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 感性认识: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有直接性、具 体性的特点(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印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2) 理性认识:①它是在人们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有间接性、抽 象性的特点,③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主要形式,④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两者对立和区别是含义、特点、形式、地位不同•所以“熟知(感性)不等于真知(真理)”,“感觉到了的东西(感性认识),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理性 认识)”.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主bai要有概念、三方面的du区别一、概念不同1、 感性认zhi识dao与“理性认识”相对,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2、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二、形式不同1、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 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2、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科学体系核心的逻辑要素判断是反映事物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 定的思维形式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对某些判断分析和综合再引 出新判断的过程三、特点不同1、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 直接接触客观事物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理性认识的基础2、 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 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语词把 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的产生是认识过程 中的飞跃感性认识是指人bai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du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 zhi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dao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 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 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 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1、 与认识对象的联系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感觉器官在与对象发生实际的接 触后产生的,它与认识对象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具有直接性理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抽 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获得的,它与认识对象的联系是间接的,具有间接性2、 反映的方式不同:感性认识通过感觉器官与认识对象接触,形成关于对象的生动的、 直接的形象,它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形象性理性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从现 象中揭示出本质,从偶然性中揭示出必然性,它以抽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抽象性3、 反映对象的深度、层次不同: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表面性和外部联系 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正因为两者有质的不同,所以,从感性认 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接受客体的各种信息,感知客体的外部属性、状态和形象,并保留在观念中成为关于客体的鲜明的感性映象。
因此,"生动的直观"在认识过程 中有重大的作用,它在主体同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的感性联系,没有这种联系,主体的 认识就没有对象,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关于对象的认识但是,"生动的直观"还不能揭示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它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范畴、判断、推理这 些形式是在感性认识形式基础上形成和起作用的它们是主体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又是 主体思维活动的手段和工具认识主体在"生动的直观"所提供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抽 象思维,借助于语言对感性材料进行逻辑加工,通过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概念、范 畴、判断、推理的形式,形成理论知识的体系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即 把客观事物作为许多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的整体,在思维中再现出来这是一个由感 性具体经过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能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