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层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介绍PPT精选文档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0.24MB
约37页
文档ID:589347127
基层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介绍PPT精选文档_第1页
1/37

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介绍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崔晟华1 一、颅内间隙解剖2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3 蛛网膜下腔出血 (含脑室出血)4 脑内血肿5 实体图片6 二、引流管分类•外引流:①皮下引流管 ②硬膜外引流管 ③硬膜下引流管 ④蛛网膜下腔引流管(腰大池引流管) ⑤侧脑室外引流管•内引流:①脑室-腹腔分流管 ②腰大池-腹腔分流管7 脑室解剖侧脑室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四脑室8 脑脊液循环图示9 几个重要数据①正常颅内压:成人——70-200mmH2O(5.3-15.0mmHg) 儿童——50-100mmH2O(3.8-7.5mmHg)②正常脑脊液含量:成人约150ml(颅腔容积的10%)③24小时脑脊液产生量:400-500ml(0.3ml/min,6gtt/min)④正常脑脊液性状:无色透明10 1.皮下、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 ①留置时间:24-48小时 ②留置高度:持续低位引流 ③病人体位:急性——头部抬高3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压) 慢性——平卧/头低脚高位(利于脑组织回位) ④注意事项:引流量、颜色、性状、敷料情况 防止意外脱出、打折、污染、倒流 11 硬膜下引流管12 2.侧脑室外引流•适应症:①急性脑积水 ②颅内感染、脑室内注射 ③脑室内积血、脑室内手术后 ④颅内压监测(脑室型) ⑤后颅窝占位术前、术后降低颅内压 ⑥脑疝抢救•禁忌症:①凝血功能障碍 ②穿刺部位感染 ③濒死患者•操作过程:详见录像•穿刺部位:额角、枕角、体部13 侧脑室外引流手术视频14 15 病例分享(脑干出血)16 病例分享(梗阻性脑积水) 发病当天 发病第3天 侧脑室外引流术后 17 术后相关事项①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抗细菌黏附管可达2周(每日留取脑脊液 送化验,拔管前夹闭或抬高)②留置高度:外耳道平面(Monro孔/室间孔)以上10-15cm(平卧), 正中矢状面以上15-18cm(侧卧),头部抬高者应适当降 低高度(颅内压降低)③病人体位:平卧/头部抬高3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压)④注意事项:引流量(每日300-500ml)、颜色、性状 防止意外脱出、打折、污染、倒流 三通接头无菌敷料包扎,并注意敷料情况18 3.腰大池引流•适应症:①交通性脑积水 ②颅内感染、鞘注 ③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者 ④脑脊液&颅内压监测 ⑤脑脊液漏的治疗•禁忌症:①高颈段脊髓病变 ②穿刺部位感染、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 ③颅内压极高者、脑疝征象者 ④梗阻性脑积水•操作过程:腰穿后,自穿刺针管内置入引流管末端,腰大池内约 留置10-15cm,固定,外接引流•穿刺部位:同腰穿19 20 病例分享(外院开颅术后) 我院术前 我院术后21 病例分享(颅内感染)腰大池置管外引流22 术后相关事项①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抗细菌黏附管可达2周(每日留取脑 脊液送化验,拔管前夹闭或抬高)②留置高度:外耳道平面以上15-20cm(平卧),正中矢状面以上 15-20cm(侧卧),头部抬高者应适当降低高度(颅 内压降低)③病人体位:平卧/头部抬高3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压)④注意事项:引流量(每日200ml左右)、颜色、性状、辅料情况 防止意外脱出、打折、污染、倒流23 4.脑室-腹腔分流(V-P分流)•适应症:①脑积水 ②后颅窝占位术前、术后降低颅内压 ③重置分流管 •禁忌症:①脑室内出血未吸收者、脑脊液蛋白过高者 ②颅内感染、腹腔感染、穿刺部位及走行通道感染者 ③营养不良、早产儿•操作过程:详见手术视频24 25 V-P分流视频26 病例分享(脑积水) 分流术前 分流术后27 病例分享(脑积水) 开颅术后 分流术前 分流术后28 术后相关事项•术后抬高床头15-30°•每天定时按压阀门1-3次,每次15下,用力均匀,以保持分流管通畅•按压阀门判断梗阻部位:按下费力——流出道堵塞(腹腔端) 回弹困难——流入道堵塞(脑室端)•腹部平片判断梗阻部位:间隔24小时动态复查腹腔端平片形态, 若形态不变——腹腔端包裹29 腹部平片示例 分流术后1天 分流术后1周 调管术后1天30 5. 病例探讨 过度引流 夹闭引流 31 5. 病例探讨 小脑出血 脑积水 32 5. 病例探讨 术前 术后第1天 术后第2天33 5. 病例探讨 术前 术后第1天 术后第2天34 35 感谢聆听36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37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