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刍议 姜宏(锦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锦州121013)[Reference]主要阐述了中小学图书馆的产生、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其地位与作用以及发展的趋势[Keys]中小学 图书馆工作 发展[分类号]G258.69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目前通行的图书馆类型的划分标准,中小学图书馆可归入到企事业单位图书馆之中在国家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将中小学图书馆定义为“是中小学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从这个定义来看,我们认为中小学图书馆与高等学校图书馆在性质、职能和任务方面比较接近,只是在图书馆的规模和服务层次上有些差别,因此说把中小学图书馆归入学校图书馆的类型中比较合适,这样才更有利于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1 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传统意义的“小学”指的是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而作为基础教育意义的“小学”则是近代的事情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最早具有近代意义的小学是1903 年在北京成立的“顺天府高等小学堂”新式办学的历史在我国仅有百余年,作为学校附属机构的图书馆的历史也是如此,其发展历史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1.1 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萌芽时期我国古代的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官学有从中央的太学,到府学、州学、县学,直至乡间的社学私学则有富家为教子弟设的家塾,祠堂、宗庙或私人捐助设的义塾和私人设馆办的私塾3 种那个时候官学也好,私学也好,学的东西都是为科举考试准备的,从启蒙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四书”“五经”,以及应试的八股文,所学都是经典,看杂书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从《红楼梦》中贾政训斥贾宝玉看《西厢记》和鲁迅先生散文中写到的将《绘图山海经》《绘图水浒传》视为宝贝的情况可以看出当时正统读的都是什么书既然正规教育只能读“四书”“五经”,而这些书如同我们现在的教材课本,每人必备,可想而知,官学也好,私学也好,都是不会设置图书馆的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方的文化教育思想也涌向中国1903 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宣布改革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我国的教育走上了新式教育与旧式教育并行发展的道路但在这以后的40多年里,中国社会一直处在战乱动荡之中,基础教育十分薄弱据统计,在教育发展最好的1946年,我国仅有小学28.9万所,中学4266所,而这些学校中究竟有多少图书馆,很难找到确切的统计数字。
按照新式办学的理念,我们可以肯定这些学校中建有图书馆,只是数量不会太多,规模也不会太大,因此我们说这个时期是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萌芽时期1.2 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起步时期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在改造旧学校的同时大量创办正规的中小学,到20 世纪50 年代末期城市里基本普及了中小学教育,适龄儿童能够保证入学在农村,凡是有办学条件的村镇都设有完全小学或是采用复式教学的村级小学,初等教育的普及率大大提高伴随中小学校的发展,中小学图书馆也创办起来到1966年的上半年,城市里的中小学和农村中的中心小学与中学基本都建有图书馆,在村级小学校里也会设一个专柜放置图书,只不过是书少一点,或是很少对学生开放从总的情况看,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在这个时期表现为:重点学校强于一般学校,城里的学校强于农村的学校,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强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1949年到1966 年的17 年里,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较之旧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按照标准图书馆的建设要求只能算是起步发展时期,还没有走上正规化发展的轨道但不幸的是,中小学图书馆在即将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的时候却止步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使教育战线成为重灾区,学校停课,图书馆关门,大量的藏书被列为“封资修”的黑货打入冷宫更为可惜的是,许多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被激进的红卫兵、红小兵付之一炬,造成了无法挽回的藏书损失,刚刚起步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夭折了尽管后来学校复课,但图书馆却很少有恢复开馆的,即使有恢复开馆的,书架上也只是可怜的几种烙上时代印记的图书,没什么吸引力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出现了断层,这一断就是10 年,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1.3 中小学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时期“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经过拨乱反正,教育事业逐步走上正轨,中小学图书馆的恢复和建设也被提到日程1981年5 月,国家文化部、教育部和团中央联合召开了“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座谈会”,会后国务院转发了文化部、教育部、团中央的《关于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座谈会的情况报告》,报告中指出:“各地要加强领导,从当地情况出发作出规划,分期分批进行中小学图书馆(室)的恢复和建设建议各地在分配普通教育经费时,应按学生(或班级)数目,安排一定数量的图书购置费会后,教育部又转发了《天津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条例(暂行)》,各省、市也相继制定了有关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的条例,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真正走上了健康稳步的发展道路。
