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第十一章,分部报告与中期财务报告,学习目标,掌握分部报告的确定,以及分部报告确定的特殊原则;掌握报告分部确定的条件;了解分部信息披露形式和内容掌握中期报告应遵循的原则和编制要求;掌握中期报告的确认和计量;了解中期报告附注的编制要求第一节 分部报告,一、分部报告概述,(一)分部报告的概念,所谓分部,是指企业内部可以区分的、专门用于向外部提供信息的部分,它包括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分部报告是指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中,按照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提供的有关各组成部分的收入、资产和负债等信息的报告二)分部报告的作用,1、弥补了合并报表的缺陷,2、有助于评估企业整体的风险和报酬,(三)分部报告的区分,从法律角度来看,企业可分为母公司与子公司;,从地区角度来看,企业既可分为国内地区与国外地区,又可分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的地区与销售商品和劳务的地区;,从行业角度来看,企业又可分为相差极大的不同行业等。
分部报告的目标是就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报酬提供补充信息,因此从理论上讲,企业应根据所面临的风险和报酬来划分分部有同样风险和报酬的经营活动可以合并报告,反之,则应分别报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要求企业在披露分部信息时,应当区分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二、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一)业务分部的确定,1、业务分部的含义,业务分部是指企业内部可区分的、能够提供单项或一组相关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承担了不同于其他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2、确定业务分部应考虑的因素,(1)各单项产品或劳务的性质,(2)生产过程的性质,(3)产品或劳务的客户类型,(4)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方式,(5)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受法律、行政法规的影响,(二)地区分部的确定,1、地区分部的含义,地区分部是指企业内可区分的、能够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承担了不同于在其他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企业的风险和报酬既受其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所在地影响,还受产品销售或劳务接受所在地影响因此,地区分部可以按其市场或客户所在地划分2、确定地区分部应考虑的因素,(1)所处经济、政治环境的相似性,(2)在不同地区经营之间的关系,(3)经营的接近程度大小,(4)与某一特定地区经营相关的特别风险,(5)外汇管理规定,(6)外汇风险,(三)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的特殊原则和合并条件,1、特殊原则,(,1)如果企业向董事会或类似机构讲行报告所使用的分部符合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的定义,管理层就不必考虑低一级的内部信息分类标准。
2)如果企业向董事会或类似机构进行报告所使用的分部不符合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的定义,管理层就需要对内部管理单位做进一步细分,以便使所报告的信息与企业的产品和劳务分类或者企业的地区分类相一致2、合并条件,(1)具有相近的长期财务业绩,包括具有相近的长期平均毛利率、资金回报率、未来现金流量等;,(,2)确定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所考虑的因素类似三、报告分部的确定,(,一)重要性标准的判断,报告分部是指符合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的定义,按规定应予披露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报告分部的确定应当以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为基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应当将其确定为报告分部1)该分部的分部收入占所有分部收入合计的10%或者以上2)该分部的分部利润(亏损)的绝对额,占所有盈利分部利润合计额或者所有亏损分部亏损合计额的绝对额两者中较大者的10%或者以上3)该分部的分部资产占所有分部资产合计额的10%或者以上二)低于10%重要性标准的选择,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未满足三个重要性判断标准的,可以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理1、不考虑该分部的规模,直接将其指定为报告分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该分部是否满足10%的重要性标准,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直接将其指定为报告分部。
2、不将该分部直接指定为报告分部的,可将该分部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类似的、未满足规定条件的其他分部合并为一个报告分部3、不将该分部指定为报告分部且不与其他分部合并的,应当在披露分部信息时,将其作为其他项目单独披露三)报告分部75%的标准,企业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达到规定的10%重要性标准确认为报告分部后,确定为报告分部的各业务分部或各地区分部的对外交易收入合计额占合并总收入或企业总收入的比重应当达到75%的比例如果未达到75%的标准,企业必须增加报告分部的数量,将其他未作为报告分部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纳入报告分部的范围,直到该比重达到75%四、分部信息的披露,(一)分部信息披露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在确定分部信息披露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时,应当以企业的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为依据,遵循下列原则(表116)二)分部报表,分部报表应当按照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分别编制主要报告形式上业务分部的分部报表格式见表117所示三)主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1、分部收入,分部收入是指可归属于分部的对外交易收入和对其他分部交易收入分部收入主要由可归属于分部的对外交易收入构成,通常为营业收入。
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1)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2)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中应享有的份额以及处置投资产生的净收益但是,分部的日常活动是金融性质的除外3)营业外收入,2、分部费用,分部费用是指可归属于分部的对外交易费用和对其他分部交易费用分部费用主要由可归属于分部的对外交易费用构成,通常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等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1)利息费用,,(2)采用权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损失中应承担的份额以及处置投资发生的净损失但是,分部的日常活动是金融性质的除外3)与企业整体相关的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4)营业外支出,(5)所得税费用,3、分部利润(亏损),分部利润(亏损)是指分部收入减去分部费用后的余额在合并利润表中,分部利润(亏损)应当在调整少数股东损益前确定4、分部资产,分部资产是指分部经营活动使用的可归属于该分部的资产,不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5、分部负债,分部负债是指分部经营活动形成的可归属于该分部的负债,不包括递延所得税负债四)次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1、采用业务分部作为主要报告形式下次要信息的披露,(1)对外交易收入占企业对外交易收入总额的10%或者以上的地区分部以外部客户所在地为基础披露对外交易收入;,(2)分部资产占所有地区分部资产总额10%或者以上的地区分部,以资产所在地为基础披露分部资产总额。
