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开展 [摘要]本文首先对中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构成和特点进展了简单介绍,并总体回忆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开展历程,并对社会保障的相关概念进展了界定接着详细分析了近几年东北城市社会保障的开展状况,最后对完善东北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社会保障城市开展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也获得全面开展,人民生活程度大幅度进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不断健全开展,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东北城市社会保障各项详细制度的开展情况本局部从东北城市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详细的几项制度〔城市养老保险制度、城市医疗保险制度〕的开展情况进展分析〔一〕东北城市养老保险制度开展情况东北地区城市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以吉林省为例,2022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已到达338.94万人,完成年方案的99.69%,比2022年末净增13.98万人,增长4.3%;实际缴费人数到达320.5万人,比2022年末净增9.5万人,增长3.05%;实际缴费人数占参保总人数的94.56%;共征缴当期养老保险费75.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7.43%;同比增收9.99亿元,增长15.3%。
2022年,东北三省养老保险共支出555.22亿元,2022年到达666.37亿元2以吉林省为例,2022年全年发放养老金103.02亿元,比2000年增加44.12亿元,增长74.9%,“十五〞期间年均增加支出13.3%人均养老金程度由2000年的535元增长到2022年的643.7元,年均增长3.8%,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享受到根本养老保险待遇〔二〕东北城市医疗保险制度开展情况东北三省医疗保险运行平稳,基金收支平衡,参保人员的根本医疗需求得到初步保障,参保人数明显增多2022年末,东北三省城镇参加根本医疗保险2043.4万人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1.0%、32.9%、17.5%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城镇职工、居民根本医疗保险稳步推进,2022年,吉林省参加城镇根本医疗保险人员达376.3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约54%;参加城镇根本医疗保险人员构成为:在职职工为60.7%,退休人员为23.7%,城镇居民为15.6%二、东北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自施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开展,社会保障体系也随之得到不断的标准与完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东北城市在标准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社会养老和医疗工作压力加剧,根本养老保险基金短缺问题仍然存在老龄化会直接增加养老支出,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比其他年龄层次人口更旺盛,医疗保险支出将扩大,2022年东北三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共支出101.9亿元,2022年增加到120.6亿元3老龄化还引起退休者和劳动者比例,即社会保障“消费者〞与“消费者〞比例改变,加重在职劳动者的缴费负担4〔二〕东北地区就业形势严峻、构造性矛盾突出2022年末,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6.15%、4.02%和4.24%2022年东北三省劳动力供应远远大于需求黑龙江省截止到2022年底,各类下岗失业人员仍有88万人,初高中和高校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20万人,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但全省可安排就业只有70.8万人,供求矛盾非常突出 〔三〕城市低保标准总体过低,东北各地区、以及与其他地区之间差异均较大从东北范围看,不少城市在建立这一制度时确立的保障线缺乏100元,到2022年,平均低保标准最高的辽宁省为193元,这种状况显然大大低于同期在职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当前东北地区与一些城市的保障线之间差异也很大2022年我国低保标准最高的地区〔深圳:361元/人.月,北京:330元/人.月、上海:350元/人.月〕与东北的沈阳、长春、哈尔滨相比,相差70元以上5。
三、东北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大养老金和医疗费用支付压力,城镇化程度的进步将使建立健全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更为迫切,这些都对东北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平稳运行和建立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开展的长效机制提出新的要求〔一〕逐步完善根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完善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是养老和医疗保险,加快建立与东北地区经济开展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医疗保障方面,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当前对有收入、具有缴费才能的群体扩大根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施行自愿与约束性相结合,实现城镇从业人员全部参保;在施行过程中,对无收入、收入低、无缴费才能的困难群体,逐步建立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医疗方面的问题〔二〕调整产业构造,强化效劳职能,以优质效劳促进就业再就业应加快调整东北地区“工业老大〞的产业构造,开展优势行业的同时鼓励第三产业的开展;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开展以吸纳劳动力,将就业工作与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振兴严密联络起来要加大再就业资金的投入力度,做好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再就业工作〔三〕尽快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配套救助措施,同时实行分类救助目前的低保资金根本能解决低保对象的生活问题,即保证有饭吃,有衣穿,但无法解决医药费,子女教育费和住房困难等问题。
对于因不同的家庭构造、规模,以及家中有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的情况,采取分类救助的方法,是保障的一种有效方式按照普遍性原那么确定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保障标准,但应根据各个家庭户的规模在金额上有所区别参考文献】[1]多吉才让,?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唐钧,沙琳,任振兴,?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报告?,北京:华夏出版社,2022.[3]辽宁省民政厅,?辽宁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文件汇编?,辽宁省民政厅编印,2002.[4]杨宜勇、张英、顾严,?构建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中国人口科学?2022年第6期.[5]洪大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辽宁教育出版社,2022.。