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用纸 页一、 复习引入1、中国画发展至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体系也逐渐形成提问:大家还记得五代十国时期有哪些代表画家和作品吗山水画中荆浩、关仝是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匡庐图》《关山行旅图》董源、巨然是南方画 派的代表,《潇湘图》《万壑松风图》人物画中顾闳的《韩熙载夜宴图》花鸟画中黄荃《写生珍 禽图》同学们回答的画家中有的是山水画家、有的是人物画家、有的是花鸟画家这就说明,中国画在 五代十国时期形成完备的体系中国画分为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三大体系表现手法分为工笔和 写意这一传统沿用至今我们讲中国山水画始于唐、成于宋、全于元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宋代时期三大体系有何成就二、 讲授新课宋朝是一个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推翻了唐末五代的战乱, 建立宋朝,再一次统一了中国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宋太祖偃武修文,革新图治;到了太宗、 真宗时期,又奖励文艺,重用文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活跃,美术也多元发展美术多元发展这一时期,宫廷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传世之作很多,作为主流的院体画达到巅峰而 由于城市经济发达,商业性绘画大量出现,职业绘画异常活跃有一些隐居乡野的文人将吟诗作画看 作是风雅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这一时期,非主流的文人画也形成潮流。
宫廷绘画、职业绘画和文人绘画共同推动宋代美术的发展院体画,是指由宫廷设置的画院画家的画正式的画院出现于五代的南唐和西蜀两宋时期,院 体画形成完备的理论和制度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审美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 内容为题材,起粉饰太平的作用作画,多为“工笔画'风格上推崇“写实”,重视形神兼备风格 华丽细腻,有很强的装饰性职业绘画的风格和院体画一样,职业画师作画多模仿宫廷画师的技法,讲究工整,也是采用工笔 技法因为他们生活在市井,画面表达的内容就是百姓生活的场景因此在宋代产生了城市风俗画文人画,顾名思义指的是有文化的人画的画这些文人大多都不喜仕途,不求名利,喜欢闲散浪漫的 生活,追求自然天成的意境这种人通常也比较自我,因而他们的画中带有自己的情趣,画外流露着 自己的思想,迎合自己的审美文人画产生于晋代,兴盛于北宋通常是群体性、多样式的创作 在创作思想上摆脱了政教的束缚,走上了纯艺术的道路超然物外,寄情山水,借物抒情乃是文人画 产生的思想基础文人画的"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理论被唐代张彦远肯定并加以宣扬以后,经五 代到北宋而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此后文人名流辈出,对宋代及后世文人画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绘 画艺术从重在表现客观而转向主观心灵。
三大画系的不同特点在宋代山水画中也有所表现一)、山水画山水画到了宋代,兴旺的景象前所未有它向着多方向发展,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也更为多样 宋代山水画受到当时“格物”思想的影响思考:什么是格物精神它对美术有什么样的影响“格物”出自《大学》,是儒家重要的哲学概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在现代汉语里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北宋朱熹将其概括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格物”精神对美术的影响:研究自然界详细形态获得真实再现的能力因此宋代山水画最大特点是讲究对物体的仔细观察这一时期很多画家的作品都体现出这一特 点在宋朝初年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就是李成和范宽中国山水画在五代十国时期被分为南北两派五代十国时期,北派有关仝和荆浩,南派有董源和 巨然李成和范宽也属于北派,他们继承了关仝和荆浩的传统我们来看一幅画这幅画叫《读碑窠石图》,是李成的代表作品这幅画描绘的是荒野上骑骡子 的老人看石碑的景象干枯老树占据这幅画的大幅画面,光秃秃的树枝就像是螃蟹的脚北方画派的 山水画家不善用水墨结合来作画,他们用笔很干,擅长皴染结合李成擅长画平远寒林。
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在表现山水的开阔和深远上有很高的写 实技巧他擅用淡墨,用墨讲究层次,被后人称为:“惜墨如金”我们再来看《溪山行旅图》他出自范宽之手范宽性情豪放,常年深入自然写景,擅画雪景 他保留并发展了荆关二人的皴如刮铁的严整风范用碎笔触皴出有质感的山石,被称为:雨点皴这 一技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李成与范宽都继承荆关二人,又都属于北方画派但由于个性和地域的差异,两人风格迥异共同之处:都忠实于自然,把山水画创作推向高峰不同之处:李成墨润而笔精,表现平林荒寒,意境清幽旷远被称为“得山之貌”范宽笔力老健,表现巍峨峰峦,意境雄壮豪迈被称为“得山之骨”所谓“一文一武”,格物 精神在他们的画中完美再现到了北宋中期,绘画就以郭熙为代表郭熙是北宋中期院体画的代表画家作品《早春图》郭熙的画有北派的气势,南派的韵味他主张深入自然,体验观察,融入情感早春图中前后山 峦墨色一浓一淡,有很强的层次感圆笔侧锋勾勒出山石,形成“鬼面石”树枝用草书技法,干笔 皴染,如同蟹爪,与李成如出一辙构图上,移动观察,散点透视主张“三远法;'从山下,山前、 近山三个角度去观察,远处看了再在近处观察,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组织进自己的 画面。
