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18 世纪殖民扩张1783 年北美 13 个殖民地的独立给英国以沉重打击 此后,英国殖民的重点遂转向东方,特别是印度1600 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英国在东方的殖民机构,1612 年,该公司击败在印度的葡萄牙人,从印度莫卧儿王朝获得贸易特权1757 年普拉西一役 ,奠定了英国在印度斯坦的统治地位1767~1799 年 4 次进攻并最后占领迈索尔土邦1803~1804 年打败马拉特人的反抗,囊括了克塔克以及恒河与朱木拿河(现称亚穆纳河)之间的大片沃土英国还从荷兰手中夺得苏门答腊(1784)和马六甲从吉打苏丹手中割走槟榔屿(1786)1668~1711 年英人 J.库克考察了澳大利亚东岸和新西兰,英国随即向该地移民在反拿破仑战争中,英国抢占了法国、荷兰、西班牙的许多海外属地工业资本时期的殖民扩张 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开始了工业资本掠夺殖民地的时期1813 年,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被撤销,英国大量机制纺织品涌入印度,摧毁了当地传统的棉织手工业1843~1849 年英国先后兼并信德、克什米尔和旁遮普,从而完成了对印度的征服,进而向印度外围扩张。
1814~1815 年割去尼泊尔南部土地;1824、1852 年两次侵略缅甸,将阿萨姆、若开、丹那沙林并入英属印度1864~1865 年又将不丹的达吉岭和噶伦堡并入英属印度1824 年,荷兰被迫将新加坡划归英国,马来亚划归英国势力范围1841 年和 1842 年文莱先后将沙捞越和北婆罗割给英国 1847 年文莱受英“保护”1839 年,英国占领土耳其统辖下的亚丁港1857 年又占丕林岛在非洲,1843 年英国兼并纳塔尔1808、1861 和 1874 年,塞拉里昂、尼日利亚和黄金海岸相继沦为英国殖民地自 1764 年起,濒临南美东岸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经法、英、西、阿根廷等国易手后,1833 年终为英国所得(始称福克兰群岛)英国不满足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两次鸦片战争后,不仅要中国赔款、开辟通商口岸,还割去了香港(1842)和九龙半岛界限以南的土地(1860)1857 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国为了加强统治,于 1858 年撤销东印度公司的行政大权,将印度改为直辖领地对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英国采取移民拓殖政策,使其成为自己工业的附庸金融资本时期的殖民扩张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英国逐步丧失其工业世界的垄断地位,但资本输出和殖民扩张仍然领先。
1876 年 ,英国将印度命名为印度帝国 ,继续向其周围扩张 1876 年 ,占俾路支 ,1878~1879 年阿富汗沦为英国的附属国1886 年占曼德勒,完成将缅甸并入印度的计划 1887 年宣布哲孟雄(锡金)受其保护同年,荷属马尔代夫群岛改受英国保护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窥伺中国的新疆、云南和西藏掠夺新疆的阴谋最后为清军粉碎云南在 1876 年被迫开放,增辟商埠,扩大领事裁判权,西藏在遭到 1888 年和 1904 年的两次入侵后,亦被迫开放,承认英国的领事裁判权英国还乘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之机,于 1898 年强租威海卫同年又强租九龙半岛北部及其附近岛屿,为期 99 年在马来半岛,经不断蚕食,马来半岛南部均落入英国之手1907 年英、俄两国在伊朗划分了势力范围在大洋洲,1874 年英国占斐济 ,1884 年宣布巴布亚为保护地1893~1904 年又先后占有所罗门、汤加、吉尔伯特、库克、埃利斯和菲尼克斯群岛1906 年,与法国共管新赫布里底群岛在地中海,1878 年从土耳其手中夺得塞浦路斯岛非洲是帝国主义瓜分的最后一块大陆英国夺得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1868 年和 1885年,先后将巴苏陀兰和贝专纳纳入保护领地。
