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念奴娇昆仑全诗赏析0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15KB
约4页
文档ID:523730613
念奴娇昆仑全诗赏析0_第1页
1/4

念奴娇-昆仑全诗赏析【赏析】《念奴娇 昆仑》的主题的丰富性会使细心的读者应接不 暇,而又扑朔迷离这是一首十分复杂的诗,诗人的胸怀在 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 界,即气魄之大仅祖国山川已不能容纳,它必向外奔溢,穷 尽八荒,涵盖环宇关于它的主题,作者已在 1958年12月21日为这首诗的批注中揭开了谜底: 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 ”接着作者继续批注道: 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 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读者在读到 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时,一定要问毛主席为什么要把昆仑一分为三赠予 英、美、日呢,根据作者的解释是反对帝国主义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从来都是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不屑于一寸一地之得失,他输得起也赢得起他胸怀世界的 抱负是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的, ?他读过世界上众多英雄的传记并以此激励自己的壮志他在长沙还是一英俊书生时就指 点祖国江山,创办新民学会及稍后的《湘江评论》 青春时的抱负随着岁月的流逝没有丝毫减退,反而越来越高涨,一 浪高过一浪,终于在1935年10月,借昆仑山为着眼点或壮 志之生发点,一举表达了他对于全世界的义务、 责任及抱负, 这一切都是很具体的,说到底就是要把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 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而且要铺开到世界的每个一角落,形 成燎原之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毛主席对于世界革命的 整套思想体系露生了最初的光芒,从这一天开始,直到后来 他提由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学说,在最大范围内团结了 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 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为此, 〜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即是把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毛泽东思想传送给他们,而不是真的把昆仑砍成三段送 给他们前面谈了此诗的思想境界之美,这里转谈一下此诗的艺 术之美因为如此复杂的主题本身要表达清楚已不容易,而且要 同艺术相结合就更非易事了,但天公 (即昆仑)由来帮忙了,诗人 横空由世”般地胜任了词之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 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诗人在此以昆 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高度评说祖国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 非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从大象入物,又有细节描 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 满天飞”二句,?正如作者所说借此一句来形容雪山此句用 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再有 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 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 ?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然后破空斗胆一句提问: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下半阕,诗人挺身而生,直面昆仑道:今天我要来谈一谈你了,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太多。

这高"、这多雪”中的 这”字用得简省好看,显得诗人内心笃定大气, 仅两个 不 要”就解决了接着是 安得倚天抽宝剑”一句,令人联想到稼 轩的《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中二句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 万里须长剑以及李白《临江王节土歌》中二句: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甚至还令笔者想到金庸一部武侠小说的 名字《倚天屠龙记》而诗人毛泽东正是在 1935年10月 特 天拔剑斩玉龙最后二行带有预言性质,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 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应的气候,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潜在之 意是诗人坚信他所捍卫及奉行的理想属大道中正,必将普行 于全人类这理想是世界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彻底埋葬帝 国主义最后一行的 凉热”二字极富诗意,前者清凉后者热烈, 放在一块加以辩证综合就调由一个恰切的温度,另外,这二 字的象征意义也极为精蕴,含而不露,辗转达意,却又一语 中的,最后应了作者自己所层层推由的主题:反对帝国主义 而不是别的评价】这首词里,毛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他把昆仑裁为三 截后,〜截遗欧,一截赠美”,好使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 热”这是 大同”理想;联系到他的事业,这大同理想还不是《礼记》里幻想的那种,而是马克思设计的那种。

马克思得 以在中国传播、托根,很可能与《礼记》那个古老理想深入 民族心灵有关,康有为曾依傍那个理想, 直到近来讲 小康”, 名字还从《礼记》那段里摘由来的叫人惊异这个以流变不居著名的世界上,会有那样顽固 的继承性;一个学说在民众间的传播, 往往不在于它论证得使 人信服,而别有更深微幽隐的因素,任何时代,群众都没有 从学理上了解过自己所信奉的理论当然,词不是政治学说 的论文,它也不可能介绍大同理想的细节,所以,通过昆仑 这个意象传达的大同理想, 其实还是个两面派、具有兼容性, 既适合《礼记》那个本土的型号,也适合马克思那个舶来的 型号读者得参照作者的生平、思想,才能给这个理想贴上 特别的标签一一这是文艺写作天生具有含糊性、作者的限制 不可能天网恢恢的一个例子,同时也是读者具有理解主动性 的一个例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