 年前的甲骨文字,一直到现在的现行汉字,尽管在形体上、 读音上、 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现行汉字和古代 汉字是一脉相承的,它是在古代汉字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汉字是人类文明, 尤其是华夏文明中的奇葩, 我们深信,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 一种用语言,随着其自身的不短断演变与发展,将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