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7.58KB
约21页
文档ID:452715832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_第1页
1/21

第一部分:行业事故案例1、液氧槽车事故事故经过:2011 年 4 月 24 日下午 2 点 35 分左右,扬溧高速上,一辆槽罐车正从镇江开往扬 州,眼看就要到瓜州收费站,谁知就在还有一公里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了砰!”一声 巨响,槽罐车撞上了前面一辆小型吊车,在惯性作用下,槽罐车侧翻,尾部重重地撞上了高速右 侧的护栏,护栏严重变形由于惯性巨大,槽罐车并没有因此停下来,横着向前滑行了好长一段 距离滑行过程中,车里燃油发生泄漏,引燃了车后轮胎,并烧到了驾驶室 事故发生后,槽罐车的驾驶员李师傅很快就从驾驶室里跑了出来,当他惊恐地拍打自己腿上的火 时,突然想到押运员还被困在里面,李师傅又冲回现场,用尽全力将同伴从副驾驶位置上拉了出 来,并帮他把身上的火扑灭之后两人被紧急送往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救治押运员烧伤面积达 60%,幸好驾驶员无大碍不过,由于受到撞击,罐体上出现两个漏洞,液氧大量泄漏,为了排 除险情,扬州各部门现场排氧,26 吨液氧全部放空事故处理:下午 4 点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槽罐车罐体前后部位都发生了泄漏,白色的“烟” 不断冒出据介绍,经过 20 分钟左右的扑救,明火被基本控制,不过由于油箱温度过高,还是 发生了爆炸,所幸有惊无险。

火控制住了,但液体一直在泄漏为了排除险情,消防员分别对前 后两个漏洞进行强制堵漏,并将随身携带的衣服一并用上,覆盖在漏洞处该槽罐车厂家派出的工程师赶到了现场,大家现场研究决定,先现场将罐体的液氧放掉,然 后再对罐体实施转移但排放液氧是有条件的,就是方圆 500 米范围内的车辆发动机必须熄火, 否则会造成液氧爆炸等危险事件发生情况紧急,在交警部门的配合下,现场方圆 500 米范围 内的所有车辆发动机全部熄火厂方工程师见安全措施到位后,立即戴着面罩来到罐体尾部,把 阀门打开,只见一股白色液体笔直从尾部冒了出来,喷到高速下面的绿化带中在排液的过程中, 消防员同时出动水枪,从各个角度对液体进行稀释,防止出现意外晚上 12 点现场险情才完全 解除记者从医院了解到,驾驶员没有什么大碍,押运员被烧伤,面积达60%,另有两处骨折, 尚未脱离生命危险排液现场2调压站氧气阀门更换时发生燃爆事故事故经过:4月14日上午10时左右, 安徽省某公司机动科组织有关人员(总 调度、机动科长、仪表负责人、生产维修工人)共8人进入调压站进 行气动调节阀更换作业作业人员首先关闭了管线两端阀门隔断气源 然后松开气动调节阀法兰螺栓,在松螺栓过程中发现进气阀门没有关 紧,仍有漏气现象,又用F型扳手关闭进气阀门。

在漏气情况消除后, 作业人员拆卸掉故障气动调节阀,换上经脱脂处理的新气动调节阀, 安装仪表电源线和气动调节阀控制汽 缸管线,并用万用表测量上述工作完毕,制氧工艺主管张某接到在 场的调度长批准令,到防爆墙后边,开启气动调压阀约2〜3s后,就 听到一声沉闷巨响,从防爆墙另一侧的前后喷出大火张某想转身关 阀,受大火所阻,即快速跑向制氧车间,边叫人灭火,边关停氧压机以 切断事故现场的氧气,阻止火势扩大后张某又想起氧气来源于氧气 罐,便爬上球罐关阀,这才切断了事故现场氧气源至此,火势终于被 控制住 事后,通过爆炸现场勘察发现,调压站内的氧气管道被完全烧毁, 旁 路管道的上内部没有燃烧痕迹,证明管道被炸开事故现场作业人员 共有8人,其中7人死亡(3人当场死亡,4人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 亡)事故发生时另有 1 人在调压站氮气间,与氧气间中间有防火墙 阻隔,没有受到伤害事后经调查,该调压管线的气动调节阀经常发生阀芯内漏故障, 投产以来至少已更换过 3 次气动调节阀事故原因“4?14”氧气管道爆炸事故发生后,根据爆炸时出现的放热性、 快速性特点,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化学性爆炸事故另据“加压 的可燃物质泄漏时形成喷射流,并在泄漏裂口处被点燃,瞬间产生了 喷射火”等现象,调查人员认为,燃烧、爆炸、喷射火是这次事故的 主要特点,喷射火又是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管道、阀门烧熔的重要因素。