2、采用地区分部作为主要报告形式下次要信息的披露,(1)对外交易收入占企业对外交易收入总额10%或者以上的业务分部,应当披露对外交易收入;,(2)分部资产占所有业务分部资产总额10%或者以上的业务分部,应当披露分部资产总额第二节 中期财务报告,一、中期财务报告的定义和构成,中期财务报告是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包括月度财务报告、季度财务报告和半年度报告,也包括年初至本中期末的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对其他财务报表或者相关信息,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二、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的理论基础和原则,(一)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的理论基础,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独立观”,另一种是“一体观”我国侧重于采用独立观,即视每一中期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期间,其会计估计、成本分配、各应计项目的处理与年度财务报告政策相一致二)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的原则,1、遵循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的会计政策原则,2、遵循重要性原则,3、遵循及时性原则,三、中期财务报告编制中的确认与计量,(一)中期财务报告编制中的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1、中期财务报告中各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应当与年度财务报表所采用的原则相一致。
2、在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中期会计计量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财务报告的频率不应当影响年度结果的计量3、企业在中期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应当采用与年度财务报表相一致的会计政策二)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的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企业取得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收入,应当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不应当在中期财务报表中预计或者递延,但会计年度末允许预计或者递延的除外三)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在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企业在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不应当在中期财务报表中预提或者待摊,但会计年度末允许预提或者待摊的除外四、中期财务报告编制中涉及的内容及其要求,(一)中期合并财务报表和母公司财务报表编制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上年度中编报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其中期财务报告中也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且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合并原则、编制方法和合并财务报表的格式与内容等也应当与上年度合并财务报表相一致2、企业中期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则应当区分以下情况进行处理:,(1)如果企业在报告中期内处置了所有子公司,而且在报告中期又没有新增子公司,那么企业在其中期财务报告中就不必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2)中期内新增符合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要求的子公司3、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如果在上年度财务报告中除了提供合并财务报表之外,还提供了母公司财务报表,如上市公司,那么在其中期财务报告中除了应当提供合并财务报表之外,还应当提供母公司财务报表二)比较财务报表编制要求,中期财务报告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供比较财务报表:,1、本中期末的资产负债表和上年度末的资产负债表2、本中期的利润表、年初至本中期末的利润表以及上年度可比期间的利润表3、年初至本中期末的现金流量表和上年度年初至上年可比本期末的现金流量表五、中期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一)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内第1季度的处理,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的第1季度,则企业除了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之外,在财务报表的列报方面,只需要根据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编制第1季度和当年度以后季度财务报表,并对根据本准则要求提供的以前年度比较财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和这些财务报表的其他相关项目数字作相应调整即可二)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内第1季度之外的其他季度的处理,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内第1季度之外的其他季度,如第2季度、第3季度等,企业除了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之外,在财务报表的列报方面,还需要调整以前年度比较财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和比较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以及在会计政策变更季度财务报告中或者变更以后季度财务报告中所涉及到的本会计年度内发生会计政策变更之前季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六、中期财务报告附注,(一)中期财务报告附注编制的基本要求,1、附注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编制,2、附注应当对自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发生的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披露,(二)中期财务报告附注至少应当包括的内容,1、中期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上年度财务报表相一致的声明企业在中期会计政策发生变更的,应当说明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原因及其影响数;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应当说明原因2、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原因及其影响数;影响数不能确定,应当说明原因3、前期差错的性质及其更正金额;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应当说明原因4、企业经营的季节性或者周期性特征5、存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