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知识读本:,科学与技术概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一节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科学,二、什么是技术,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含义,科学的特征,技术的含义,技术的特征,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一)科学的含义,科学的本意:是知识和学问辞海解释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归纳:第一,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知识生产活动、创造性的智力活动第二,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其核心是规律第三,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知识积累生产的必然第四,科学是一种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态度和方法第五,科学是一项事业(产业)科学的发展阶段:“小科学”时期皇家学会时代集体研究时代国家建制时代的大科学跨国建制时代的第四产业知识、知识发展和知识运用过程的统一二)科学的特征,它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理论、概念或原理、学说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重复性、再现性和可比性的特点这就是检验科学的三性基本原则凡符合这三性的就是真科学,否则就是伪科学它,具有连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它的发展变化没有止境一)技术的含义,技术的愿意是指个人所掌握的技巧、手艺等技能或本领。
法国科学家狄德罗认为:“技术是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目标而组成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的体系它有5个要点:技术有目的性;技术的实现要通过广泛的协作来完成;技术的首要表现是生产“工具”,是设备,是硬件;技术的最重要表现形式是“规则”,是生产使用的工艺、方法、制度等,也就是软件;与科学一样,技术也是成套的知识系统简言之:技术即是人工自然技术的表现开工分为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两方面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着重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实际问题,其价值标准在于是否实用和带来何种经济效益二)技术的特征,综合性与集成性通用性与适用性依存性与连锁性先进性与经济性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一)两者的区别,(二)两者的联系,(三)两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职能性质上的区别发生地的区别科学与技术是相辅相成的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科学产生技术,技术也产生科学科学的成就推动技术的进步,技术的需要促进科学的发展科学的技术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技术的科学化是现代技术生命力之所在以技术为基础的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是技术对科学的重大贡献科学技术一体化是科学技术日趋融合,密不可分的新现象第二节科学技术系统,一、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二、现代自然科学的分类与结构,三、现代技术的分类,四、当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五、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六、人文社会科学,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一)传统科学的三大组成部分,(,二)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我国国家标准对学科的分类原则包含: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简明性原则;兼容性原则;扩延性原则;惟一性原则。
其中最基本的是科学性原则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把现代科学的体系分为十大科学部门,即: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社会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数学科学(数学哲学)、系统科学(系统化)、思维科学(认识论)、人体科学(人天观)、文艺理论(美学)、军事科学(军事哲学)、行为科学(人学)、地理科学(地理哲学)一)现代科学的三个层次,(,二)现代自然科学的四大门类,(,三)现代科学的网状结构,(,四),关于软科学,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理:基础科学,工:工程科学,农:农业科学,医:医学科学,边缘科学,横断科学,综合科学,1、什么是软科学?,2、软科学的主要特点,软科学是根据电子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套用到学科分类上来的概念人们把研究解决如何管理科技、经济与其他社会课题的学科,如科学学、管理学、决策科学、领导科学、系统科学、技术经济学、人才学以及各种政策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等,统称为软科学与此相对应的是把研究自然科学某一领域的各个学科,如基础科学各学科及工、农、医等应用科学,统称为硬科学软科学的主要特点是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多种理论知识,研究解决科学、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如决策、规划、组织、管理、协调、控制、预测等,因此软科学又称为操纵硬科学的科学。
1、实验技术,2、基本技术,3、,产业技术,力学实验技术,物理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实验技术,广义的机械技术,(,人工的机械自然过程),物理技术,(人工的物理自然过程),化工技术,人工的化学自然过程),生物技术,(人工的生命运动过程),产业技术是由不同劳动过程中的技术组成的更为复杂的系统或者说,以某种技术为主,便形成了对应的产业如下表:,产业主导技术,对应的产业,植物栽培育种技术,农业、林业,饲养育种技术,畜牧业、水产业,采掘技术,采油、采煤工业、矿业,材料技术,冶金、石油、化工、水泥工业等,机械技术,制造业、加工组装业,交通运输技术,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运输业,建筑技术,土木建筑业,动力技术,火力、水力发电、核电、煤气,通讯技术,电信、、广播、电视,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产品制造、信息产业,系统技术,信息机械制造与服务业,医疗保健技术,医疗器械、药品制造、医院、环保产业,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生命现象的认识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回顾百年,我们发现20世纪中影响最为深远的科学发现和技术成就是:,1、两大理论的提出:,2、五大模型的建立:,3、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五项尖端技术:,量子论,相对论,粒子物理夸克模型,大,爆炸宇宙模型,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存贮程序逻辑推演模型,板块构造模型,核,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特点和趋势:,(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状态,科技的发展按指数级增长。