燃烧爆炸的 3 个基本要素是助燃剂、燃烧物质、点燃能量在 3 个 基本要素中,缺少任何 1 个要素都不会引发燃烧爆炸① 助燃剂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 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在生产环境中,一般化工检修规定,控制氧含量在17%〜23%,既要 防止缺氧,又要防止富氧,两种状况均能导致事故此次事故完全具 备富氧状态条件拆卸气动调节阀,管内原存的余气被释放至大气; 在检修过程中,发现阀门未关死,有氧气逸出;在用氧气试漏时,没 有证据表明气动调节阀法兰密封可靠,因此,有氧气泄漏的可能性; 爆炸时检修管线内部必然存在氧气可见,在检修过程中,有发生富 氧状态的环境和条件查证管道检修试压时的当班记录,事故发生前 氧气球罐和输送管道内存有2.5MPa, 99.0%〜99.5%的氧气,当天试 压时通过氧气管道压力最低1.3MPa,最高可能达到1.8MPa ;气流速 度大于 15m/s② 可燃物质 在浓度较高的氧气环境中,人体、衣物、金属都会成为还原剂,与氧 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人体、衣物、金属在富氧状态下成 为可燃物更换的气动调节阀虽然经过脱脂清洗,但没有按照有关安全规定进 行完全脱脂,比对同批进货的气动调节阀解体检查发现,其内部存有 大量油脂。

作业人员除脂过程只是用棉纱蘸少量四氯化碳擦洗外部可 擦部位,没有解体浸泡、清洗,领用的500ml清洗剂仅用了 75ml, 脱脂方法和脱脂剂消耗量不能达到完全脱脂的要求,具有存有油脂的 可能性另外,作业者的工具、衣物、手套也可能沾有油污(脂) 因此,在作业环境中,有发生爆炸的可燃物质条件③ 激发能量从事故现场看,有多种造成爆炸燃烧的激发能量条件:作业人员衣 着化纤衣物导致的静电;使用非防爆型工具;采用非防爆型照明;在 一定的压力、温度条件下,纯氧能与油脂反应,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会 引起油脂自燃;作业者打开进气阀用氧气试漏,气体绝热压缩导致的 温度上升;操作阀门时开阀速度过快,高速气流与管件、阀门摩擦产 生静电等都可能成为燃爆的激发能量事故原因分析推断燃烧爆炸的 3 个基本因素都已满足,燃烧爆炸很难避免从事故后 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推断,事故的发生过程是由于管道内部纯氧状态 下或在泄漏形成管道外部空间呈富氧状态,遇到激发能量后,引起激 烈的化学反应(燃烧、爆炸),爆炸后造成大量氧气喷出,反应释放 出大量热能,喷射火喷射的高温致使钢管熔化和燃烧反应更加激烈, 导致整根管线被毁和人员伤亡由此可以认定,新更换气动调节阀脱 脂不完全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违章使用氧气试漏是导致发生爆炸的另一重要原因。

3、氧压机汽缸燃爆事故①事故经过2010 年5月27日中午11:45 分左右,操作工正在机房现场做记录,刚走到9号氧 压机附近时,看到该氧压机(公司编号14 号氧压机,下称14 号氧压机)二级密封函冒烟,随即 喷出火花,操作工立即停机,同时关闭进出口阀门此时中控室操作人员发现中压氧气管路压力 异常,14号氧压机着火,就将 2台中压氧压机全部停掉,由于操作人员处置妥当,减少了事故 的损失据操作 左右人员讲述,当时三级排气压力是 7MPa ②事故原因 2.1 通过现场调查, 二级气缸内壁燃烧比较严重,活塞头上部压紧螺母烧损,皮碗间隔圈都有不同程度的烧损,多个 皮碗烧损,但还有部分残留,并没有全部烧掉活塞杆上部烧了一个坑,密封函填料也没有全部 烧毁,还有部分残留,二级排气阀门和阀门压盖都全部烧掉,二级进气阀门烧坏氧压机回气管 上的膨胀节烧穿从各零件的燃烧痕迹来分析,最初着火点应该是二级气缸二级排气阀门烧毁造 成二级排气燃烧后随着气流将二级的排气阀门和阀门压盖全部烧掉,上部, 管路内的氧气倒回由于燃烧温度很高,活塞头烧损,氧气泄漏下冲,烧掉活塞杆和密封函,再 跑到回气管路将回气管的膨胀节烧穿(膨胀节的管壁比较薄)。

