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与价值豆腐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阐释 摘要作为一种古老的饮食,豆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它承载着人们的历史记忆,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其不仅蕴含着朴素的宗教思想,折射出民族精神,表达了人们对“和〞的追求,而且在标准社会道德、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文化产业繁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各个区域之间豆腐文化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在文化的象征意义与社会价值上却有诸多相似之处,这是挖掘豆腐文化内涵现实意义的根底 关键词豆腐,宗教信仰,民族精神,文化资本 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豆腐早已成为具有丰富意义的文化事项,人们十分注重对豆腐本身及其文化内容的研究如有研究者结合古代的文献资料与考古发现,提出了淮南王刘安是豆腐的创造人的观点[1];也有研究者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在不同历史时期豆腐主要有“南传〞“北传〞“西传〞三条路线的观点[2];还有局部研究者着重从节庆产业开发和城市形象打造等方面考察豆腐的经济属性[3] 然而,美中缺乏的是,将豆腐作为一种文化事项深入考察其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的研究相对欠缺,特别是在坚决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与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挖掘豆腐背后的文化意蕴更是十分迫切。
有鉴于此,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尝试对豆腐的文化内涵及文化价值作初步探讨 一、豆腐的文化内涵 豆腐自产生以来,经过两千多年的开展在今天仍然广受人们喜爱,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豆腐已经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饮食,其文化价值早已超出了食物本身,成为承载群众思想情感的载体,表达着民众的价值判断与文化观念从豆腐文化的内容我们可以窥探到古人朴素的宗教信仰、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以及人们对于“和〞的追求 (一)蕴含着朴素的宗教思想 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中,并没有宗教的明确概念,但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无处不充满着宗教信仰秦汉时期兴盛的鬼神信仰对当时人们的信仰意识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深远影响,豆腐作为那个时期的产物,同样被打上了文化烙印,至于后来被广泛应用与祭祀、祈福等仪式活动更是直接表达了豆腐蕴含的多元宗教思想 1.神灵崇拜 古代先民对很多自然现象并不能充分的理解,对超出自身理解能力之外事物的神秘感使得他们相信有着神灵的存在,往往会通过繁复的仪式,以求拥有神灵的禀赋或者得到神的庇护关于豆腐的产生,民间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刘安为追求长生,在今淮南八公山地区炼制仙丹,并且招揽到能够呼风唤雨、驱使鬼神的八公等人。
仙丹炼成之际,众人得道飞升 显然,在人们的认知体系中,世俗社会之外的未知处存在着神明,他们拥有巨大的力量操纵着世间的一切,而豆腐那么是一种具有超自然能力可以使人成仙的丹药,通过服食豆腐可以拥有像神灵一样的巨大力量不仅如此,豆腐在人们与神灵的沟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湘西苗族地区,人们相信高坡土地神是苗寨中最神通广阔的神,人们会通过最虔诚的祭祀仪式祈求土地神保佑全寨风调雨顺 而作为祭祀仪式中主要祭品的豆腐那么起着寨民与土地神沟通的作用[4]由于湘西苗寨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物资贫乏,豆腐是寨民生活中重要的食物,通过将豆腐敬献给土地神的方式,可以到达“悦神〞的目的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在文化仪式中的功能表达,都可以大致看出豆腐文化包含的神灵崇拜的文化因子 2.祖先崇拜 爱德华·泰勒在研究早期人们的信仰时,提出了万物有灵论,认为人死后灵魂会继续存在,并且继续对现实生活产生作用,这与中国先民的祖先崇拜思想暗合[5]先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当肉体消亡之时,灵魂会继续存在,通过相应的仪式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诚,祖先就会庇佑后代祖先崇拜思想最为直观的表达即是在丧葬仪式中,人们往往通过如祭品等多种要素借以表达对祖先的崇拜。
在先民的信仰体系中,亡灵是没有下巴的,只能食用较为柔软的食物,加之豆腐洁白的物理特性与丧葬仪式中“做送老衣裳、净面〞等环节表达出的后人希望逝者能够清清白白回到发祥地的观念不谋而合,因此冷豆腐成为葬礼中的首选湘中地区那么是用“有豆腐吃了〞暗喻亲人辞世;辽东某些地区在送亡者下葬之后有着“不空口儿〞的礼俗,即亲友在参加完出殡仪式之后还会返回丧家,吃一口由丧家准备的豆腐[6]人们相信这种行为不仅是与祖先沟通的媒介,也可以使祭拜者获利,消弭灾祸,由此构成了人类学意义上的祖先崇拜 (二)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作为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结晶的重要组成局部,文化事项的形成会受到地理生态、生产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其情感的融入、意义的赋予也折射出了文化的根本形貌豆腐文化开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开放包容、孝亲敬老、艰苦奋斗等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已经外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根本写照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文化那么是个性的扩大,与个性是同心圆的关系,这种个性指的就是民族精神[7] 豆腐的出现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善于发现、勇于思考、勤于总结的产物,表达了劳动人民艰苦奋斗、敢于尝试的精神;豆腐文化的传播与制作技艺的开展表达了劳动人民勤劳朴素、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开放包容的精神;利用豆腐进行仪式功能的表达除了反映先民的神灵崇拜与祖先崇拜之外,更是表达了劳动人民孝亲敬祖、谦和礼让、敢于担当的精神等。
