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语文辞书中姓氏义的收录原则及呈现方式研究 王楠摘要我国人口众多,姓氏用字非常繁杂,很多汉字都有姓氏用法《新华字典》作为一部小型语文工具书,受规模和相关原则所限,只能收录部分汉字的姓氏义这一做法使得很多读者对字典收錄姓氏义的原则产生了困惑文章拟对《新华字典》1953年、1957年、1998年和2011年4个具有代表性的版本中姓氏义的收录情况和收录原则进行梳理分析,并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的相关版本,对中小型语文辞书中姓氏义的收录原则及呈现方式提出建议关键词姓氏义姓氏用字多音字一、 引言我国人口众多,姓氏用字非常繁杂,很多汉字都有姓氏用法倪海曙(1982)把我国的姓氏归纳为三个特点: 一是多,二是怪,三是乱《中国姓氏大辞典》和《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分别收录了两三万条的姓氏有人统计现代使用的汉族姓氏及少数民族使用的汉式姓氏有5700多个徐铁生2009)姓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常见的语文工具书都会收录一定数量的姓氏义中型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从第5版开始,对有姓氏用法的现代常用汉字,基本上都立姓氏义项,不再考虑是否多音、是否存在用字问题等因素《新华字典》作为一部小型语文工具书,受规模和相关原则所限,只能收录部分汉字的姓氏义。
像老百姓常说的“张王李赵遍地刘”几个比较大的姓氏,字典目前只有“刘”和“王”立了姓氏义另外,却有部分生僻字立了姓氏义《新华字典》对姓氏义的处理使得很多读者产生了困惑在我们日常接到的大量读者来信、来电中,涉及内容最多的就是有关字、词典中姓氏义的收录问题很多读者都问到这类问题: 字典收录姓氏义的原则是什么?很多常见姓氏,如“赵、钱、孙、李”等,为什么字典不收?有些姓氏也很常见,如“范、姜、刘、王”等,为什么字典却收了?还有的读者提出有些姓氏根本不常见,甚至算得上罕见,如“肜、魋(tuí)、(xí)、昝(zǎn)”等,字典为什么还要收录?另有一些姓氏也比较少见,有人称为稀有姓氏,如“神、操”等,字典为什么又不收?王婷婷(2011)通过和《现汉》第5版相比较,指出《百家姓》的前40个姓氏,《新华字典》只收录了“王、冯、褚、蒋、沈、华、陶、姜、柏”9个姓氏义,而《现汉》第5版,则对《百家姓》中的前40个姓氏全部立姓氏义项针对这一现象,她说“《新华字典》在姓氏用字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有意为之还是疏漏,我们不敢妄下结论”经过梳理分析,我们可以确切地说王婷婷提出的问题,是《新华字典》“有意为之”,只是一直以来说明不够,字典中也确实存在着疏漏,因而使很多读者产生了困惑。
甚至包括身边的一些同事和业内同行,也对《新华字典》中姓氏义的收录问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解人们对《新华字典》中姓氏义收录原则的困惑以及所提出的各种疑问,使我们认识到有必要对字典中姓氏义的收录情况和收录原则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和说明根据张永伟博士提供的语料,我们初步统计《新华字典》第11版收录的姓氏义有300多个,它们是字典不同版本因收录原则不尽相同、逐步累积的结果二、 《新华字典》不同版本收录姓氏义的情况及主要收录原则《新华字典》1953年由“新华辞书社”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原版”新华辞书社”于1956年并入当时的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5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一版从1957年的“商务新一版”算起,至今已修订出版到第11版,出版近70年但由于历史原因,修订工作经几家之手,导致一些体例不一、有些原则不十分明确有关姓氏义的收录原则,我们分别在《新华字典》1954年版、1957年版和1959年版凡例中看到基本相同的说明:“本字典原则上不把姓氏、地名、人名、山水名等作意义注释,但是为这些名称专造的字或原有的字义太古僻,现在已经不用,才注解为姓、地名等1957年版凡例“九”)后来《新华字典》所收录的姓氏义,有些超出了上述凡例所规定的原则。
