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张謇 家诫

206****92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8MB
约15页
文档ID:43007678
张謇 家诫_第1页
1/15

张謇 家诫家诫张謇《家诫》民国十年(1921 年),69 岁的张謇渐渐感到暮年临近,迫切希望唯一的儿子张孝若能够尽快成才并继承家业,因而辑取了古人的家训书于石碑之上,以此来告诫子孙《家诫》石碑上的序言为张謇所写,另外选取了从西汉到宋代七位名人的诫子语录,内容概及立志修身,具体到读书交友、谨言慎行等张謇遴选刘向、诸葛亮、王修、颜之推、柳玭、胡安国、朱熹等 7 位古人的教子格言作为张氏《家诫》,这与他的育人理念、家事家境密切相关张謇辑取西汉著名经学家刘向的名言,以此告诫儿子得志时不要骄傲,保持清醒,居安思危,持盈保泰;张謇把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言作为家诫,期望后世子孙能够宁静反省,修养自身;张謇用魏时王修的警言,告诫子孙说话要经过思考才出口,行事要经过周密考察才能做,说话做事都要合情合理;张謇“积财千万,无过读书”的家训,则是希望张氏后人懂得读书最为重要的道理;张謇引用朱熹的教子格言希望子孙在交友、做人和勤学等方面惟善是取1921 年,张謇亲笔题写并请人镌刻《家诫》石碑当年放在家庙东奥山庄的倚锦楼前,因此又取名“倚锦楼石屏铭”在家诫屏的背面,题写了买山得石、撰写家诫的经过张謇的《家诫》对张氏子孙后代产生的影响长久而深远。

张氏后人没有辜负先人的遗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张謇的《家诫》在生养他的故里更是传承流芳,绵延年年戒骄篇《家诫》我之爱子孙,犹之古人也爱之而欲勉之,以进德而继业,亦犹古人也与其述已意,毋宁述古人乃掇古诫子语①,书庭之屏,俾出入寓目而加省②若先世言行之足资师法者,自有述训在③注释】①掇(duō):摘取②俾(bǐ):使得省(xǐng):检查③述训:追述惜训释义】我爱护儿孙,和古人一样我爱他们,而且要劝勉他们,以使他们品德精进,能够继承家业,这也和古人一样与其表述我的心意,不如转述古人的教诲,于是,我摘取古人诫子语录,刻写在庭中的石屏上,使子孙后人进出能方便看到,进而加以反省如果先辈的言行足以用来学习效法,自然有很多流传下来的训诫可以追述戒骄篇“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董生有云:吊者在门①,贺者在闾②,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汉 刘向【注释】①吊: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②闾(lǘ):指人聚居处释义】过去董生说过:如果家中有人前来吊唁﹑慰问,其后自然就会有人前来庆贺这说的是,如果家中有值得忧虑的事,就会小心谨慎地做人做事;小心谨慎地做人做事,一定会有善行和功德,这样的话,幸福就会来到。

董生又说过:如果家中有人前来庆贺,其后自然就会有人前来吊唁﹑慰问这说的是,如果家中有福享受,就会变得骄纵﹑奢侈;骄纵﹑奢侈就会招来灾祸,这样的话,吊唁﹑慰问的人就会随着而来修身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①,险躁则不能治性②——诸葛亮【注释】①慆慢(tāo màn):怠慢;怠惰 ②险躁:轻薄浮躁释义】君子追求德行,要做到用宁静的心来修炼性情,用恭俭的心来涵养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白志向,不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学习需要心静,才识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识,不明确志向,就不能成就学识消极怠慢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治性情求实篇 “言思乃出,行详乃动”言思乃出,行详乃动,皆用情实道理,违斯败矣——魏 王修【释义】思考成熟了,才可以说出来,行动考虑周密了,才可以实施一切都要按照实际情况,符合道理做事,违背了这样的原则,就会招致失败劝学篇“积财千万,无过读书”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尚为人师若能保书,终不为小人谚曰: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隋 颜之推【释义】世代地位低下,懂得读《论语》、《孝经》的人,还能成为人家的老师。