1989年,国家教委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会议”,1991 年国家教委颁布《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2003 年又对“规程”进行了修订,使之更适合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具有指导意义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出台,经过若干年来的“普九”工作检查、“图书馆工作评估”以及类似辽宁教育厅开展的“创办学校图书馆示范校”等活动都对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小学图书馆的办馆条件和服务工作都创出了历史最好水平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中小学图书馆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有条件的图书馆已经用计算机取代手工操作,数据录入与检索和图书馆借还等实行计算机管理截止到2006 年,我国共有小学34.16 万所,初中60885 所,高中31885 所,如果能够达到70%的建馆率,全国将有30 多万所中小学图书馆(室),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2 中小学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1980 年12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由国际图联在“马尼拉中小学图书馆会议”上通过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宣言认为,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一所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也是整个图书馆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这是“宣言”对中小学图书馆的地位做出的明确表述2.1 中小学图书馆的地位2.1.1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办学的必备条件师资力量、实验设备和图书馆被称为大学的三大支柱,可见图书馆在大学中的地位同样是学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就没有这样幸运从前面讲述的中小学图书馆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办一所小学只要有教室、教师和课本就可以了,其他都不是必备的,这是按应试教育理念办学的结果,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在学校得不到应有重视的症结所在学校往往把不适应教学的教师或老弱病残者放在图书馆,视图书馆为清闲养老之地,图书馆开不开对学校整体工作没有多大的影响,图书馆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时代已经进入到21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时代所必需,应试教育的弊端已无须赘述,素质教育早已为社会接受,基础教育的意义人人明了,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基础教育实践证明,学校教育离不开图书馆,老师教学离不开图书馆,学生素质教育离不开图书馆,图书馆是学校办学的必备条件,没有一个好的学校图书馆,就不会有一个好的学校2.1.2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重要保障机构学校是教书育人,图书馆是读书育人,两者都与书有关,两者都与人有关。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历经12 年学习生活,成功的教育应该从学校走出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或大学需要的人才合格人才的培养,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功不可没一个人读书的黄金时间在中小学,谁在这个时间段读的书多,谁的知识储备就多,谁的知识视野就会更开阔,谁就能够在将来的社会实践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好的教学来源于好的老师,好的老师教学绝不是就书本而谈书本为教好一堂课要精准备,在课堂上要循循善诱,旁征博引,把学生引向更宽、更广的知识领域,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师讲课受欢迎而有的老师讲课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凡是教学成绩显著的老师都是图书馆的常客,图书馆在教学和教研中发挥着文献保障的重要作用2.1.3 中小学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以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和科学研究图书馆为主干的国家图书馆事业网络中,中小学图书馆是分布较广、数量较大的节点之一在信息社会发展的今天,图书馆间的联合与协作更加重要,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应对信息爆炸和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如果中小学图书馆能够如我们设想的那样健康发展,它在国家图书馆事业网中将是最庞大、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之一。
2.2 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2.2.1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确定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图书馆就要围绕这个基本任务入藏书刊资料,积累雄厚的馆藏资源,为教学、科研和课外阅读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2.2.2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生课外学习的第二课堂中小学生是知识积累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学习为辅课堂教学教给老师,课外学习就交给图书馆了,用第二课堂来形容图书馆是非常贴切的在图书馆里学生可以消化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可以拓展知识视野在书海里畅游有的学生写作文时想象力丰富,落笔有词,有的学生则搜肠刮肚不知如何下笔区别在哪里?就是读书少在第二课堂里小读者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掌握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2.2.3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课堂教学是单一的,课外阅读是广泛的;课堂教学是紧张的,课外阅读是宽松的一张一弛,互为补充在图书馆里,通过课外阅渎消化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自学能力;在图书馆里,通过图书馆组织的读书座谈会、科学报告会、知识竞赛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图书馆里,通过图书馆组织的科学小制作、走向社会等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图书馆不仅是课外学习的中心,也是课外活动的中心3 中小学图书馆发展趋势教育是立国之本若要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首要的是普及教育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出台,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正式开始国家化进程,免费义务教育由理想变成现实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大,将会给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将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从改革开放初期走上稳步健康发展道路已经30 年了,学校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得到充分肯定,办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未来的中小学图书馆会与学校发展同步,与社会的发展同步3.1 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办学的必备条件将纳入法制化进程中小学图书馆过去在学校工作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是传统的教育理念所致,应试教育的重点是一切都要服从考试,课余的时间大部分为课堂的内容所占领,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涉猎更多的课外知识,即使有也不被允许。
现在办学的理念已经转为素质教育,图书馆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图书馆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学校办学的必备条件在“普九”工作验收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