为了研究清楚《新华字典》姓氏义的收录情况以及收录原则,我们分别选取1953年“原版”,1957年“商务新一版”、1998年第9版和2011年第11版4个不同版本中的姓氏义进行分析梳理之所以选取这几个版本,原因是: 1953年版是“原版”,具有开创性;1957年版是“商务新一版”,且凡例中有关于姓氏义收录原则的说明;1998年第9版是多年之后语言所重新对《新华字典》进行的修订,且第9版姓氏义的收录原则较之以前版本,有明显变化,收录数量也比以前版本有明显增加,而在“原版”“商务新一版”和第9版之前的其他版本,对姓氏义的收录原则基本上没有明显不同,多是对少数姓氏义项予以增补和删减;2011年的第11版是历次修订质量最高、最全面的版本(安华林等2013;金欣欣2013),也是目前的最新版本,能够反映《新华字典》姓氏义收录的全貌一) 1953年“原版”姓氏义收录情况及主要收录原则经过梳理,我们发现1953年版收录的姓氏义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1. 单音字,字典中只立姓氏义,如:蔡、褚、崔、范、冯、龚、姜、蒋、邝、廖、刘、娄、卢、骆、潘、佟……单音字在字典中只立姓氏义的有60个左右其中有的单字从古至今只有或多为姓氏义用法,如“佟、邝”。
大部分是在古汉语中还有其他含义或用法,但是,在现代汉语中,那些“古僻”义基本不用,只用作姓氏义,如“蒋”在古书上指一种菰类植物、“刘”在古代有兵器义和杀戮义、“潘”在古代有淘米水的意思,等等2. 多音字,其中一个读音在字典中只立姓氏义,如:过(guō)、华(huà)、那(nā)、区(ōu)、仇(qiú)、任(rén)、召(shào)、解(xiè)……多音字,其中一个读音字典只立姓氏义的有20个左右这部分多音字中,有的还有其他用法,如“华(huà)、任(rén)、召(shào)、解(xiè)”等分别还有山名和古国名、地名等用法,但是,在这一版中只立姓氏义,后来的版本中逐步增补古国名、地名义等[1]3. 复姓1953年版收录“万俟(mòqí)、澹台(tántái)”两个复姓,分别以“万俟”和“澹台”做复音词字头《新华字典》早期版本有将复音词做字头的体例(见《新华字典》1953年版凡例)1953年版中,有个别的单音字字头,字典列出不止姓氏义一个义项,如“于”:于① 姓② 跟“於”相通於”也另出字头,只有介词用法这种特殊的处理形式应该是用字的原因1953年版收录单字姓氏义有70多个,复姓2个可以看出1953年版《新华字典》单字姓氏义的收录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从古至今只有或多为姓氏用法的单字立姓氏义项;2. 古代另有其他含义或用法,在现代只有姓氏用法或者说主要做姓氏用法的单字立姓氏义项;3. 有姓氏用法的常见多音字立姓氏义。
复姓和“于”类因用字问题而立的姓氏义是个别现象,还不能看作是1953年版收录姓氏的原则二) 1957年“商务新一版”姓氏义收录情况及主要收录原则1957年版收录的姓氏义主要是在1953年版的基础上,有所增补和调整增补的姓氏义主要有两种情况:1. 增补新字头,且只立姓氏义,如:邴、笪、佴、郜、芶、夔、祢、郦、逯、逄、亓、冉、厍、郗、仉、郅……2. 增补已有字头的姓氏义,如:萧、萨、查(zhā)“萧、萨、查(zhā)”1953年版都还有其他义项,1957年版增补姓氏义,删除1953年版的其他义项3. 因用字问题而立的姓氏义由于1957年版中有些繁体字和异体字等不再单立字头,有些只有姓氏义用法的单字,也只能以同一字头不同义项的方式体现,如“姜、薑”和“沈、瀋”等,1953年版分别出字头释义,“姜、沈”只有姓氏义1957年版只出“姜、沈”字头,“薑、瀋”分别作为“姜、沈”的繁体附列字,用义项号标明各自的适用范围:姜(①薑)① ……沈(②瀋)① 姓② 沈阳市,在辽宁省[2]还有我们前面提到的“于”和“於(yú)”,在1957年版中做介词用的“於(yú)”也被整理为“于”的异体,不再单立字头:于(①於)① 介词。