富贵子弟如果能坚持读书学习,最终也不会沦为地位低下的人谚语讲得好:积累万贯家私,不如坚持读书学习家篇“门高,则骄心易生;族盛,则为人所妒”凡门地高,可畏不可恃立身行已,一事有失,则得罪重于他人门高,则骄心易生;族盛,则为人所妒懿行实才,人未信之少有疵累①,人皆摈②之——唐 柳玭【注释】①疵累:缺点或过失②摈:排除,抛弃释义】身处高贵门第,应该保持敬畏之心,不能只有依赖之想为人处世,如果稍有闪失,就会得罪他人门第高贵,就会容易滋生骄纵之心;家族兴盛,就会招人妒恨德美才高,人们也未必相信稍有过失,人们则会很快摒弃立德篇“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行己以端庄清静见操执,临事以明敏果断辨是非——宋 胡安国【释义】忠实诚信是人立身的根本,端庄清静是人行事的操守,明白﹑敏捷﹑果断﹑是非分明是人处理事情的品质勤俭篇“勿妄与人接,只是勤俭”勿妄与人接,只是勤俭循之而上,有无限好事吾不敢言,而窃为汝愿之及之而下,有无限不好事吾不欲言,而未免为汝忧之——朱熹【释义】不要总是想着与人交接,重要的是勤劳俭朴循着这条路往上走,就会有无限的好事我不愿意说透,但我在心里为你祝愿如果反其道而往下走,就会有无限的不好的事情。

我不想说出来,但却不能不为你担忧采访札记:张謇的爱与严在中国历代 500 多名状元中,张謇是第一位下海经商的,他把“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深深融入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的伟大实践,成就了中国近代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令国人所敬仰他撰写的《家诫》一直随着张謇家族代代相传,不仅彰显了润泽后人的强大影响力,更是成为了当代“真善美”教育的生动教材走进座落在南通城南濠河畔的张謇故居“濠南别业”,其英式造型、红色基调和精美建筑强烈吸引着我们的视线,但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立于三楼中央大客厅正南方的一块洁白如玉的石屏,正面是张謇手书“倚锦楼石屏铭”,背面是张謇手书历代诫子名言《倚锦楼石屏铭》通过对石屏风的来历和品性的描绘,展露出张謇纯净﹑正直﹑高洁的性情,而背面的《家诫》则是对铭文“家诫可书,子听亦便”的生发与演绎张謇的这篇《家诫》在呈现形式上却与众不同,其内容不是张謇个人所写,而是抄录了刘向﹑诸葛亮﹑颜之推等七位名人的诫子语录之所以这样,是张謇认为“与其述已意,毋宁述古人”过去名人的话比自己的话更具经典性,更有说服力,以此教育后代,可谓用心良苦作为清末民初一代儒商中的出类拔萃者,张謇把名人名言作为家诫,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浓缩。

《家诫碑》中,张謇从修身、立志、得学、为人、处事等方面来告诫并勉励子孙后代谨言慎行、忠厚诚信、行为端正、热爱读书等,足见张謇在教育后辈方面的用心良苦这些家训看似朴实简单,却是张謇一生的感悟,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据介绍,张孝若是张謇的独子张謇对其疼爱有加的同时,不忘教育儿子的为人之道、得学之义在张謇的培养下,张孝若学有所成,1926 年被委任扬子江水道委员会会长,张謇逝世后,又继承先志,承担起经营建设南通的重任张謇不仅勉励其子女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立身、谋事、做人,而且也这样要求他所创办学校的师生张謇的《家诫》也给孙辈、曾孙辈留下了长久而深刻的影响,且在全国甚至海外得以传扬漫步在濠南别业三楼大厅,那一字一句勒刻在石碑上的张謇《家诫》,一次又一次在我们的脑海回荡里,心中的感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张謇的《家诫》不仅仅是南通人的精神食粮,更是体现了江海文化一种包容并蓄、执着追求的精神尽管《家诫》中的一些表述或许与今天的人们产生时空上的隔膜和认同上的疏离,但其修身、养德、治学的理念,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当今社会文明带来力透纸背的力量周裕忠)丁富生:石与人通融,《铭》与《诫》映照张謇的《家诫碑》现藏于南通博物苑,由张謇于民国十年(1921)亲自题写,并请当时著名刻工黄怀觉和王桂轩镌刻而成。

