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理论部分第一部分 传播[1] 传播的定义[2] 传播的基本类型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简答:传播的基本类型(一级)以传播层次为标准,可将传播分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这四种类型的传播,活动范围从内向传播向大众传播逐步扩大一. 内向传播:是人的自我信息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意识的主要特征内向传播的特征(二级):1、规模和空间最小,最具有隐蔽性;2、信息反馈的路途短且无障碍,反馈及时;3借助的符号千变万化,极不规范(二级)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考过):他认为人类从学会说话和理解符号之后,便产生了自我概念自我分为“主体我”与“客体我”主体我”是每个人本能的特征,而“客体我”展示的是自我社会的一面客体我”会向“主体我”发出“反射”,“主体我”会对这种反射作出反应二. 人际传播:是单个的个人与个人之间借助语言或其它符号交流信息的活动分类:1)双方面对面的直接的信息传播;2)个体之间运用媒介作为交往手段而进行的间接性传播特点(二级):1)属亲身体验,只有通过感官的刺激才能完成 2)多为及时性传播一般传受双方同时介入传播与反馈活动 3)在传递信息时使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4)反馈方便、及时,获得反馈的机会多三. 组织传播:指组织各成员之间或者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特点(二级):1)组织传播较有规律;2、传播的信息大多是指令性、教导性、劝服性的,并且使用的符号要规范,要使全体成员都能理解;3、组织传播的反馈要比人际传播困难,特别是在阶层性组织传播中;4、传播者多以组织或团体的名义讲话,传播活动常有一定规模分类:按组织成员权利、地位、职能不同,分为纵向传播和横向传播四. 大众传播:是职业化的传播者或传播机构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大众传递信息的活动特点(二级):1、传播规模大、范围广,面向不特定的多数人;2、传播者是职业化的工作人员,并且有组织严密的传播机构传受双方能基本固定,双方相互间有一种间接、松散式的联系;3、大众传播活动是一种有相当经营规模与经营效益的大型产业;4、大众传播活动具有高度的规范性;5、要借助大量的设备与技术手段,要有大量的投资支持;6.信息反馈困难,多为不及时、不直接、不充分的反馈活动第二部分 传播学[1] 古代传播研究的萌芽[2] 近代传播研究的背景(05) 科学的背景,社会形势的背景,传播技术发展的背景[3] 传播学的确立(06)现代传播学产生于美国的原因,传播学奠基人及他们对于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层次。
[4]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传统学派(07),批判学派(02、04)[5] 发展传播学(07)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层次一、近代传播研究的背景(05):1、 科学的背景18世纪的工业革命,19世纪的电力革命,科学技术获得了极大进步人文社会科学也有了较快发展,不少学科与传播学有关,这些学科研究方法更科学,研究手段更现代化,把人类对传播认识推到新高点2、 社会形势的背景:①20世纪社会形势的变化把传播推到全社会的前面,“十月革命”西方认为是赤色宣传的结果;一战后期宣传战作用被夸大;法西斯的宣传被看作是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20世纪初广告鼓吹“宣传万能”②特殊环境下人们心理的变化:进入工业化社会后,人们与外界直接接触少,而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却在增大,这样人们与社会发生关系的纽带越来越多地被大众传播媒介所取代,而全社会的重大决策与社会热点问题也越来越受大众传播影响,所以,传播研究被推到了社会极重视的地位上3、传播技术发展的背景:①报纸由上层社会走向大众,由简单技术到复杂,并在这个过程中,使社会接受了它,使社会承认了它对社会舆论的巨大影响力②新兴媒介不断出现,一方面使人们对大众传播的依赖日益增大,另一方面人们又对自己越来越多被大众传播左右而产生忧虑。
从而人们开始争论大众传播是好是坏的问题总之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水平使人类有足够的 只是和能力来系统研究传播行为;②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变化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传播上;③传播媒介及技术的发展给人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内容,也给人们的心理产生了新的冲击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研究传播的任务被推上了历史舞台在这样的形势下,20世纪出气大规模的传播学研究就展开了二、现代传播学产生于美国的原因1、 美国的地理位置:①本土在二次大战中未遭破坏,从而使传播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一直是美国出于领先地位;②安定的环境吸引大批逃避战乱的专家2、 美国的社会状况:美国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有着高度重视大众传媒的传统,在政治机制中,大众媒介是与立法机构、政府机构互相制衡的力量之一,报纸曾被成为“第二国会”3、 美国的学术传统:盛行实用主义哲学,学术研究特别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大众传媒出现社会问题和潜在问题成了学术界必须研究的课题三、传播学奠基人及他们对于传播学的贡献拉斯韦尔1、 美国政治学家,早期致力于政治术语研究与心理学探讨政治问题(政治学家---宣传)2、 提出了传播学的5w模式首次比较科学地研究了传播过程及其结构,比较正确地划分了传播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3、 讲宣传研究方法应用到传播研究中来,使内容分析法成为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4、 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宣传的功能及其社会控制列文(勒温、卢因)1、 美籍德裔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2、 一生致力于人类行为动力和控制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中“群体动力论”和“场论”的最早提出者3、 二战期间,他和他的学生运用群体动力论研究军队士气问题,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他还发现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的问题,提出了“把关人理论”4、 他在研究传播效果问题时认为,不能只研究传播本身,还要看到个体所处的群体对个体态度的影响他的关于群体影响个人观念、动机、愿望、行为和倾向的理论对美国传播学的建立起了一定的作用拉扎斯菲尔德1、 美籍社会学家(社会学家-----调查法)2、 把实地调查法确立为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3、 