……[3]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因用字问题而立的姓氏义1957年版中的姓氏义有90多个,其中有“万俟(mòqí)、澹台(tántái)、尉迟(yùchí)”三个复姓可以看出,1957年版姓氏义的收录原则,基本上遵循了1953年版只是因为简化汉字、异体字整理等原因,使得部分原本单义的姓氏义,被处理为同一个字头的不同义项三) 1998年第9版姓氏义收录情况及主要收录原则有人统计1998年第9版《新华字典》中收录汉族姓氏193个吴葆勤2001)这些增加的姓氏义除了之前各版本逐步增补字头的原因外,和1953年版、1957年版相比,1998年版姓氏义的收录原则有个比较大的变化,即对于多音字,不管是否有其他义项,都参考《现汉》1996年修订本补充姓氏义王”的姓氏义就是1998年版根据这一原则增补的,因为“王”有名词wánɡ和动词wànɡ两个读音《新华字典》1998年版对一些多音、多义项等的单字增补的姓氏义有60多个,另外,还增补了少量只有姓氏义或常见用法为姓氏义的单音字头,如: “呙(guō)、姞(jí)、閆”等四) 2011年第11版姓氏义的收录情况及主要收录原则经初步统计,《新华字典》第11版中共收录了302个姓氏义。
其中有三个复姓:“万俟(mòqí)、澹台(tántái)、尉迟(yùchí)”,延续了1957年版,所不同的是分别在单字“万mò、澹tán、尉yù”下作为双音节词条出条此外,我们发现在相关单字的释义和举例中还涉及了两个复姓,如在“xiàn”的释义中括注说明“嵬wéi名”为复姓,在“姓”的相关义项后举例说明“欧阳”为复姓说明字典仍然没有把复姓作为姓氏的收录原则总之,《新华字典》第11版中收录的姓氏义,是因不同版本收录原则不尽相同、各个版本逐步修订增补的结果,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1. 古今多为姓氏用法的单字,收录姓氏义,如“邝、佟”等;2. 古汉语中有其他含义或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只有姓氏义或常见的是姓氏义用法的单字,收录姓氏义,且只立姓氏义,如“蒋、刘、潘”等;3. 现代汉语中有姓氏义用法的常见多音字,立姓氏义项,如“薄bó”(另有báo音)、“贾jiǎ”(另有gǔ音)等但个别有疏漏,如“斗dǒu、撒sǎ、占zhān”等的姓氏义没有收录;4. 因繁简字、异体字等用字问题而立的姓氏义项,如“范、姜、沈”和“巨、钜”“洛、雒”“佑、祐”等;5. 部分有其他语文义的疑难字,立姓氏义项,如“鞮、娵、肜、魋”等;6. 其他。
总体上来说,《新华字典》姓氏义的收录是有原则的,只是有些地方存在疏漏吴葆勤2001;王继红2005)三、 对中小型语文辞书姓氏义的收录原则及呈现方式的思考中小型语文辞书对于姓氏义项如何收录,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广大中小学师生对《新华字典》内容的实际需求,2018年5月和10月我们分别在安徽合肥和浙江杭州两地和当地中小学教师代表进行了座谈几位小学教师都提出《新华字典》应该再增加一些单字的姓氏义项,原因是经常有学生会问为什么某个同学的姓氏字典收录,而自己的姓氏没有被收录,似乎有没被平等对待的感觉中学教师则多觉得姓氏义不一定要增加过多,学生们不是太在意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对字典是否收录自己姓氏义的关注度已经有所减弱教师们的建议各自反映了他们所教授对象,或者说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不同需求这些建议也为我们面对不同读者对象的字、词典编写提出了研究课题其实,《现汉》第5版以前的单字姓氏义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1. 只有姓氏义用法或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是姓氏义用法的单音字;2. 有姓氏用法的多音字;3. 涉及用字问题的姓氏义从第5版开始,《现汉》对很多有姓氏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