2.2 通过询问现场检修人员和查 阅设备检修记录,14号氧压机二级皮碗检修的时间是 2010年5月4日,至燃烧时已经运行了23 天,实际的运行时间为 165 小时2010 年5 月10日检查过二级的进排气阀门,更换了进气阀片, 检修后至燃烧时实际的运行时间为 125小时,询问检修人员, 排除零部件脱脂不干净的可能性 符合正常的检修程序,因此,其对检修工程详细的介绍了一遍,2.3 分析造成氧压机可能燃烧的 原因:是铁锈类的机械杂质进入气缸,与气缸壁摩擦引起的机 械杂质的来源有如下几条渠道: 2.4 该机进口没有设置过滤器,气源来自中压氧压机,有可能是管道内的铁锈,由氧气流带入二 级气缸内,撞击摩擦造成二级气缸燃烧2.5 查看仓库内的氧压机阀座、升高限制器、阀片等氧 压机备件,发现有的备件圆周加工口上存在有飞边(毛刺)的情况公司原先也没有特别注意这 一类情况,因此,有可能是阀门或者其他新安装的配件飞边没有去除,经过长时间的运行,飞边 脱落掉到二级气缸内,撞击摩擦引起二级 气缸燃烧2.6 使用中曾发现二级进气阀弹簧经长时 间使用,发现过断裂,也有可能是弹簧的部分断件掉到 气缸内,撞击产生火花,造成二级气缸 燃烧事故。

2.7 该机的回气管与平衡腔相通,平衡腔内的铁锈跑到气缸内,碰撞摩擦发生二级气 缸燃烧因为 14号氧压机不经常开,而 12号和13号氧压机开机的时间长,由于回气管路是连 在一起的(回气的气流还是比较大),当 11 号和 12 号氧压机开机的时候,回气的气流就将管道 内的铁锈等吹过来,由于在14 号氧压机的边上就是一个向上的弯头,铁锈必将积存在这个位置, 由于操作人员都习惯不关氧压机的回气阀门,在 14 号氧压机停机的阶段,管道内的铁锈就有可 能被其他两台氧压机的回气气流吹到 14 号氧压机平衡腔或者气缸内部,氧气皮碗经过一段时间 的运行后磨 损,在皮碗与气缸壁间就会有间隙,因此,有可能使铁锈跑到气缸上部 ? ? 综上 分析,机械杂质在氧气流冲击摩擦下,可产生高达 3000 伏的静电,杂质间放电产生的 高温引 起的燃烧是事故发生的原因 ③预防措施 3.1 对该设备前的管道系统全部拆除进行彻底的吹扫 并在氧压机进口增设不锈钢外壳和内置 20 目铜丝网的过滤器,以保证管道中的机械杂质不会跑 到氧压机内而发生事故3.2 通过事故分析,对制造厂发来的新备件要逐个检查,设备维保人员 对新装的配件都必须彻底 的去除飞边(毛刺)后,才能装上机器。

3.3 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氧压机进排气阀门并做好记录,发现阀门弹簧变形应及时 更换 对氧压机的平衡腔 进行彻底清洗,清除腔内残留的铸件铁砂和铁锈3.43.5 将设备的回气管改成不锈钢管,并修改操作规程,明确操作人员在该机停车时应将回气管道 阀门必须关好3.6 将公司同类型氧压机的进口阀门全部从氧压机上部改至地面,方便员工的操 作老进口阀门都在氧压机的上部,发生异常事件时,员工关闭阀门不方便另外阀门在设备的 正上方,人员在 应急处置事故时,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同类型的每台氧压机出口加装止回阀, 防止出口管道系统的氧气倒回到设备内3.73.8 在氧气进口总管上设置紧急切断阀,保证发生事故时能迅速的切断气源,该按钮与原先安装 的设备停机的紧急切断阀安装在同一按钮中,按下一个按钮同时切断设备电源和气源3.9 编制 针对性的事故应急预案,从本次的事故应急措施来看,操作工经验丰富,处理还是比较妥当为 了规范处理此类事故的程序,需要编制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演练, 使新员 工在发生类似问题时能迅速、准确的操作,减少事故的损失 ④结束语 氧压机是氧气充装的关键设备,由于高压氧具有的特性,决定氧气生产中容易发生事故,虽然我 们对氧压机的改造十分重视,已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如多级压缩,不锈钢进气管等,但改造 中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