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可能性【学习内容】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44页例1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设 计 者】巩义市实验小学 马润锋【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2.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
所以教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学习目标】1、初步体验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进行描述学习重、难点】能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进行描述教学准备】 学具:每组两个装有小球的袋子 教具:课件 小球几袋【评价任务】1、通过提问、交流,完成对目标1的检测2、通过学生两次进行摸球游戏、展示、教师巡视检查,完成对目标2的检测【学习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猜猜老师的礼物在哪放?今天老师第一次来给大家上课,特意给大家带了一件小礼物这件礼物老师随身带着?大家猜猜会在哪?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象这个游戏一样,结果是不确定的,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可能性的问题。
出示学习目标二、实践体验,探索新知(一)活动一(一定、不可能)第一次摸球游戏:(1)游戏规则: 1、在1号袋子中摸球,每人摸一次,每次摸一个 2、摸出球记录颜色后重新放回袋子,晃一晃第二个人再摸 3、小组中每人摸一次,摸完游戏结束 4、摸出黄球次数最多的小组为冠军,依次类推确定名次 (1组分发的都是装有黄色球的袋子,其它组的分别是紫色和粉红色的) 交流摸球结果,宣布胜利组2)把你们组袋子里的球倒出来看一看?这样的比赛公平吗?生交流3)小结:在只装有黄色球的袋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黄色球,不可能是紫色球和粉红色球 (4)那要想比赛公平一些,应该怎么办呢?(把每种颜色的小球都放一些)(二)活动二(可能)第二次摸球游戏:(1)拿出二号袋三种颜色小球都有) 如果现在让你摸球,你能摸到什么颜色的小球呢?生:抽到黄色生:可能抽到黄色,也可能抽到粉红色、紫色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师:看来在这个问题上同学们的观点是一致的2)请大家开始摸球并做好记录游戏规则:1、在2号袋子中摸球,每人摸一次,每次摸一个2、摸出球记录颜色后重新放回袋子,晃一晃第二个人再摸3、小组中每人摸一次,摸完游戏结束4、摸出黄球次数最多的小组获胜。
3)事实跟同学们的猜想是一致的那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可能摸到黄色,也可能抽到粉红色和紫色呢?生:因为袋子里有三种颜色的小球师:对,因为现在袋子里存在三种颜色的小球,所以我们抽的时候,这三种颜色的小球都有可能抽到所以摸出黄球次数最多的小组他们的运气太好了4)小结:通过刚才的两次摸球游戏,同学们觉得一件事情的发生有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三、联系生活,强化知识我们通过玩一玩,猜一猜,说一说学会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表示游戏中的各种情况,在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也有些是可能发生的1、用(一定 √ ;不可能×;可能○)判断,并说出理由A 、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B、三天后下雨 C、太阳从西边升起D、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E、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让学生从以上几种情况中选一种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句话那除了以上所叙述的事情,你还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我们身边的事情吗?(学生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进行汇报2、3、连一连课本第47页第3题4、本店新到一批水果口味果冻,欢迎各位新老顾客前来进行购买,可以自己选口味做成礼包。
奇奇百货 2016年4月10日小狗:任意拿一个,都能拿到草莓味的兔子:我最不喜欢玉米味的,其他的就无所谓了公鸡:我要求不高,只要可能吃到草莓味的就可以了5、 相信你能行(1)口袋里有10块奶糖,任意摸一块,你会摸到什么糖,为什么?(2)如果再往袋里放3块水果糖,任意摸一块,可能会摸到什么糖,为什么?(3)如果要想在口袋里摸出巧克力糖,你有什么办法?四、全课总结,深化提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可能性”的知识,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让我们在齐读这句话中来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吧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可能 )会很枯燥,很困难,但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 )的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相信自己, (一定)能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可 能 性单位:巩义市实验小学 执教: 马润锋《可能性》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 马润锋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上学习《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在课前让学生通过猜“石头、剪刀、布”谁有赢的可能性?这个贴近学生的游戏,很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明确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可能性》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活动是认识的源泉,也是发展的基础在实践活动发现的知识往往会深刻的存在于记忆之中1)、活动的主体参与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每一次的学习活动都尽可能多的让不同的学生参与,如每一次的回答问题,都不是一个两个学生回答了就了事,而是让不同学生都来阐述自己的想法与体会;在操作活动中,成立了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2)、活动要体现有效性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灵活地组织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较充足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比较、实践中认识“可能性”在本节课组织的两次抽牌游戏活动中,第一次通过全体抽牌,让学生在高兴地参与到流露出的失望再到对比赛规则的质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了“一定”和“不可能”,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组的扑克牌的花色来制订规则让自己组抽到的牌一定是某种花色,不仅理解了“一定”和“不可能”的意义而且又灵活地运用了,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第二次活动。
在第二次活动中,让学生在装有各种花色都有的扑克牌中抽一张会抽到什么花色的活动,通过学生先猜测再试验验证,发现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从而进一步理解了“可能”的意义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纲要指出》:“课程改革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理论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信息,拓展思路,因而在教学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在本节课的二次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通过“说一说、抽一抽、猜一猜”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进行试验、比较、分析、猜想,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体验“可能性”,从而体验到探索获得成功的乐趣通过多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有些事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4、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标准把情感与态度作为四大总体目标之一,是因为把数学课堂看成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要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克服困难的信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讨论,做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平等中的首席”,对于孩子在课堂中的精彩发言积极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课堂上耐心地等待学生,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懂得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去描述事情的发生,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在结束时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老师要和大家再见的心情,由于时间限制没有给孩子过多地交流;在课堂上对孩子鼓励了但还显得有些鼓励语言不够完美,有些单调;在活动的过程中对一部分学习小组的监控不够到位这些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实践、总结,争取以后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可能性》说课实验小学 马润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本节课的教学正是以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