千里江山融入一纸画纸之上,表现出山水画的辽阔境界画面远处大量留白,符合宋代院体画讲究虚实,注重取舍的特点画面右上方,一段诗词 体现出诗画结合的意境郭熙还是一个美术理论家,著有《林泉高致》《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理论进 入成熟阶段在这一时期,山水画有一种新的绘画技法与风格它就是被称为米家山水的米芾、米友仁父子 是宋代文人山水画的代表看图片《远轴晴云图》文人画家主张"以墨为上,重在表现”轻色韵是文人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特征他们认为无需设色 而纯以墨笔便可达到借物写心的目的,这是中国绘画所独具罕见的风格特征《远轴晴云图》描绘的是江南山水,烟雨蒙蒙的景色山水表现用了横扫墨点的方法开创“墨 戏”之风,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画,画面被分为两段,上题诗,下作画这也是文人 画在这一时期的一个特点院体山水画家虽然在画面上也有标题和名字,但一般只被安置在画面不显 眼的位置上像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及郭熙的《早春图》显然,院体山水画家无意将题名标识作 为自己作品的画面构成因素而文人山水画相对于院体画来说更强调个人品学的修养,除以画抒情外, 更注重经营画面布局,提诗作词,利用诗词作画,追求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即"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宋代山水画中除了全景式大山水以外,还有小景山水画代表人物是王诜以及他的《渔村小雪图》 这幅画采用“水墨金粉”画法满足了贵族追求奢侈的心理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风格画派兴起于唐代,也流行于宋代宫廷之中展开《千里江山图》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在运笔上, 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都是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 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用色 上,以鲜明强烈的石青石绿设色,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这样的画符合皇 宫贵族的审美需求,是典型的院体青绿着色画风这幅画的作者是王希孟北宋青绿山水的代表画家曾得宋徽宗亲自指导,在18岁完成《千里 江山图》后不久去世是一个很有才华却短命的画家中国山水画到了南宋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时期作品形式简洁,画风活泼代表这一新画风的有四个人,分别是李唐、刘松年、马远以 及夏圭他们开创了 “水墨苍劲”的局面被称为“南宋四家”马远和夏圭属于水墨苍劲一派,形成了画院山水的另一艺术特征一一"精妙之笔,清刚之气”他们的 最大特点是偏重用笔用墨如用笔,山,石,木皆见骨,骨中见韵,可见造型用笔都非常地讲究。
马 远笔法清劲外露,夏圭较为质朴构图上两人都大量留白,多画边角山水景色,有“马一角、夏半边” 之称看图片《踏歌图》和《溪山清远图》诗画相融,皴染结合,大量留白,诗情画意提问:我们看了宋代山水画的经典作品,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吗两宋时期山水画有什么不一样 的特征北宋作品形式注重实体感和物质性的繁杂形态,画风严谨写实而南宋时期山水画作品形式简洁, 画风简明秀雅二)、城市风俗画在前面我们提到职业画师的活跃形成了城市风俗画在宋代,就有一幅著名的风俗画作《清明 上河图》看图片《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绢本长卷、淡设色,高24. 8厘米,长528. 7厘米,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 作品之一,是我国的一级国宝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游学,后学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宋徽宗时期,清明时节,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 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 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 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看短片,了解《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有很多摹本,只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才是真迹这幅画前段还有一段描绘远郊 山水的画面,并有宋徽宗的题字和他用的双龙小印印记,现在这些画上都已不见三) 、人物画人物画在隋唐时期非常兴盛到了宋代,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人物画分为白描人物画、写意人物 画和历史人物画三类白描画法不重视晕染,只用线条勾勒形态宋代李公麟就是其代表梁楷发展了写意人物画的技法,开创减笔画法,是宋代写意人物画的代表《泼墨仙人图》整个画面几乎没有线条勾勒,全部用墨涂抹的方式来完成笔法简练,率真,表现出文人随性的 作画风格历史人物画描绘的都是真实的人物和生活场景这一点与风俗画相同所不同的是,历史人物画 注重历史真实性,描绘的都是有社会地位的贵族皇家技法多采用院体画系的工笔法画风严谨写实五代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一幅历史人物画名作宋代就以李唐《采薇图》和陈居中《文姬归汉图》为代表人物画还有宗教题材绘画,宋代道教兴盛,道教绘画发展起来展开《朝元仙仗图》和《朝元图》121页我们来看这两幅作品一幅是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一幅是元朝永乐宫壁画《朝元图》。
两幅画人物造型,形态,衣饰都如出一辙,都继承吴道子的遗风,画法写实,匠气十足四) 、花鸟画花鸟画分为宫廷花鸟画和文人花鸟画说到宫廷花鸟画,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与一般的画家不一样他位高权重,贵为天子这个人 就是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精细的笔法,艳丽的色彩描绘出立于枝头的鸟一笔一笔的线条勾勒出鸟的羽毛纹路,非常真实画的上方题有诗词,达到诗画结合的意境赵佶不仅是位皇帝,而且还是位伟大的艺术家和鉴赏家,是宋时艺术的引路者和开拓者,他使翰 林画院成为朝野上下的热点宋徽宗注重画家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古代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为提倡“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意境,宋微宗把画院全面改观,这时期的院体画叫“宣和画”,以画花鸟为主,其特征 是细腻准确,幽雅含蓄,富有诗情画意,以形写神的特点在技法和审美取向上都与当时文人相融合 宋徽宗喜欢收藏书画,一生收藏的画作就有5000幅之多他擅长画工笔花鸟、婉约词和书法,创造 了 “瘦金体”宋徽宗在诗词书画方面造诣很高,却不擅政事最后被奸贼所害,成了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