1887 年占祖鲁兰,1889 年,C.J.罗得斯的南非公司成立后,加紧掠夺津巴布韦及赞比亚河以北广大地区,并于 1895 年命名这一地区为罗得西亚经过同德、法、意各国的激烈争夺,在 19 世纪末,东非的索科特拉岛、索马里、乌干达、肯尼亚、桑给巴尔岛等地先后沦为英国的保护地1882 年,埃及实际上变成英国的殖民地19 世纪 80 年代埃及统治下的苏丹,爆发马赫迪起义,曾赶走英埃侵略军,建立自己的国家1899 年,这个国家被英军扼杀,实际上沦为英国殖民地 经过英布战争 ,英国占领了布尔人的两个共和国——德兰士瓦和奥伦治1910 年,德兰士瓦、奥伦治和开普、纳塔尔组成新的自治领——南非联邦到 20 世纪初,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英国所占份额最大1876 年时它已拥有 2250 万平方千米的领地和 25190 万人口,到 1914 年增加到 3350 万平方千米的领地和 39350 万人口,相当英本土的 137 倍和人口的 8 倍多V.I.列宁称英国为“殖民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夺取了德国大部分的海外殖民地,并在战后以委任统治的名义纳入帝国领域,其中西南非洲分给南非联邦、坦噶尼喀由英直接统治,多哥与喀麦隆与法国共管,德属新几内亚和瑙鲁分给澳大利亚。
西萨摩亚交给新西兰此外,原属奥斯曼帝国的巴勒斯坦(包括外约旦)和美索不达米亚也划归英国英国 18 世纪报纸发展近代早期的英国,随着封建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开始兴起,政治动荡不断加剧,社会信息量空前增加这一剧烈的社会变革为英国报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从而完成了从手抄小报到商业性大众化报纸的历史变迁,并为近代早期英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从手抄小报到新闻书手抄小报起源于威尼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经济因素,商人、航海家及手工业者对商品的销路、各地的物价和来往的船期十分关心,于是有人专门负责打听消息并抄写后出售这一形式的手抄小报在传入英国后受到王室的青睐,并在抄写内容上逐步扩大到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等等英王爱德华三世统治时期曾为贵族们提供大量手抄新闻供其阅读1476 年,英国人威廉·卡克斯顿在威斯敏斯特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家印刷厂,至此,印刷术被正式引入英国100 多年后,英国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些不定期的新闻印刷品,在内容上,它们通常是对某些重大事件进行报道与手抄小报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由于多为书本形式出版,故被称为新闻书(Newsbook) ,单张出版的称为新闻传单(Newssheet) 。
这一时期的新闻书还是一种不成熟的报纸形态,但已具备了近代报纸的特点并且,从形式上来看新闻书也不断在向报纸形态过渡因此,它通常被视为英国的早期报纸形态二、政治权力控制下的早期报纸英国现存最早的新闻书可以追溯到 1622 年出版的《每周新闻续编》 ,每期 20 页,都有不同的内容和标题,并且出版了数年根据英国政府规定,不得报道有关国内的政治新闻,因此又称《来自意大利、德国、匈牙利、波希米亚宫廷、法国和低地各国的新闻周刊》 ,这是目前学术界认为的最早有刊名的新闻书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新闻书的出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且不再对国内新闻报道进行限制较为著名的是在 1642 年-1655 年期间由塞缪尔·佩克(SamuelPecke)编辑并连续出版的《议会每日纪闻》 ,这是最早的按日记录议会主要辩论事项的周刊,每 7 天或 10 天发行一期1643 年,英国的王党和议会之间的战事拉开了序幕由于早期报纸的出现,双方都意识到舆论宣传的作用,新闻印刷品成为政治家们获取舆论支持,提高政治威望,破除政治谣言的有力工具王党一边以约翰·伯肯海德爵士(Sir John Berkenhead)编辑的《宫廷新闻周刊》为主要舆论武器,其发行一直持续到内战结束,在出版的高峰期时常常一版印刷达到了 1500 份,远远超出内战前的 500 份。
