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柠檬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7.94KB
约6页
文档ID:463142190
柠檬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_第1页
1/6

柠檬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王伟芳(1002)摘要: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柠檬酸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 探讨了酸酐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 品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酸酐物质的量比为1:3,柠檬 酸用量为1.0克,反应时间为40分钟,反应温度为700摄氏度, 纯化后阿司匹林收率达91.0%关键词:阿司匹林、催化剂、柠檬酸I引言:阿司匹林是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的代表,用于临床已有 100年历史、现仍广泛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神经痛、关 节痛、急性和慢性风湿痛及类风湿痛等近年来发现阿司匹林为 不可逆的花生四烯酸环氧醚抑制剂,还能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 A2合成,具有强效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已在临床用于心血管 系统疾病的防范和治疗最近研究还表明,阿司匹林和其它非甾 体抗炎药对结肠癌和老年痴呆症也有预防作用【1】阿司匹林被分 解后,会变为水杨酸盐,其能阻止自由基的形成,从而预防氨基 糖类抗生素所致耳聋的发生阿司匹林的稀溶液用于浇灌果树, 有减少落花、落果、增加结果率等功效⑵阿司匹林通常用乙酸酎作酰化剂将水杨酸酰化而得,反应式 如下:CXoH°H + CH3cOCCH3 Ci 0^;Hch + CH3COOHo传统方法所用的催化剂为浓硫酸,但浓硫酸对设备腐蚀性强 且存在废酸排放等缺点。

对该反应使用的催化剂开展了许多研 究,已见报道的催化剂有固体Na2CO3【3】、固体KOH【4】、硫酸氢钠 ⑸、维生素C⑹、乙酸钠⑺等,它们各有其优缺点用磷酸二氢 钠催化合成阿司匹林,产率只有76%⑻因此还必须寻找一种催 化效果良好、简单易得同时对环境污染较小的可以进行工业化的 新型催化剂柠檬酸是有机酸,具有酸性和还原性,能溶于水和 有机物中本文利用它来催化水杨酸与乙酸酎酰化合成阿司匹 林,并探讨了催化合成条件,取得预期的效果II实验部分:实验目的① 了解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功能及合成方法;② 通过阿司匹林的合成了解药物的合成方法;③ 学习根据化合物性质进行产物纯化的方法;④ 培养根据文献设计实验的能力O1.2主要试剂与仪器仪器:磁力搅拌器、过滤装置、磨口玻璃仪器、平底电热套、控温仪、循环水真空泵;试剂:水杨酸,乙酸酎,柠檬酸1.3实验原理乙酰水杨酸即阿斯匹林(aspirin),是19世纪末合成成功 的,是一种非 常普通的,有效的解热止痛治疗感冒的药物, 至今仍广泛使用,有关报道表明,阿斯匹林还可以软化血 管,人们正在发现它的某些新功能.1897年8月10日德 国拜耳公司费利克斯霍霍夫曼成功地合成出来.阿斯匹林 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酎进行酯化反应而得的.水杨酸可由水杨酸甲酯,即冬青油(由冬青树提取而得)水解 制得.阿斯匹林是一种具有双官能团的化合物,一个是酚羟 基,一个是羧基,羧 基和羟基都可以发生酯化,而且还可以 形成分子内氢键,阻碍酰化和酯化反应的发生.0^°H + CH3OOOCH^^al^ QC^OH + CH’COOHJ OH '、■' °-C-CH3°1.4实验试剂及产物的物理性质名称分子量性状折光率P/g.cm-3m.p/rb.p/°C溶解度乙酸酐102.09无色液1.39041.0820-73.1140.0易溶水杨酸138.12白色晶1.443159211微溶乙酸60.05无色液1.37181.049216. 7117.9易溶柠檬酸无色晶易溶乙酰水 杨酸180.15白色晶1.35135微溶1.5实验方法 反应瓶中加入水杨酸、乙酸酐和一定量的催化剂柠檬酸,将 反应瓶置于700摄氏度的水中,开启磁力加热搅拌器进行水 浴反应,同时计时并观察反应瓶内的反应现象。

反应40分 钟后,将瓶取出,先用冰水洗涤反应瓶内壁,待结晶形成后, 加入50毫升水,并置于冰水浴中冷却,已使结晶完全,抽 滤、干燥得白色针状阿司匹林必要时可进行重结晶结果分析:产物的状态:颜色:效率:折光率:产量:沸点:III、实验结果讨论:1. 实验结果:产物的状态:针状 颜色:灰白色 效率:折光率: 产量: 沸点:2. 红外光谱图: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Wavenumber cm-13. 结果讨论:实验结束后得到的阿司匹林为灰白色的细微针状晶体,用 三氯化铁检验时,发现我们的产品不纯经过分析,的知原因有 二:1:在加原料时由于量取的液体体积和所称量固体的质量读数 不准确,以至于在反应结束后,参加反应的原料还有剩余,造成 了产品的不纯;2:在反应过程中没有控制好温度,在进行实验 之前未弄明白磁力搅拌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至使温度过高,发生 了副反应,产生了副产品,使产品不纯还有得到的阿斯匹林并 不是明显的针状,经过分析原因可能是在加热过程中为了控制温 度,是反应器骤冷骤热参考文献:[1] 郑虎.药物化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 张伦.阿司匹林国内外的应用、生产和市场[J].中国药房 , TabIe5.Comparisonofpropertiesofdifferentcatalysts 1997, 8(2)5:5-56.[3] 宋小平,郭保礼,杨全明.固体Na2CO3催化合成阿司匹 林.精细石油化工,1992,(3): 4648.[4] 张国升.以固体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制备乙酰水杨酸[J]. 化学试剂,1986,8(4): 245-246.[5] 翁文,林德娟,尤秀丽等.硫酸氢钠催化合成阿司匹林 [J].应用化工,2003(2);15-16.[6] 陈洪,龙翔,黄思庆.维生素C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研 究[J].化学世界,2004:642.[7] 林沛和,李承范.乙酸钠催化合成阿司匹林[J].河北化 工,2006,29(4)3:5-36.[8] 隆金桥,黄小翠,农慧怡,等.磷酸二氢钠催化合成阿 司匹林[J].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3): 45-46.。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