建立“应用社会学研究中心”,领导一批学者对传播效果开展研究,他们着重从受众的角度研究了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的影响力,后来这个中心的研究又从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扩展到传播媒介的政治影响,同年进行了美国总统选举的调查4、 加入了美国籍后,由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了广播研究中心5、 提出了“两级传播论”,破除了“魔弹论”的错误说法,使传播学研究进一步深入霍夫兰1、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一生致力于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研究2、 是最早研究以说服方式改变别人态度的学者使“控制实验法”成为了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3、 二战期间,研究军队士气问题提出劝服中的单面论与双面理,宣传者的信誉,受传者的个人差别(个人差异论)等因素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是传播学的奠基人,创立了“耶鲁学派” 施拉姆 1、 美国新闻学者。
从事新闻工作、新闻教育与研究工作,一生致力于传播学研究,建立过4个传播 学研究机构,发表30部专着,约500万字2、 他的研究不是从某一相关学科出发来研究传播,他把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方法综合起来运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以学科的目光建立一种学术思想的体系他的著作《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的出版是传播学正式建立的标志3、 培养了大量大研究生,其中不少成为著名的传播学研究者提出许多创见,如“信息时代”、“传播的直线性问题”、阅读的“即时报偿”和“延缓报偿”,教育传播中的“知识沟”问题,对“魔弹论”的形容等他的著作《报刊的四种理论》、《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新媒介》、《人、信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一直被认为是经典著作4、 他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四、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及研究层次 传播学的组成部分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传播理论、传播模式、传播学研究方法1、 传播学吸收了相关学科的大量理论来研究传播学的课题有的是改造了别人的理论为自己所用,有的是借鉴别人的方法研究自己的理论;传播学自身形成了一些理论,比如两级传播论、把关人理论等2、 理论成果“模式化”是传播研究的另一特点3、 传播学研究方法是传播学体系中第三组成部分,如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传播学的理论、模式、方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理论是对传播研究的概括,是传播规律的揭示,而方法是为理论服务的,大部分传播理论的产生都是以一定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进行调查、实验、分析而来的;传播模式则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传播学的研究层次1、 主体层面——传播过程研究,传播者的研究,传播内容分析,传播媒介研究,传播受众研究,传播效果研究等2、 范围层面——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3、 内容层面——政治传播、文化传播、经济传播、教育传播等五、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传统学派、批判学派传统学派概念:早期兴盛于美国的传播学研究学派,又叫经验学派、实证学派传统学派的主要贡献:1、 确立了最初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和研究框架拉斯韦尔划分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施拉姆以学科的眼光搭起传播学的研究框架)2、 建立了传播基本模式(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和韦佛的数学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性模式这些模式以简明的形式向人们揭示传播活动中的规律,是传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 在五大部类研究中产生里一批引人注目的成果(传播过程与要素是主要研究点,产生的成果多,如“把关人理论”)4、 吸收了实证的方法研究传播,初步确立了传播学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自然观察法等)特点1、 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重视调查、实验与数据2、 站在媒介立场,被称为“工具中心主义”3、 商业色彩浓重,不触动现存的传播体制,具有一定的保守性4、 研究侧重于媒介与传播过程缺点1、 强调受众研究的同时更应系统地研究媒介组织,以了解为什么媒介能产生特定的内容来2、 美国研究者必须走出其狭窄的文化死胡同3、 美国的研究者应多注意传播政策的研究,并以这种研究来引导政府的政策导向批判学派概念:20世纪60年代从西欧兴起的传播学流派,以对早期美国的一些研究方法与观点持批判态度而得名。
批判学派的学术背景1、 从美国发展出来的行为主义、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等思潮大量涌入欧洲2、 马克思主义传统重新在传播领域中活得重现3、 原本植根欧洲人文土壤的学术传统进军传播领域批判学派的特点1、 研究视角上的全观取向研究重点:媒介与社会(着眼于传播与整个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以宏观的角度来探讨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与政治、经济制度结合起来分析)2、 研究方法上的多种设计强调定性的研究方法,批判传统学派以为强调实证的方法3、 政治态度上的批判倾向直入政治问题批判学派的主要分支法兰克福学派 政治经济学派 “思想统治”理论学派 社会文化学派 社会科学学派 多伦多学派批判学派缺点不足1、 传播研究应累积更多的事实,用以证实自己提出的理论的正确性2、 批判学派(早期)的研究应更重视受众的研究发展传播学发展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发展传播学把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达子传播对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的贡献同时,研究范畴还包括大众传播与经济发展,大众传播与文化水准的提高,大众传播与社会现代化程度等发展传播学的理论来源是有关发展的理论和大众传播学的理论主要代表1、 勒纳的基本理论模式 《传播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