二)科学技术创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大大缩短三)科学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学科交叉点往往是发展前沿四)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密切结合五)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六)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七)大科学时代,科技研究方式和组织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八)原始性创新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1、科学与技术结构中心发生转化,2、高度数学科学化,3、跨门类科学与技术整合化,4、科学与技术一体化,5、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社会高度科学技术化,6、向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方向发展,(,1)新的科学革命存在可能性2)研究最复杂客体的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将成为后来崛起的高峰,并在更远的一些年代里可能成为新的科学革命中心3)新的技术革命中心将是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4)生命科学技术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技术革命中心一)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含义,(,二)人文社会科学的分类,(,三)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四)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五)科学与人文分离的几个方面,(,六)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七)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在,现代科学体系中,与自然科学相对应的“人文社会科学”,是经历了较充分的分化之后逐步走向一体化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总称。
人文,”通常指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特别是指人类的精神文化可以说,,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的自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特别是精神文化属性进行探究的学问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类社会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它以人的共同体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人文社会科学,则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交叉渗透出现的一体化趋势人文社会科学是一个由众多学科组成的庞大群关于它的主干学科国内外众说纷纭,均无定论综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各种意见,以下学科可以被认为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军事学、新闻传播学、体育科学、情报与文献学、地理学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各门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人,只是研究人的领域、角度和层次不同而已联系,区别,人文社会科学,具有一切科学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人类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这几条便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主要共同点。
除了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之外,还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不但要象自然科学那样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而且通常还要对研究对象作出直接或间接的价值判断,也就是通常还要回答“合理不合理”、“应该怎么样”也就是说,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往往包含着研究主体对研究对象的价值判断因此,1、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就通常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3、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发展历史阶段,往往可能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认识功能,价值导向功能,调控管理功能,第一,自然科学和技术愈演愈烈的学科分化和扩张,使人文学科的领地日见狭窄第二,学问普遍的科学化倾向和功利化第三,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人为地造成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疏远和隔绝第四,自然科学自许的道德中立,使得科学家们心安理得地拒绝人文关怀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体现在科学对人文传统的轻视,特别是当这种人文传统不合技术理性的逻辑时第一,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第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已经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有机统一体第三,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第一,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文化背景,出现了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
第二,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导性价值取向,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第三,思维方式上,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出现了由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第四,应用性研究比重加大第五,从具体研究方法和手段看,出现了高技术化的趋势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三节科学思想科学与人文精神科学方法,一、现代科学思想:系统、发展、生态化,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求真求善的理性精神,三、科学方法:观察、实验与思维,古代科学思想,近代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含义,科学精神的内涵和特征,现代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及其变迁,科学事实的获取,参考答案,古代科学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古希腊人的自然哲学观念万物有灵观、终极本原观和宇宙秩序观是古希腊科学思想的基本理念亚里士多德是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他提出的许多思想影响极大由哥白尼开创、并由牛顿完成的近代科学革命,经伽利略、培根、笛卡尔等人的努力,使近代科学大厦最终建成在这一过程中,占统治地位的科学思想是机械力学思想这一思想的中心论点是:不承认自然界、不承认被物理学所研究的世界是一个有机体,并且断言它既没有理智也没有生命,只是一架机器而已,因而它没有能力理性地操纵自身运动,更不可能自我运动。
机械论世界观是人类工业时代占支配地位的世界观生态有机论与系统整体观是现代科学思想的基本理念,在这些科学理念的作用下,当今人类社会正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着生态文明转变,支配工业时代的种种文化观念,正在被生态文化的新观念所替代通俗一点,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狭义的科学精神是指在自然科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应该遵守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可以称为“科学研究精神”人文精神(,humanistic spirit,或,spirit of humanism),,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美与丑”、应当怎样的问题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强调,几乎是异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