碑有正反两面,正面是《倚锦楼石屏铭》,背面是《家诫》《倚锦楼石屏铭》通过对石屏风的来历和品性的描绘,展露出张謇纯净﹑正直﹑高洁的性情而背面的《家诫》则是对铭文“家诫可书,子听亦便”的生发与演绎张謇的这篇《家诫》在呈现形式上却与众不同,其内容不是张謇个人所写,而是抄录了刘向、诸葛亮、颜之推等七位名人的诫子语录之所以这样,是张謇认为“与其述已意,毋宁述古人”过去名人的话比自己的话更具经典性,更有说服力,因而也更能引起子孙后代的重视《家诫》中,张謇从修身、立志、治学、为人、处事等方面告诫子孙忧劳得福,骄奢致祸;宁静修炼性情,恭俭涵养品德;言语要三思,行为合情理;家有万贯财,不如一本书;门第不可依,成事在奋斗;做人要忠诚,行事重操守等!《家诫碑》石与人通融,《铭》与《诫》映照,是一篇难得的家诫佳作南通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南通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丁富生)丁富生)王敦琴:《家诫》:“忠信笃敬”、“诚信廉公”的具体体现作为清末状元,大学问家、大书法家、大实业家,张謇的家规别具一格他将历代七位名人的家训家规之精华集锦,按朝代先后手书并镌刻于石屏,作为家诫陈设于楼前庭院《家诫》石碑中,张謇告诫其子孙要谨言慎行,修身养性;淡泊名利,勤勉学问;忠信不欺,明辨是非;恭敬处事、谦逊为人。

这也是张謇“忠信笃敬”、“诚信廉公”精神情怀的具体体现,即忠于国家,诚实守信,真诚做人,敬业爱岗,廉洁奉公张謇不仅勉励其子女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立身、谋事、做人,而且也这样要求他所创办学校的师生同时,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堪为楷模他一生既坚持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又善于接受新思想和科学精神前半生,他勤奋读书,终于戴上了读书人所梦寐以求的桂冠——状元;后半生,他勤恳干事业,在实业、政治、教育、慈喜、文化、地方自治等诸多领域都有重大建树他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鄙人之办事,亦本此意张謇的思想、情怀、境界、精神由此可见忠信笃敬”、“诚信廉公”在今天仍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南通大学张謇研究所所长、教授、南通市历史学会会长(南通大学张謇研究所所长、教授、南通市历史学会会长 王敦琴)王敦琴)王法:惟有守住淡泊与俭朴,才能收获自然的富足在南通博物苑张謇故居濠南别业的三楼,中央大客厅正南方正中摆放着一 块洁白如玉的石屏,正面是张謇手书“倚锦楼石屏铭”,背面是张謇手书历代 诫子名言,其中耳熟能详的是诸葛亮的《诫子书》。

小时候就能背诵“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真正参透其中的关系, 却是在四十往后喧嚣尘世,不少人常常慨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很多事身不由 己,喜欢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鼎盛,去攀登所谓成功的巅峰,在追逐中迷 失本心其实,真正的宁静与外界无关内心的宁静平和一定建立在俭朴和淡 泊的基础上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惟俭朴才 能生感恩心和悲悯心,才会心底无私,天地平和105 岁的杨绛说:我不屑与 人争,与任何人争我都不屑攀比名利,让人心失去平和,淡泊名利,才能走 向宁静老子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惟有守住淡泊与俭朴,才能收获自然 的富足,和谐的圆满,安定的幸福,达到天地万象的最高境界:宁静南通市文联党组书记(南通市文联党组书记 王法)王法)成云雷:留给子孙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重要家庭平安乃至整个家族的长盛不衰,是中国古代有识之士一直努力追求的 重要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子孙是否有好的德行张謇以状元 身份经商为实业,成为清末民初四大民族工商业家之一,积累了巨大的家族财 富,也因热心地方公益事业而赢得了巨大的社会声望晚年张謇,最为关注的 就是子孙们如何进德继业,在《家诫》中,张謇选取先贤诫子名言,以此教育 后代,可谓用心良苦。

这些名言涉及到如何恐惧敬事、修身立德、忠信勤俭乃 至读书处世等方方面面,每一条都有深刻的义理,也都能够用来端正言行张 謇把这些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