议会方面则以托马斯·奥德利(Thomas Audley)编辑的《不列颠信史报》为阵地,但每期出版数并没有超过 500 份社会政治的需要,再加上印刷商对利益的追求,使英国新闻印刷品的出版有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据统计,在1641 年,新闻书只有 4 种,而到了 1642 年就增加到 167 种,到 1645 年达到 722 种 “1644年,任何一个伦敦人若想读报,会有十几种报刊供其选择英国议会与王党之间对于新闻书作为承载政治分歧和争议的有效工具这一价值的共识,标志着早期报纸作为影响舆论的媒介工具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阶段1649 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决, 奥利弗·克伦威尔上台成为“护国公” 他颁布了一项严厉的出版物管制法案,对于未经官方批准而出版的作者、印刷商和出版商处以严厉的惩罚,对所有的印刷商征集债券,并禁止在大街上叫卖新闻书在 1655 年克伦威尔制订了更为严厉的管制措施法令颁布后一个月,众多的官方和非官方新闻书、宣传册都被查封,只有《不列颠信史》和《公众情报者》两个官方的新闻书得以幸免1660 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复辟在这一时期, 《牛津公报》的诞生在英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报由牛津大学的印刷商出版,一改新闻书的印刷模式,首次采用单页双面印刷,每面两栏,每周一、四出版。
一般认为, 《牛津公报》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报纸以现代报业的特点来考量,它具备机械印刷出版技术、出版的周期性、刊登内容的时效性,并且对普通大众读者有一定的吸引力等另外,在印刷的版式上,它是以“纸”的形式出现的,而在它之前的所谓报纸,实质上都还是装订成“册”的书本形状,而《牛津公报》头版上方已出现报头,外观同今天的报纸已没有什么差异 《牛津公报》后更名为《伦敦公报》 ,时至今日三、商业性报纸的出现1688 年“光荣革命” 后,英国政府在政治上对新闻出版物的直接管制转为间接的征收新闻税②尽管还存在种种限制,但这一时期英国报刊仍得到了稳步的发展,这也为报刊摆脱政治控制而走向产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大约有 20 几份报纸创刊1702 年, 《每日新闻》在伦敦创刊,这是首张用英文印刷的日报1730 年《广告人日报》创刊,销售价格为 1 便士,初期主要以刊登广告信息为主,后来逐步发展为新闻和广告并重的伦敦第一大报这一时期创刊的报纸还有 1758 年的《纪事晨报》 ,1772 年的《晨邮报》 , 1785 年《每日环球纪事报》 ( 1788 年更名,即为著名的《泰晤士报》 ) , 1794 年的《广告人晨报》等等。
这一时期,英国报纸的发展呈三个特点:首先,商业性大众化报刊开始占据主流地位,政治性党派报刊逐渐弱化随着商业的发展,广告信息的植入为报刊的经营者带来了利润,报刊开始相对的独立于各个政党 《晨邮报》的经营者斯图亚特认为, “广告不仅增加财政收入,又可吸引读者,增进发行而发行增加,又可吸引更多广告,所以广告在报业经营中具有双重作用 ”③《每日环球纪事报》的创办者沃尔特也表示“希望用广告收入补贴发行损失,并实现经济独立④但他还是经常接受政府每年 300 镑的津贴,不过仍直言不讳地抨击国王和大臣们” 1803 年,更名为《泰晤士报》的《每日环球纪事报》不再接受政府的津贴,成为独立的报纸 《广告人日报》的创办通常被视为英国现代性商业日报的开端该报以刊登广告信息为主,以广告养报,并且商业方面的信息很全面其中国内新闻包括“股票价格,交易过程,破产人的姓名及破产情况的描述”⑤,国外新闻则是有关市场和船运的信息等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了19 世纪中叶,商业广告成为支撑英国报纸经营的主要手段其次,报业经营者关于新闻报道原则性理念的出现 《每日新闻》的创办者马莱特曾发表过声明:“报纸的义务在于将事实叙述出来,结论应当由读者来做。
”⑥《泰晤士报》的创办者沃尔特认为,报纸是时代的记录者,应尽量公正、详实地报道国会辩论、各国动态、商业行情等消息这些报道原则理念的出现及衍变,逐步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