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2.7《海豚与声呐》教学设计课题 海豚与声呐单元2学科科学年级5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了解超声波回声定位和无线电波反射定位的原理2.通过阅读和对比,发现海豚探路、声呐、B超、雷达的工作原理3.在“海豚捉鱼”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模拟活动的特点4.分工合作,提升团队合作意识重点了解海豚活动以及捕食的工作原理难点团队合作,完成游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你在哪见过海豚?海豚在做什么?预测:在动物园里、电视、书籍上看到海豚表演:跳圈、摇呼啦圈、高空顶球等2、聪明、优雅、顽皮,海豚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动物然而,谁会想到生活在海洋里的海豚却被称为“天生杀手”播放视频 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回答观看视频,回答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科学家研究海豚探路秘密的实验1、人们在水池里插上金属棒,海豚游动时绝不会碰到;即使被蒙上眼睛,照样畅游无阻,还能准确捕捉猎物这说明了什么?明确:海豚探路不是依靠视觉2、20世纪60年代,生物学家诺里斯发现,把海豚的前额蒙住,它在水下就像瞎子一样,到处乱撞说明海豚探路与前额有关海豚的一个鼻孔是封闭的,埋于皮下声波就是靠这封闭鼻孔发生震动产生的。
发声时,声波通过头部额隆发射出去反弹回来的声波,将通过下颌骨骼组织传送到内部耳朵,从而感知声波二、模仿海豚用嘴巴和耳朵相配合捕捉小鱼1、材料准备小鱼头饰、海豚头饰2、游戏规则①在一块空地上画一个大圈,4~5 人一组,一人蒙上眼睛扮演海豚,其余同学扮演小鱼 ②“海豚”一边快速移动一边说“小鱼”,“小鱼”们只能在圈内脚跟碰脚尖地移动,并且都要发声回应 ③“海豚”捉到“小鱼”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3、温馨提示◆“小鱼”只能缓慢移动,不能移动太快◆游戏中不能疯闹,不能乱讲话4、讨论:游戏中各种角色在模拟什么?蒙上扮演海豚同学的眼睛:在海中游动的海豚扮演海豚的同学说“小鱼”:海豚发出超声波扮演“小鱼”的同学发出回应声:反射回的超声波快速移动和慢速移动:海豚与小鱼的游动速度差别5、游戏结论 海豚在水里能够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波,声波遇到物体后会反射回来,被海豚的耳朵接收,海豚就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这种方法叫回声定位6、知识卡物体振动的越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20000赫兹,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次声波。
三、海豚探路与仿生物品1、根据回声定位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现在,声呐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舰艇、水下作业及渔业勘测等潜艇的声呐系统利用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识别等B 超诊断仪同样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将超声波射入人体,通过分析体内组织产生的回声,探测人体内部是否健康雷达则利用类似的原理进行工作雷达发出的电磁波(无线电波)遇到目标时会返回,从而测定目标位置、速度等,为飞机导航2、知识卡 超声波是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波,声波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因其方向性很好,常用作探测工具电磁波是由电磁感应产生的能量波常作为信息载体,如信号3、画出声呐、B超诊断仪和雷达的工作原理示意图4、声呐、B超、雷达的工作原理和海豚探路有什么相似之处?四、拓展活动蝙蝠是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哺乳动物,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蝙蝠视觉较差,听觉异常发达,在夜间或十分昏暗的环境中它们能够自由地飞翔和准确无误地捕捉食物 蝙蝠是怎么做到的呢?科学阅读:蝙蝠与回声定位飞机在夜间飞行是安全的,这是受到什么启发的?视频:飞机与雷达五、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不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是( ) A.声呐 B.雷达 C.海豚2、蒙上海豚的眼睛,海豚会( ) A.照样畅游无阻,准确捕捉猎物 B.失去前进方向,到处乱撞 C.捕捉不到猎物3、模仿蝙蝠寻找猎物的超声波定位原理而设计的定位设备是( )。
A.雷达 B.飞机 C.导航仪4、声呐被广泛应用于( ) A.探测人体内部是否健康 B.飞机导航 C.各种舰艇、水下作业及渔业勘测5、蝙蝠探测障碍物利用( ) A.眼睛 B.超声波 C.嗅觉(二)判断题1、海豚、声呐、B 超、蝙蝠都属于回声定位的工作原理 )2、利用超声波可以诊断身体疾病 )3、超声波能被人耳听到 )4、海豚能利用超声波捕食,属于回声现象 )5、蝙蝠的回声定位是靠耳朵来进行的 )六、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仿生学事例回答阅读认识材料做游戏回答归纳阅读阅读资料阅读知识卡做活动手册比较独立完成知道海豚探路不是依靠视觉理解海豚回声定位原理通过阅读和对比,发现海豚探路、声呐、B超、雷达的工作原理知道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及其放生物品完成达标测评拓宽知识面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海豚活动以及捕食的工作原理——回声定位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声呐、B超诊断仪、雷达等,服务人类,对仿生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