同时,在古代众多的文学作品中,豆腐也表达着劳动人民的文化性格宋代杨万里把豆卢子拟人化为“豆腐身世〞,以豆腐的洁白纯粹类比自身;清代胡济苍著有“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以豆腐来说明自己方正清廉,不流于世俗豆腐文化表达的民族精神在世代传承中不断开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与重要组成局部,培育了劳动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表达了劳动人民重义轻利的文化观,形成了中国人谦和、礼让、重社会责任的优良民族文化传统 (三)包含着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历来强调“和〞的思想,追求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等,崇尚“天人合一〞在与自然的相处中,要做到尊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在礼仪交往中要持有“宽和处世〞的态度,创造人际社会交往的和谐环境在豆腐文化的空间扩散与丰富过程中表达了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蕴含着人们对于人际关系和谐的追求由于各个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较大,豆腐在空间传播中出现了制作技艺的差异化北方特别是四川、河南等地区制盐业兴旺,因此北方的豆腐制法主要以盐卤为主南方石膏资源开采反而较为方便,因此南方多是石膏豆腐[8] 豆腐的差异化开展表达了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主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特性,人们对豆腐的制作工艺进行调整,这是一种顺从自然规律的行为这实际上也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相合,在随顺自然的根底上到达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此外,豆腐在社会互动中工具性、手段性功能的发挥,直接反映了人们对于人际关系和谐的追求有学者在对民国时期东巴文史料整理、翻译之时,发现在纳西族的丧葬仪式中,亲朋会赠送豆腐作为人情往来媒介的方式维系社会关系,如在东巴的人情记录账簿中某次共有6家人送予主人家豆腐44.5斤[9] 显然,在这里,豆腐更多起到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维系主人家与客人之间关系和谐的作用主人家用客人喜好的食物进行招待,满足客人需求的同时,也同样表达了主人家希望以后在客人那里得到同等的招待,蕴含着互惠的原那么;亲人辞世,亲友通过赠送豆腐的方式表达慰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身就是维系双方关系稳定、追求人际关系和谐的表达 二、豆腐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标准社会道德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豆腐文化的形成与开展承载着人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蕴含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评判体系,已经成为道德标准和社会教化的工具,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孝亲敬祖、追求人际关系和谐是豆腐文化蕴含的根本道德观念在有关豆腐的各种风俗习惯、民间传说与文献典籍中的记载中,到处都表达着以“和〞为中心的尊祖敬老、宽和处世思想 古有“杜康造酒,怀南做豆腐〞的传说,对怀南创造豆腐孝顺母亲的行为进行了赞扬,强调要孝敬父母,追求家庭关系的和谐;在桂西布奴瑶的民间传说中,“豆腐瑶〞诉说着古代瑶王与壮族交好的故事,象征着瑶王与壮族良好的关系,通过豆腐说明了对人际关系和谐的追求,表达了豆腐在社会交往中的礼仪性功能[10]豆腐文化对于社会道德的标准作用的另一个重要表达是形塑人们的价值评判体系在民间有许多关于豆腐的谚语与故事,通过通俗浅显的形式将豆腐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固定下来 清代官员汤斌为官清廉,常是一日三餐以豆腐为食,故有“三汤巡抚〞的美誉,以豆腐的洁白纯粹表达自己对方正清廉的追求,不流于世俗;现代戏剧?豆腐宴?那么通过不虚荣贪财但脾气倔强的豆腐麻与贪财的刘婶二人的爱情故事,表现人们对于忠贞爱情的向往与“财帛取之有道〞的金钱观念这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故事虽然可靠性有待考证,但是其反映出的道德意识,却是人们自身行为准那么与思想情感的缩影,对人们的人格塑造与行为习惯具有标准功能,具有重要的时代和文化价值。
(二)促进文化认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开展的基石,民族文化的开展依赖于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豆腐文化作为人们共同的精神寄托,在开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社会道德与风俗习惯等早已融入社会成员的血液中,成为人们的精神黏合剂,增进了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例如:在今天的淮南地区,仍然有着淮南王刘安创造豆腐的传说,八公山也被称之为“豆腐故里〞 显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并没有实际的历史资料能够印证这一说法,但是却表达了区域内人们的集体情感与历史记忆,人们从主观情感上认可淮南是豆腐的发源地这一说法,并且将这种对于豆腐起源的认同内化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在对豆腐起源认同的根底上形成了对地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当然,民间传说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也在豆腐延绵千年的传承过程中被不断地继承和开展,通过人们口口相传的方式加深人们对于地域文化的认同 实际上,不仅是在淮南地区,在其他地区如安徽青阳和河南密县等地都有着关于豆腐起源的传说,这些传说的共同之处都是凝聚了区域内人们共同的记忆与情感,将豆腐内化成了一种文化符号,成为区域内人们联系的精神纽带,在促进人们文化认同上发挥着作用。
(三)繁荣文化经济 豆腐文化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其经济属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在如今大力提倡文化产业开展的背景之下,豆腐文化已经从文化资源转换成为一种文化资本,和文化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豆腐文化经济功能的发挥能够有效整合区域内不同形态的民俗资源和旅游资源,促进地区文化产业繁荣以淮南地区为例,该地区会定期举办全国性质的豆腐文化节文化节一般以文化、旅游、商贸为主题,以豆腐文化作为媒介,将淮南地区的特色文化与产品推广到国内外每在文化节举办期间,都会有大量的游客与投资商客前往淮南,豆腐文化的经济功能在豆腐文化节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从淮南豆腐文化节来看,其实际上是以豆腐文化为核心的多种文化资源整合的综合体,以文化节为主要的依托形式,通过开展各种经济活动促进豆腐文化经济功能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豆腐文化已经转变成为文化资本,将文化与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豆腐文化的场域中提升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度,使得豆腐文化成为一个涵盖经济、文化、娱乐等因子的多元综合体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